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榕树下-望海游记大禹陵,土谷祠 |
[游记]榕树下-望海游记大禹陵,土谷祠 |
2007-09-05 rongshuxia.com |
当我喝完最后一口老黄酒,转腕一看表,已是下午三点时分,于是我赶紧起身,弃咸亨酒店,绝尘而去。 此前并不知道大禹陵在绍兴,还是昨天下火车时在站前广场看见有通大禹陵的汽车,始知大禹陵原来在绍兴。这是二十年前的事儿,那时交通不太发达,尤其是通郊区的汽车很不规范,说没车就没车,那时绍兴城市化进程还在拟定中,大禹陵所在地还是郊区农村,去大禹陵的汽车车次少,四十分钟才一趟。我在鲁迅路口汽车站等了十来分钟不见动静,于是我就有点急。经打听路人得知,大禹陵离这儿十一、二里地,大禹陵没站,下车还得走二里地。十多里地,不算远,用步量也就一个多钟头的事,都这个时候了,有没有车都不好说,与其在这死等、还不如走着去,省得两耽误。我这人虽说是城市生城市长,多年的在外奔波,脚板练出来了,走个十里、二十里不打怵。一俟主意已定,拔腿就走,二十年前的我,虽已过了不惑之年,自感还算年青,走起来脚下生风,快步如飞,十多里的路程,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别说、我这一决策真就对了,走到了大禹陵也没见着汽车过来,这若是在那干等,岂不白耽搁一天,想到这,我不由地暗自庆幸自已的处事果断。 大禹,人们并不陌生。就是上古时代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那位。四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河浸水淹之苦。于是被称做人类始祖的尧帝命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鲧逢洪筑坝,遇水建堤,怎奈水患肆虐愈烈,如此这般地治理了九年,水仍患而不息。尧的助手舜性急而刚烈,见鲧治水不力,一怒之下,便将鲧斩之。许是那时也讲什么父债子还吧,鲧没治好水患,舜就让他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禹慧智而体勤,他吸取其父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从翼州开始,踏遍九州,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的办法而治之。当时的绍兴一带,水患频发,因被视为荒蛮之地。大禹到此,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苍茫泽国变为良田。大禹在绍兴地娶涂山氏为妻。新婚四天后,大禹便离家外出治水,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其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大禹这种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已被传为千古佳话。 大禹在绍兴治水并安家后,这里就兴起了祭祀土地的风俗,于是土谷寺应运而生,土谷祠为何时所建,亦不可考,但它承载了许多厚重的祭祀文化这亦是不争的事实。按理说土谷祠不过就是比一般土地庙略大些的小型庙宇而已,但土谷祠之名却耳熟能详。凡读过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人都知道、那形象猥琐而却十分传神的阿Q,就住在土谷祠,阿Q的故事也是从土谷祠展开的。所以,来到鲁迅故里,自然会想起阿Q曾经栖身过的土谷祠。 土谷寺坐东面西,奇的是,土谷祠对面是长庆寺,两寺隔路相望,站在祠门仰视,但见上有跨街台亭。这跨街台亭犹如过街天桥,给人的感觉是两寺相通,通不通我并不知道,因为我来这儿的时候寺门紧锁,只能从门缝往里看个大概,从祠门缝望去,所见土谷祠规模并不大,只两进三间平房而已。
|
转自: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42174703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