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兰亭茶叙的BLOG兰亭茶叙 |
[游记]兰亭茶叙的BLOG兰亭茶叙 |
2008-05-22 sina.com.cn |
2007-09-26 15:35:57 标签:休闲生活 关于篝火晚会的流水账-- 那一天,那一夜,那些事情,那些人…… 中秋节前,经淇园小憩和听风先生精心筹备,兰亭茶叙文化艺术沙龙在张店山上举行了一场篝火晚会。 沙龙,一个颇具浪漫情调的词汇,它是法语Salon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的豪华会客厅,中文意即客厅。优雅的场所,优雅的人,大家志趣相投,聚会一起,就感兴趣的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岭后村并不富裕,准确地说是还没有脱离贫困,村民们大都住的是窑洞,出门就是沟沟坎坎。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聚会,这里就是我们的“客厅”,天空就是我们的帷帐,大地就是我们的舞台,一群来自城市、平素里都是温文迩雅、文质彬彬且都步入不惑之年的男女们,在这里尽情歌舞,放浪形骸…… 特殊的氛围能感染人,能让人忘乎所以。这次沙龙聚会,让我真正信服了这句话。 激动了,陶醉了…… 9月15日下午两点,一行20余人四辆车的队伍从兰亭茶叙出发。行在宽阔平坦的运三高速公路,沿途秋光无限,天高云淡,让人心情舒畅。 一番感抒,引起大伙一阵共鸣,同车三位年龄相近的男士你一言我一语,讲起过往岁月里的一幕幕,说以前油贵菜缺,每餐饭都有一碟自家沤制的酱豆,而这样的酱豆颜色发黑味道寡淡被戏称为“鸡屎”;说以前少吃没喝,大队干部吃派饭,家里的孩子眼睁睁看着盘子里的炒鸡蛋被吃掉最后一口时的可怜相;说当年上学时最好的菜就是母亲腌制的韭菜,说有了腌韭菜,开水泡馍也吃得津津有味…… 这样,话题自然就引到了刘吉昌老师的散文集“酱豆的滋味”,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仿佛让大家重新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故乡,气氛也随之热烈起来。 热烈的话题让刘老师激情澎湃,可他抓着方向盘呢,否则,他没准会手舞足蹈了。 我加入不了他们的话题,但我想那腌韭菜的味道一定很特别,听得我都想吃了。 宽阔的大道,车儿飞奔,一路向南…… 是向南吗?当车子拐过一个弯停下来时,我却有点发懵了,甚至可以说是惊讶不已了:什么时候,我们已经到了山的这一边! 我们已经翻过了中条山,现在,就站在它的最高处。同行的一位朋友说。 没觉得翻山呀,可分明已经过了山!这时的我,还没从惊讶中转过神。“山不过来,你就到山那边去!”想不起在哪里看到的谁说的这句话,但它却在这时候跳跃于我的脑海,激突突地,让我很激动,很兴奋。 让我兴奋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今天没晕车,以我的总结是因为今天没翻山。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出去采访,但我最头痛的就是走山路。担心安全是一方面,单是那弯弯曲曲如蛇般逶迤的盘山路就让我头晕。记得1996年前后,为完成一篇稿子我曾来来回回往平陆跑了十来次,而每一次都让我晕一路,吐一路,痛苦不堪。运三高速公路的开通,已让“平陆不平沟三千”的说法成为过去式。 不晕车的感觉真好。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没有翻山外,一路上开心的交谈也是一个主要因素。酱豆短,韭菜长,朴素且乡土味儿很浓的故事,让每个人心旌摇曳。陶醉其中的我怎么会晕车呢?话题相投恨路短,不知不觉间我们就到了山的另一边! 不远处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伯乐相马处”。 伯乐相马?就是韩愈那篇家喻户晓的《马说》 吗? 伯乐是选贤任能的代名词 虞坂古道我没有去过,但我已被它的故事吸引。有机会一定去看看,找一找伯乐的足迹脚,摸一摸良驹的蹄印,体验一番伯乐相马的乐趣。 迷路了,着急了…… 继续前行。前面是一个小村庄,但我们的车队却在这个小村子里“迷失”了方向。准确地讲,是带队的听风记不准线路了, 只得下来等,权当“旅途”中的短暂休息吧。 我们停车的路两旁是果园,果子已收,树木亦见凋零,偶尔遗落在树上的一两颗果子挂在树梢,红彤彤的,在满园凋零中倒也显出几分妖娆。 路边一户人家,院门洞开,门前停着一辆拖拉机,有男女三四个人围着一张小桌子。一大一小两只花狗,见我们走近便汪汪汪叫起来。门洞里有人说:没事,它不咬人的! 门洞里的人在玩扑克,是那种我们经常玩的升级,有输有赢,四个人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打牌的四个人都去看他,尤其是那鞋底儿的女主人,那眼神里尽是惊讶和好奇。虽然没人说什么,但我猜测他们心里一定在说:这个城里的大老爷们,怎么懂得这些呢?! 吕主编说“疙瘩花”鞋底不但结实,而且有按摩作用。我知道他的家乡就在北边的峨眉岭畔,我猜测他一定穿过纳着“疙瘩花”的鞋子走山路,我不知道它是否硌脚,但我相信穿上它走路一定很稳,很踏实。 正在欣赏“疙瘩花”鞋底,路上有人喊出发了。 出发了,掉转车头,刘老师一踩油门,快速向前。但向前没行多远,我们这辆车却找不到“队伍”了。但我们仍没有停下来,因为大家都说好像没有看到有拐弯的路口,所以我们就继续向前追。 前方有两个农民模样的人在修路。近前问,其中年龄稍大的回答没有看到有车队驶过。 我们没有听信他的话,仍是继续向前,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甚至还在说:看他们幸灾乐祸的眼神,这是在哄我们呢! 很快,我们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因为行驶了好长一段路后,仍是没有发现车队的行迹。想打电话,却没信号! 看不见的高山阻断了摸不着的信号,现代化通讯遭遇环境挑战 ! 返回来,那两位修路工人还在,车子疾驰而过的一瞬间,我看到年轻的那一个笑着,好像在说:多跑冤枉路了吧?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呢? 是呵,为什么不信人家的话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瞧,应验了吧! 车上四人无言,刘老师将车开得贼快。失去了“组织”的我们原路返回,眼睛都瞪得老大,生怕错过一个转弯拐角的路口。也许找到这样一个路口,就能找到“大部队”。 好容易看到一个路口,可那又是怎样的一个路口呀,路面窄不说,且还坑坑洼洼,正有一辆运粪的“蹦蹦车”拐进去,很快就被扬起的尘土包围。 我们的“队伍”能开进这样一条路吗?吕主编和刘老师首先有了争议,一个说不对,应该继续向南追;一个说山村有山村的特色,应该拐进这条路试试。 争议间,车就停了下来。吕主编不甘心,仍遥首南望;刘老师四处张望,想寻觅线索。这时的影人可是最活跃了,端着相机,去抓一花一草最得意的瞬间。很快,他就被一片紫色的山菊花吸引 果然,快要回到刚才休息的地方时,我们发现一个人正在翘首张望。是李主编!车上几个人不约而同几乎是喊着说。终于找到了“组织”,大伙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也只有在这时,大伙才有兴趣开起玩笑:不见山路十八弯,但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影子。可想当年游击队和小日本在山里捉迷藏,真是妙计一着呵! 看到了,想起了…… 这个村子不大,叫岭后村,当地百姓说它还曾叫过五龙岭、连珠岭。多么富有浪漫气息,单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连翩,想必其中定有故事。但村民们却讲不出许多,只是很执着地告诉我们,村南边有五个连在一起的山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13104618652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