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上有一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他在幼年曾做过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仍不忘寺庙的生活,有一次游览山西广胜寺,在弥勒象前写下这副对子,劝戒大臣们要象弥勒一样,虽未成佛,没有佛位,却不争不闹。其实,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也被称为未来佛。 露天弥勒一侧,还置有六尊小石雕弥勒,很多游客朋友都喜欢在此照相留念,把笑容带回家。大肚弥勒寓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罗汉洞】 “罗汉洞”这三个字是金庸先生题写的。这个山洞以前叫蟠虎洞,您看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罗汉一词,是梵文译音,原称阿罗汉,佛教信徒修行的功夫不同,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有上下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在大乘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是佛,然后是菩萨,再次是罗汉;在小乘佛教里面罗汉是最高的果位,成就最高。到这个境界后,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应受世人供养,也为众生作福田。 我国对五百罗汉的供奉,始于晋、兴于宋、盛于清,五百之说,来自印度,五百罗汉来历传说颇多,法华经上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涅槃经上说是五百商人所化,还有五百大雁说,五百强盗说等等,众说纷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罗汉洞。这是个天然的山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再由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承制,并得到国家级雕塑大师等名家指导,依据地势构建了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大佛寺方丈悟道的塑像。有人提出,作为一个还生活在人世的僧人,何德何能和其他罗汉平起平坐?悟道法师出生于1920年,十四岁出家,博览释典,精通佛法,多次到国内外丛林讲经,深受佛教界敬重和推崇,因慕法师道德发心皈依的信徒数以万计。升坐为大佛寺方丈外,又身兼十七个寺院方丈或名誉方丈,现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市佛教协会会长、市政协常委、县政协副主席,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法师14岁皈依佛门,一生至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扬佛法,广作利益众生的事。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的,皆得成佛。所以以法师的修行成果有资格成为罗汉。而且,他坐了罗汉堂一席,对那些入了佛门但又六根不净、四大不空的僧人也是一种鞭策。再者,法师的手势意为迎客,作为大佛寺方丈,迎接宾客的到来,也体现了本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精神。 五百罗汉加上滴水观音、善才童子、龙女、悟道法师,一共五百零四尊塑像,取自佛经五百罗汉拜观音的典故,表达的主题是祥和、平等、民主、自由。 我国艺术价较高的五百罗汉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云南筇竹寺、汉阳归元寺等,而新昌大佛寺罗汉洞另有特色,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宗教造像和石窟艺术相结合,泥塑彩绘,洞窟飘海罗汉在全国也属罕见。而且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你感觉好象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坐卧立跑,各行其事,有的谈天、有的论画、有的做买卖、有的奏乐,有济公、有达摩祖师、有王公贵族、有士农工商、医卜星相、贩夫走卒、有十八罗汉斗大鹏,有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有穿草鞋的与佩金玉的辩论不休,穿各式各样的衣裳、骑各种各样的坐骑,还有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白色人种。根据禅宗的说法,佛法平等,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智慧,都有可能修成正果,人人皆可立地成佛。这种平等思想,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无异是一种超脱,宗教的感化力和诱惑力在这里收到了更大的功效,这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大改革,也是思想、精神上的一次大解放。 【千佛院】 千佛院古代称元化寺。经过天王殿缓步走上台阶,您会发现这里竹荫敝日,环境清幽,偶尔还能看到在古树佳木间跳跃着小松鼠。 跨入门槛,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石窟,大窟高8.5米,约200平方米,在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每格雕有一尊小佛,高18公分;小窟高6米,约28平方米,与大窟相通,壁上石像有35尊;总计为1075尊佛像,千佛院由此而得名。它们分列在十大方格内,象征佛教地十方世界,万物归一,一切诸佛都在其中。和里面的大佛寺是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相映成趣,并且它们都开凿于同一时期,即大佛寺建成后不久,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在山足建元化寺,即千佛院的前身。到了南朝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在天然的石窟上开凿了千尊小佛。可惜的是,到了文革时期,有很多佛像被毁了,残缺不全,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我们知道,雕刻呢可以分为阴刻和阳雕,阳雕为了使雕刻的内容凸现出来,所以工艺更为复杂和细致,千佛院里佛像采用的都是阳雕手法,两尊护卫菩萨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文物价值最高。已收进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在众神龛下塑金的十八罗汉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十六尊,据玄奘泽《法住记》,佛祖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五代时张玄、贯休二和尚,在十六罗汉后加画两个罗汉,后宋代苏轼又作》《赞十八罗汉》,故元代以后寺院多供奉十八罗汉,关于另两名罗汉说法不一,一说是降龙和伏虎;一说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 出了小石窟,在我们左边的彩绘海岛观音的群塑是八十年代由民间的一些善男信女自发募捐建造的。 【城隍庙】 一看见城隍庙,游人可能会有一个想法:城隍庙属于道教里的一位尊神,为什么会在寺院内存在?这是因为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历代帝王大多数都信仰道教,但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需要,经常同时利用几种宗教,祈求得到各路神佛仙人的保佑。汉化了的佛教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教语言,历代帝王对各个系统的宗教往往采取了兼收并蓄,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就使各种宗教信仰并存,民间信奉杂神的原因。它打破城隍的神秘感,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在大佛寺景区里看见城隍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城隍庙原来在县城西门内,今文化馆所在地,由于旧城改造搬迁到这里。1999年11月由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为明清建筑。 一进庙宇,可看到右侧有一排石雕文物,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吕光洵墓前之物,有文武官员,石羊、石马,1987年从本县儒岙里赵村移来。后面的照壁参照清代关帝庙照壁的一部分重建。庙宇左侧有石狮子一对,是从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何鉴宅前牌坊及其儿子何宇墓前牌坊出土移来于此。何鉴为官期间,刚正不阿,除贪官酷吏,又为新昌人民做了十件实事,当时县人立祠堂歌颂其“十德”。因为城隍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各地都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立为当地的城隍,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 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是三国时吴国芜湖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唐代开始就在加封城隍爵位之举,明代是城隍祭祀最盛行的时代。 正殿正中为城隍,左侧分别是华佗,送子娘娘,长人司,财帛司及衙役,右边分别是三官及新江司,高昌司及衙役,三官为道教大神,如果想求功名宝贵,延年益寿,可拜手拿如意的天官,即民间的福神紫微大帝;如果想免去罪孽,则拜拿书的地官清灵大帝,如欲消灾免难,可拜解厄水官谷大帝。殿后为城隍夫人及侍女。 这里还有一尊木雕城隍及一尊木雕城隍夫人,是为了抬出去出巡用的,旧时城隍出巡时队伍浩浩荡荡,其仪仗与县官出巡一样,还有许多民间杂要,唱大戏,和尚诵经,道士念咒,锣鼓齐鸣,十分热闹。 后殿为阎王殿,供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及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正殿有联曰: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作事若无天理三更半夜难逃我铁练钢叉。这就告诉人们说,如果你暗地里做了坏事,即使逃脱了官府的耳目,也逃脱不了冥府阎王的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