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禹陵游记 |
[游记]大禹陵游记 |
2008-01-21 caryouyou.com |
记得小时候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大禹治水的故事,从那时起大禹变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功德满身,万人拥护的王者。
挤过去年高考的独木桥,我如愿踏入绍兴这座弥漫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城市,令我向往的不仅仅是在这座城市中,走过清幽而又显陈旧的小巷时,会默默地与名人的灵魂邂逅,再次感受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更使我坚定选择绍兴的原因是我心目中的那片神圣的土地,信仰中英雄的冢——大禹陵。
绍兴的秋雨如同绍兴这座城市一般,轻柔而且清新。我撑一把油纸伞踏入英雄陵寝这片神圣而且庄重的净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像山一样堆起的土壤,土壤的下面掩埋着这位四千多年前英雄的身躯……我闭着眼睛,缓缓地走着,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期盼与这位英雄灵魂的猝然相逢,期待与这位英雄灵魂的对话……
时隔四千多年之后,物是人非,只有这冢上的草木,碑壁上的文字,却因历史墨迹的侵润或者风物日日渲染而有了沧桑的气息,仍然在写着历史。夏禹的一半被压成了纸型藏在文典史籍里,一半化做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的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在我所听到的故事中,有时大禹是天地的儿子,有时又是神的化身,但都毫无例外地都提到大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然而我在这里默默地走了几个轮回,却忽然感到大禹这位英雄如同现在长眠于这片土地之下一般是彻底寂寞的。
当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山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的万岁峰下,面对高十几米周长三四十米的巨大“启母石”时,他是寂寞的,当他一个人拿着木锸在九州之内东奔西跑,到处急救,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还有别的生活,惟一的生活就是治水时,他是寂寞的。因为:他是一个活在路上的人,这样的人是没有常人意义上的家的……想起太史公笔下《史记·夏本纪》中“敏己克勤,劳身焦思”的大禹,通过“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行动方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最终“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而成功的英雄大禹却“居外三十年,过家门而不敢入”。我不知司马迁为何用一个“敢”字相比来说,我更喜欢民间人们流传的那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想:当时的大禹过家门之时听到了儿子的哭泣,不是不“敢”入,而是不能入,因为他忘不了生父鲧的失败丧身,他忘不了部族精神之父舜的委以重任,他更忘不了因洪水生灵涂炭的人民百姓……司马迁用“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塑造了有高度责任心的大禹,而民间叙事用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治水的精神,然而无论二者如何叠加,都不能抹去大禹心头的寂寞……
秋雨落在油纸伞上,声音细不可闻,偌大的大禹陵却也难寻找到几个前来瞻仰的身影。也许自古以来的英雄都是寂寞的,我轻轻地走着,生怕脚步重了打搅了长眠地下的精灵。我静静地离去,回首望了一下秋雨中朦胧的山冢…… 导入论坛收藏分享给好友推荐到团队管理举报 TAG:
|
转自:http://www.caryouyou.com/?uid-2411-action-viewspace-itemid-269183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