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荡山之一:灵岩---小龙湫、方洞: 一大早从绍兴出发,一路狂奔,到达雁荡山正是中午。看了几家私人酒店,感觉都不太好。最终还是在响岭头主街最远处的灵溪小庄订了房间,这里是携程协议的酒店。报价比携程还低,150元含双早。 我们的计划是当天下午游灵岩、方洞,晚上夜游灵峰。因为看了网上的介绍,感觉时间不太紧。于是在岩头镇的街边小铺里吃了饺子和面条,这才开车向灵岩景区走去。 一进景区,就有导游上来推销,要我们雇她向我们解说这些景色。我们一问,原来这里的山景都各有名称和典故,如果没有人详细解说,有可能看不明白它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我们一想,还是不想要导游,理由是,如果有些山景和它的名字怎么也对不上号,那说明名字起的牵强。而且如果山色一定要靠联想出故事才能出彩,那也算不上什么好山。我们更愿意原法原味去看去感受。 这里是我们进入雁荡的第一个景区,这里的山确实是颇有特色的。介绍说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质坚硬,亿万年的风化对景色影响极小。那种气势确实与别处的山不同,它是贴近身边拔地而起,抬头仰视的角度,让我回想起在川西高原时看仙乃日神山的视角。当然冲击力是差远了。这里的山过于清晰,过于隽秀,趁着蓝天、绿树、艳阳,怎么都是一片幸福时光。 我们顺着路往前走,没多久就看到了小龙湫,在一个山角里,水量不大,细细地掉下来,高度倒是够了。这和昨天看的安吉的长龙飞瀑相比,实在是连小巫都算不上了。但再细看看,慢慢看出了点味道。昨天的瀑布因为水量过大,吵得人难受,而因为速度快使人不太可能去细细打量。眼前的小龙湫就不同了,真有一种袅娜的姿态,好象是慢慢悠悠地落下来的,我们脚步也随之慢下来,反反复复地去看,看它在空中飘散、飘荡、飘落、飘洒,看着看着就把心思看进去了,好像它有无尽的风情等着你去发现和欣赏。 70米的落差,听说可以上到瀑布上面去,我们一面高兴一面发愁,70米啊,又要爬半天。走到山根,发现居然有一部电梯,也不用排队,分分钟就上去了。而且电梯修在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一点不影响景观,还是蛮贴心的。 出了电梯,是一条铁皮栈道,下面就是70米的悬崖,可以俯看小龙湫。而源头上是另一弯潭水,紧邻崖边立了一块石头,书曰:断肠崖。上面有小龙女写给杨过的绝笔。居然也成了一道风景。还蛮有意境的呢。 从这个高度再往上,又是一层潭水,里面有一尺长的锦鲤在游动。水是铜盐的蓝绿色,鱼是花花的红粉黄白,配在一起琳琅满目。 潭中有竹筏,据说可以划进对面的山洞中去。不过没有人尝试,我们也没有。 下山看表,小龙湫用了差不多2小时,比网上介绍的1。5小时长了一些,可能是用于拍照的时间多了些吧。 下午的第二个计划是方洞。对于方洞的介绍一直没有摸清脉络,不知道那里究竟是怎样一种景观。一路上开过去,就看到远远的山上挂着一条栈道,中间还有一部分是悬空的。车盘着山开上去,一路风景也蛮好看的。 方洞的门票是联票,两个景点在一起,不单独卖。而停车场居然要20块钱停车费,我们看到物价局的明码标价被人涂掉了。 方洞的特色是它是在山腰的一定高度炸山形成的一条栈道,在半空中看四周的群山,又是另一番景象。在灵岩时看到的那些山,转到这里再看,真切了不少。雁荡山的山体都不太大,围着山绕一圈好像也花不了太多时间。在方洞看身边的山,其实仍是灵岩的那些,只是角度不同,高度不同而已。有意思的倒是栈道本身,我说不太清楚这些地质术语,干脆把它的景点说明摘录如下: 高350米岩嶂中间,横贯一条金黄色的近水平岩层。沿此岩层开凿栈道。一路奇岩异洞,俯仰绝壁,远眺层峦,横跨天阁(铁桥),构成飘渺神奇的山水画卷。从地质来讲,这一条栈道(长1100余米),揭露了火山爆发形成的凝灰岩与火山喷溢形成的流纹岩层之间的关系的大型断面,为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完美的结合。此处成为科学考察的对象,参加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专家曾到此考察引起浓厚的兴趣。 游完方洞,时间刚好傍晚。我们回到灵溪小庄休息。房间窗外是宾馆的后花园,满满的桂花香,飘了一屋。老公站在窗前一边深呼吸一边对着桂花树拍个不停,同时感叹号着:咱家的桂花咋就不开花呢?! 而且自从来到雁荡,就一直在桂花的香气包围中,一棵棵桂花树,开满了金黄淡黄的花。香气浓郁得令人窒息(我是不大喜欢闻桂花香的)。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啊。 仍旧在中午吃饭的那家小店吃晚饭,顺便问问灵峰的夜景应该怎么来赏。答曰:要请导游,不然什么也看不到。这也正是网上众口一词的说法。厨师一边抻面,一边和我们聊天,问北京的一些事情。我们看着他三下两下抻好那么均匀的面条,赞不绝口,他只笑笑,说我们从那么远的北京开车来这里玩,才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