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早知道雁荡山是一座名山的,还是在刚记事的时候。那时,村子里有人从外游历归来,雁荡山便照例成为他们茶余饭后谈天说地的重要话题。这当然是浙人的习性使然,浙人可以不知道泰山、黄山、峨眉山,但不能不知道雁荡山。 不过,真正了解雁荡山的却是在少年时代。中学课本里收录了几百年前我国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的一些游记。他神奇的经历使我充满了无限的羡慕。据说,他曾经三次游览雁荡山,而且还留下《游雁荡山日记》和《游雁荡山后记》这两篇不朽的文字。从他的游记中,我知道了雁荡山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方向,知道它离浙省南部一个城市——黄岩很近。徐霞客三次都是经由黄岩访雁荡山的。 后来,随着与浙省相距越远,时间弥久,便很少听到人谈论起雁荡山了。于是,雁荡山慢慢变成一种尘封的老酒,在心灵的某个深处掩藏起来。只要没有人拆封,我便很难想起它来。一直到旧年暮春时节,一个老友应邀到我现在居住的城市里的一所知名高校来讲学。当我们一起在湖畔漫步时,老友忽然称赞起雁荡山的灵秀神奇来。由于老友已经成为国内美学理论界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他对雁荡山的赞美和推崇,自然唤起了我对雁荡山的一种更热切的向往。 可是很遗憾,旧年十一长假期间,我随妻到了她的老家。我们坐火车到温州,本来准备先去游览雁荡山,但妻思亲心切,便陪她到了苍南,然后又到了与苍南交接的另一个城市——福鼎。福鼎已经是闽省的地界了。我们一程一程走下去,竟离雁荡山越来越远,待后来醒过神来,发现时间已经不够了,最后只好从福州匆匆赶回武汉。雁荡山虽然没有去成,不过却游览了另一座好山——太姥山。 苍南和福鼎地方的人流传着一句话:南太姥,北雁荡。当我被太姥山上的奇异美景深深震撼之时,我竟在心中默默向太姥山的神圣——太姥娘娘许愿,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尽早去访问雁荡山。 二、 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境内,属刮苍山的支脉。唐代书法家释怀素(公元725—785年)曾引录了《西竺经》的记述:“诺讵罗尊者居震旦东南大海际,山以鸟名,村以花名”。所谓震旦,在古印度语(梵语)中是"日出东方"的意思。中国在印度之东,古时就被视为东方古国。相传诺讵罗尊者曾亲率八百名弟子来中国东南的奇山秀岭建寺立刹,五百弟子留在了天台山,还有三百弟子到了雁荡山。据说,尊者自己就是在大龙湫观瀑坐化的。因此,诺讵罗尊者自然而然就被后人当作雁荡山的开山鼻祖来供奉了。可见,雁荡山很早都有“花村鸟山”的美称。清人所谓“村名芙蓉,山名雁荡”,“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便是对雁荡之山名由来所作的绝好的解释。 我们是在6月12日中午到达雁荡山的,只是昔日的“花村”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镇子。当我们乘座的金龙大巴缓缓停靠在仙乐山庄门口时,一些山民便挑着些山果前来叫卖。这个时节正是枇杷和杨梅成熟的时候。我是最爱吃杨梅的。淳朴的山民指着红艳圆润的杨梅让人随意尝鲜,一问价,才两元一斤。当即买了一小筐,海吃特吃起来,好好地过了一把吃杨梅的瘾。同行中有喜欢枇杷的,自然也不会放弃饕餮的机会。大家纷纷玩笑着,说雁荡山不该叫花村,而应该称果庄。 导游小金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当地姑娘。她告诉了我们在雁荡山的行程安排:当天下午游览灵岩、大龙湫和三折瀑,晚上欣赏灵峰夜景,第二日上午复游灵峰日景,午后赶往温州。 雁荡山的景区分布很广。它东起羊角洞,西止锯板岭,南来筋竹涧口,北往六坪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有灵峰,灵岩,三折瀑,大龙湫,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八大景区,号称百二奇峰,主峰百岗尖海拔1157米。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又被简称为“二灵一龙”,构成了雁荡“三绝”。看来此次雁荡山之行,主要就是看这“三绝”之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