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雁荡山游记 |
[游记]雁荡山游记 |
2007-07-16 fz93.org.cn |
雁荡山游记 侯三忍 对雁荡山一直有好感。开始源于喜欢“雁荡”两字。我在介绍旅的地理书上看到描写雁荡山顶有一“雁湖",是被称之“鸿雁之家”,常有成群秋雁在此停留,让人想起“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在那里可览云海,观日出奇观,烟雨朦朦之梅雨瀑,一切变得生动,都让我为之憧憬。 灵 岩 古人有云:“雁荡甲天下,灵岩尤绝奇”。说的实在贴切。灵岩峰峦雄壮,绝壁回环,古洞诡怪,形态万千。灵岩以徐霞客塑像为起点,沿路而上,一路的古木参天,在树隙中一座座各异的千姿百态的山峰露出了身影,有龙鼻洞,雁山碑窟,展旗峰,宝塔峰等。我们来到了金龟玉兔峰,听说,金龟象征太阳,玉兔象征月亮,太阳与月亮相会代表了万物生灵,灵山也就由此得名了。 小龙湫 小龙湫的景,是最能体现雁荡之秀的。小龙湫的瀑顶岩石外突,往下则向内凹陷,形成一段悬瀑。高高的崖缝中,一道细小的白白的水,不紧不慢地飘洒下来,到了下面都变成晶莹透亮的珠子,在阴暗、狭窄的崖谷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美,觉得把她命名为小龙湫真是恰如其分。虽然天色有些许阴暗,但站在小龙湫下,我还是看到瀑布的左侧有一道裂缝,蜿蜒盘旋,状如龙在游走,游客中有内行者说这就是“龙溜”,瀑布的右侧可以清晰看到石构龙头,形态威猛,龙嘴大开,小龙湫就是从弯谷间倾注而下,龙头下面是一条架于崇山峻岭间的赤色栈道,末端隐入丛林中,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 飞渡表演 看完小龙湫,我们立即紧随着人群往屏霞轩茶楼赶去。这里正是观赏飞渡表演的最佳位置。我身后的天柱峰高度是270米,它相对的展旗峰高度约260米,待会儿就在两山之间拉起一条长达200多米的绳子进行飞渡表演。哦,来啦,你看天柱峰顶有个人,拉着绳子像壁虎似的沿着崖壁跳着、飞着,像只山雀在啄食。他模仿的是雁荡山人采草药的动作。哨声一响,更惊险的横渡表演开始了。你看他倒吊在细细的绳子上,时而四肢攀援前进,时而像玩单杠似的翻几个筋斗,时而躺下来休息,时而又站起来滑稽地奔跑。终于,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跑上了展旗峰顶。据说这种飞渡表演是源于旧社会村民们为了采吊兰卖钱养家而练就的飞崖走壁的本领,因而表演者也都是地道的雁荡山人。 大龙湫 客车顺着山路盘旋而上,周围的山峰似乎在旋转,窗外山峰突兀,云雾缭绕。细雨蒙蒙中灰色的天空直压着山峦,似乎在给它催眠,山神没有醒来,万物都静悄悄的,我怀着一丝迷蒙之情轻轻踏上了这片净土,去撩开其神秘的面纱。 火山熔岩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雁荡山的地貌非常特别。看介绍说,雁荡山的地貌在1亿多年前火山反复喷发后形成。这里山体的岩石有多种形态,有层层叠叠如页状,叫做流纹岩;有浑然一体、严密无缝的,大概叫凝灰岩。有的山坡上会发现圆滚滚的凸起,导游说那可不是恐龙蛋,其实是火山熔岩流动时产生的气泡。这顿时引起我的猜想,如果在气泡上钻个孔,岂不是能采集到亿万年前的空气? 夜游灵峰美轮美奂 早就听说去游雁荡山一定要看灵峰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再加上导游给你天花乱坠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当夜幕降临,跟着导游的步伐,按着她手电筒所指的方向,进入她温婉道来的故事里面,我们知道了雁荡山“步换景移”的道理。暮霭里面那些白天还肃然矗立的石头都赋予了灵性,形神兼备起来。它们成为故事里面血肉丰满的人物,演绎这人间的悲欢离合。 长屿硐天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举世闻名的“石板之乡”长屿镇境内,游览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屿硐天,导游介绍它是自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千百年来,长屿人一钎一锤的凿击,取出了上亿立方的石材,现留下了28个硐群,1314个形态各异的硐窟。长屿硐天虽没有自然溶洞般的钟乳、石幔,而依势取石留下的石硐风景或如古钟、或如覆锅、或如桶壁、或如巨兽,千姿百态。其硐有的孤立,有的串连,有的环生相叠,有的几硐并峙,深幽曲折,雄伟险奇。硐内凝灰岩削壁成廊,天窗顶空,石架悬桥,层叠有致,变幻莫测,宛若岩石的迷宫,被誉为“天下第一硐”,1998年4月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在称为世界第一的岩硐音乐厅里,我们欣赏了民间传统音乐表演,在那幽幽的音乐声中,整个人恍若置身于那已逝去的年代。真是人与自然的交融,感触到了大自然博大精深。 |
转自:http://www.fz93.org.cn/publish/2006/200604/20060420.htm4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