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柯岩石奇 |
[游记]柯岩石奇 |
2008-05-22 sina.com.cn |
柯岩石奇-鉴湖水美-鲁镇寻梦 2006-08-06 19:22:37 大中小 连续几天的加晚班,搞得人身心疲惫,无奈之余,这种压抑已久的郁闷与痛苦总得找个释放它的地方,于是,这个周末在绍兴朋友的陪同下,柯岩、鉴湖、鲁镇就成了我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的地方。 步入柯岩景区正门,迎面一座唐代风格的古朴石亭,亭中石碑上“柯岩绝胜”四字为王羲之手迹。沿着石板路前行,只见一石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石柱上丰下削,高达30多米,底围仅4米,最薄处不足1米,上有清光绪年间所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这便是有“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之誉的柯岩。云骨西则,水池之中,一岩孤耸。岩心盘坐着一尊弥勒大佛,佛高20多米,这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开凿于隋朝,历三世而成。此佛雕琢,别具一格,其大佛造像莲台及佛殿石阶均由同一巨石雕成;大佛的背部与佛龛不相缀连,俗称“圆雕”。更为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往来自如,据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一语,其典即出于此。沿着新辟石径向前,迎来了“镜水湾”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广场,它造型外方内圆,象征着儒、道、佛三教相聚,广场中心有一石雕头像,正面白色,背面黑色,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边上有喷涌,倒挂、漫流、漏滴而出的水流,通达曲折小溪,流向“汇源地”蕴含着“三聚同源”,喻示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镜水湾景点更令人叫绝的是,一个人工镜水湖被雕凿一个俯臣大地的俏丽越女,可见其面容、发髻、衣裙、细腰……周围又配之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台、水榭、凉亭、纤道、乌篷,生生浓缩了鲁迅笔下的水乡风光情趣。在此,坐乌篷船,看看社戏、品品黄酒、听听越女低吟,会使游客乐而忘返。 鉴湖又称镜湖,乃绍兴“母亲湖”,1800多年前的东汉太守马臻率领民众,筑堤围湖,使荒芜的绍兴成为旱涝保收的乐土,而鉴湖秀美的湖光山色,为水乡绍兴增添了独特的江南风情,引得历代文人豪客携朋邀友游览鉴湖,泛舟碧波,饮酒赋诗,留下佳话。李白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陆游的“不须千折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绘尽了鉴湖的风流。在鉴湖景区里,游客看到的是一部部完整的中国桥梁史,酒文化史,绍兴人民的治水史。鉴湖景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8,分四个功能区: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和葫芦醉岛。“吸取鉴湖面前水,酿得黄酒万里香。”鉴湖水,是绍兴黄酒之“血”,没有鉴湖水也就没有绍兴黄酒的驰名。于是在鉴湖风景区,文化味最浓的莫过于酒文化了。位于鉴湖西端的是“葫芦醉岛”景点,这里集绍兴酒文化之大成。岛上有一半回字型两层楼仿古建筑,谓“壶觞楼”,在“壶觞楼”前,有一组“投醪劳师”的群雕造型,讲述的是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出师伐吴前,父老乡亲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入洒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而饮,感奋士卒的历史典故。群雕南面,有一条用酒坛铺就的蜿蜒曲折的小溪,系仿兰亭“曲水流觞”,它让游人油然想起东晋时书圣五羲之与32个文友一起饮酒赋诗的闲情逸致,以及那篇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867bbd010005lb.html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