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园游记 |
[游记]沈园游记 |
2007-07-27 |
沈园游记 在我青春萌动的时期,话剧《钗头凤》让我记住了绍兴的沈园。沈园见证,沈园曾经见证诗人陆游悲怆的呐喊,沈园倾听,沈园时常倾听表妹唐琬哀怨的控诉。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有了一定要到沈园去看看的愿望。 今年我已经虚岁四十八了,早已经过了为爱情故事掉眼泪的年纪。但是,曾经见证过诗人陆游和表妹唐琬缠绵悱恻、凄婉哀怨爱情故事的沈园,却一直让我心往神驰。 今年五一黄金周的最后一个傍晚,我从鲁迅故居出来,信步走到了沈氏园。 沈氏园的外面有一个绍兴风格浓郁的茶坊,极是雅致。 小桥流水的情韵,滋养了无数绍兴才子的风流。 绍兴小镇,在晋代出了一代书圣王羲之。 绍兴小镇,在近代出了一位斗士鲁迅。 王羲之让中国的文字成为无法超越的艺术。 鲁迅则让中国的文字成为无法遮挡的匕首。 绍兴小镇,在古代养育出一位名臣范 蠡。 绍兴小镇,在现代孕育出一代总理周恩来。 范 蠡或许是中国历史上谋略最为成功的才子。 周恩来也许是中国历史上人格最为完美的宰相。 绍兴就是这样的一个江南小镇。 走过茶坊门前的小桥,迎面就是郭沫若题写的沈氏园石制牌楼。 这牌楼做的很小巧,阐释了绍兴文化的意涵。 过了沈氏园牌楼,映入眼帘的就是匪夷所思的断云石。 断云石原本是浑圆一体的大石头,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自己从中间自然断裂。也许这就是上天给爱情的启示。 只是这个启示有点残酷。 断云石左边,就是沈氏园的大门入口。 沈氏园的门楼,白墙灰瓦,在古朴之中透露一丝雅致的韵味。沈氏园的门楼,砖木混成,在简洁之中流露一点精致的味道。 踏进沈园,一湖碧水原是宋朝的遗迹。 品味沈园,有冷翠亭恰是湖畔的明珠。 沈园里面有宋井亭、六朝井亭,彰显着沈园久远的历史。倘佯其中,你会听到古人的呼吸,席地小恬,你会读到名士的思想。 中国的园林,沈园不是最大的,沈园也不是最古老的,沈园甚至也不是最精致的。沈园之所以非常有名,其实就是当年陆游和他表妹在沈园相会,欲爱不可,欲罢不能。爱恨交加,悔恨交集。真情所至,撕心裂肺,陆游在沈园的墙壁留下《钗头凤》两阕。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表妹唐琬是一代才情卓越的奇女子,看到表哥陆游在沈园的墙壁留下的《钗头凤》,有苦难言,欲说还休。身心憔悴,愁肠百结。性情所至,哀怨凄婉,唐琬在表哥题写的《钗头凤》旁边留下了自己杜鹃泣血的啼鸣。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抑郁而终。 据说陆游是四十八年以后重游沈园,才看到自己题词的墙壁有一阙褪色的旧词,也叫《钗头凤》。陆游认识那是表妹唐琬的笔迹。 我相信;即使是历经人世沧桑、已经垂垂老矣的陆游也一定是老泪纵横,痛彻心扉。柔肠寸断,追悔莫及。 表妹唐琬虽然早已香消玉殒,几近生命尽头的陆游仍然对沈园怀有着深切的眷恋。他常常在沈园幽僻的小径上踽踽独行,追忆那惊鸿一瞥的瞬间,再也没有能够抓到的红酥手成为诗人晚年最无言的凄凉。 两首《沈园怀旧》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追思爱人的情感寄托,沈园又是诗人心灵破碎的精神家园。他想着沈园,又怕来沈园。他梦着沈园,又不敢看沈园。 冬去春来,黄泉路近的陆游写下了《梦游沈园》两首纪念诗人心底里的情殇。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八十五岁的时候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在沈园,我看到了爱情的美丽。 在沈园,我读懂了轻别的凄凉。 在沈园,我摸到了生死的寂寞。 在沈园,我听见了心碎的声音。 评论 (2) | |
原始链接:http://xiongxiong7202.blog.sohu.com/54421500.html |
转自:4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