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升山寺,看福州城市地理与经济的演变 |
[游记]登升山寺,看福州城市地理与经济的演变 |
2008-05-22 sina.com.cn |
对城镇与工业区发展规模进行经济论证及其基本建设投资进行计量分析的一种理论。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波兰,经济学家马利什提出的。60年代后得到广泛应用。该理论基于影响城镇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城镇和工业区发展至一定阶段,常出现妨碍其向某一方向发展的限制因素,包括:①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特别是城镇用地自然条件对扩大范围和继续开发的影响;②基本工程管线网设施(给排水、交通、电力等)及铺设技术;③城镇结构及其改造的可能。上述因素标志着城镇发展规模和人口容量限度。城镇发展达到限度以前,只需按比例花费扩建投资。而为克服某一限制因素,突破其限度,则需突增一次跳跃式巨额投资,才能扩大城镇容纳能力,这种限度称为城镇发展“门槛”。“门槛”具有多层次性。城镇和工业区跨越一道“门槛”后,就为在已有基本设施范围内继续增加人口提供可能,人均基建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随之相应下降。但跨越的“门槛”愈多,继续超越下一发展限度所需投资额也愈大。城镇和工业区在两个“门槛”间采取紧凑方式发展,则经济效果明显。当城市已发展至较大规模并需跨越级别较高的“门槛”时,可在地区城镇网中选择投资额较小的低“门槛”,另建新城或卫星城,这样较经济合理。因采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门槛”理论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工业区规划中,多用于分析、认识城镇发展进程,研究铲平“门槛”(化整为零进行投资)或避免跨越“门槛”、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对策,以及“门槛”投资与相应规模不同方案比较。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城市发展理论.即GIS分析技术。但是,它也揭示出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 福州到今年建城有2209周年了。她是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封无诸为闽越王, 这说明公元前202年右左,福州城市开始形成了.我现在要问,那以前呢?福州又是啥模样? 4, 福州古城 战国晚期,无诸建立自己的王国———闽越国,自封为闽越王,定都东冶,在东海之滨的福州大兴土木,建造了王宫。在商周时期,福州市区还是一片内海和沼泽地,屏山等为岛屿时,新店镇这一带已是平坦的高台地,因此只有这里的地形才是可以供无诸大兴土木的用武之地。 古城村北有一座古城山,古城山北莲花峰与飞来峰之间的峡口是古驿道,是陆路进福州的必经之路。升山寺就在此路上。 5. 今“新店”之名,来于 “升山”道 古城之地,要向北则过升山道。后来到汉代,古城人口大增,经济发展,海水退去。人们必须跨过城镇发展的门槛,建立另一个城镇,这时就要选址。今屏山冶山之地最好。故建立城镇,确立了福州2200城市建设原点。 后因北向战事,古城被毁,福州城逐继续向东南发展,古城就无力恢复了。 6. 升山寺的地位 当福州城市从古城到屏山之地时,其间间隔了大约四至五百年时间,升山寺是这个变化的产物起标志与见证作用。没有升山寺,就不可能将新店古城的文明与文化,及其城建的方法与技术承传下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4710f01000823.html6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