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骆驼桥 |
[游记]骆驼桥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骆驼桥 我没有到过戈壁,也没有见过行走中的骆驼群,只是在我定居所在地西安西郊有一处名为“丝绸群雕”的石雕,使者驾驭着一列行装满载的沙漠之舟正踏上迢迢千里的丝绸之路. 但“骆驼”两字却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因为吴兴有一处“骆驼桥”.该桥始建于何时本人未考,而当时是陡峭的有石阶的拱形桥与如今已改建成平坦的公路桥大相径庭,但它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是城区的中心地带,其时我几乎每天要多次往返于此.那是我步行去学校的必经之地. 桥东就是东街,不远处是吴兴县县政府,衙门照例朝南.再往东有一座座牌坊,依稀记得,这是大清朝廷为旌表当时当地那些恪守“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守节事迹至伟的贞烈妇女典范而赐建敕立的。 从东街到整个桥面,是县城‘民以食为天’的大市场.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应有尽有,从清晨到黄昏,这一带熙熙攘攘.既是鱼米之乡,鱼的品种很多,其中应当提一下“鳜鱼”,本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吴兴的鳜鱼早为中国词史开卷名篇所歌咏. 鳜鱼,当地老百姓称为“花鲫鱼”,是居民的家常菜肴.但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鳜鱼们身价倍增,至少,在我目前定居的西安已被认为是较高档的鱼类.售价不菲.至于蔬菜也是琳琅满目,种类不少,这里要说一下“莼菜”,这是一种多年生的水草植物,当地很平常,用以作羹类菜肴.多年来我却再也没有品尝过。有一个典故 “莼鲈之思”,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想起了江南的莼羹和鲈鱼之美,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因此弃官回乡。 桥西是鱼巷口,以此辐射,由彩凤坊、志成路、同岑路、泰和坊、北街,是县城的商业娱乐中心,有各行商铺、戏院、书场(说唱苏州评弹)、茶馆、典当铺等等.在林林总总的商号中,不乏被当今称之为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如‘王一品斋’笔庄、‘慕韩斋’中药铺、‘震远同’茶食店、‘诸老大’粽子店、‘丁莲芳’千张包子店等等,但有些行业似乎已成绝响,如“纸码店”,专门经营香烛神位祭祀用品.中国是礼仪之邦,敬神敬佛敬祖先,日常有红白喜事,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冬至祭祖以及如敬奉主管家家祸福的灶神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虔求广进财源的赵公元帅等,都需要大量的香烛、锡箔和其它祭祀用品,因此当初经营十分红火.再如染坊、颜料店(桥西堍的‘广昌升’颜料店久负盛名),当年乡民自己织布,必须从颜料店购颜料上色或者送染坊染色,随着现代纺织业的发展而逐渐萧条.诸如以上涉及的当时不可或缺的行业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
转自:http://blog.163.com/xazouqz%40126/blog/static/31044532200751943909573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