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建德大慈岩 |
[游记]建德大慈岩 |
2008-05-22 sina.com.cn |
《建德大慈岩》 2008-03-04 16:19:14 大中小 标签:大慈岩悬空寺 杭金衢高速公路开通前,从衢州到杭州,都要经过建德的大慈岩。每每车行山脚,抬头仰望,暗暗对自己说: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来拜访。可是屡过屡想,屡想屡不为,于是大慈岩之行成了我的一桩未了的心事。 这个周末,自驾车出门时,还没明确目的地。就像冥冥之中有人指引,等反映过来时,我们已经到了大慈岩。就像米兰。昆得拉曾说过:“旅程无非两种,一种只为了达到终点,那样生命便只剩下了生与死的两点;另一种是把视线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将是丰富的。” 我们是坐着缆车上山的。原来2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只要10分钟就到达山顶了,像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古人敢想,今人敢为。交通的便捷和科技的发达,让幻想变成了现实。我最想长一双翅膀,那样就可以须臾间飘忽千万里。不知道未来人类会不会实现? 大慈岩位于建德市白沙镇西南25公里的檀村乡。这是大慈岩的第一道山门,叫“凤栖”。把凤摆在龙的前面还是不多的,这让我对大慈岩顿生好感。 元大德(1297——1307)年间,有位叫莫子渊的临安人,遁梦意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所以这座寺庙叫“悬空寺”。后人被其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 在悬崖上凿岩筑寺, 寺庙凌空构架于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而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两山之间断崖处,今人凿一连接延伸的石栏长廊,称“天栈云渡”。 古人登到此处,自觉高可摘星,于是大言不惭“摘星楼”。今人当知宇宙之博大深远,反而没有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无知无畏,无畏才敢为。 这是张天师驱鬼逐魔的钟鼓,但是张天师的徒子徒孙说:这是收费的,每三下十元。一切和钱扯上了,就变了味道。 在山下就看见这尊金光闪闪的双面佛了。一面是站佛,一面是坐佛,俯瞰众生,普度众生。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发髻,颈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被誉为“中华一绝”。经旅游专家鉴定,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载入《中国之最》。 玉华湖的水绿得像一汪水灵清澈的大眼睛,充盈着迷人的波光。山谷里古木掩映的庙宇叫“绿水庵”。在桥的这头,远远地,我们就听到山谷里传来的袅袅梵音,真是“空山传仙音”,顿时神清气爽,燥热一扫而光。 杏香斋的这棵千年银杏据说是大慈岩创建时种下的,后人赋予了它神的光环。一条条挂满了祈福的红绳铜钱,寄托了一份份祈求和期盼,就像那首《幸福的黄手帕》一样。如果是秋天,黄色的银杏叶一定很壮观。只是,树再大,也有承受的极限,我们人类不能让它负荷太重,不能贪得无厌。 此乃天门是也。雌雄石狮左右守护,造型极为古朴(疑是元代作品)。 进了天门,就是大慈岩主殿——地藏殿。地藏殿内地藏王仅露半身。相传九华山的地藏王奉如来佛旨坐镇大慈岩,到了大慈岩刚露出半个身子,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山崩地震。若是露出全身,后果不堪设想。地藏王慈悲为怀,只得定住半个身躯,使方圆几百里的人畜免受灾难。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87ac601008vn1.html6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