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 |
2007-08-03 sina.com.cn |
去年单位组织到普陀山去旅游, 一大班人大清早就开始出发,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才到达北仑港.从北仑港坐船往舟山去,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海程。一路上总有人说,看见军舰多的地方,就到了目的地------舟山本岛沈家门。我们几个人,就站在船头的一侧,虽然海浪不甚了了,但我感觉到海上扑面而来的风,还是不小。想象着一个小时的海程,应该是不远的地方,谁知这海上不似想象中的天高海远,视线总是濛濛地被什么东西遮着。除了看着滚流而后的浪而外,实在没有什么风景可以观瞻。开始的时候,我还用摄象机照这照那的,后来,干脆就坐到船弦边的椅子上冲起了瞌睡。 终于听见有人说,看见军舰了,这时候,天色已近黄昏,船一转弯,我们就看见了远远有一两艘军舰,有人说,那就是东海舰队的舰艇。这有些令人失望,因为这舰艇实在没有我想象的挺拔和巍峨,远远地看着,也就不过普通的船只,造型上略有些特别,再加上炮架什么的,而在这大海之中,这舰实在不过象一叶扁舟。由此感叹,真要是看舰看架式,到实地看跟在电视中图片中看,却是大大的不一样。电视图片中,都是突出整个的舰艇,而忽略了周围的环境,而置身于这环境中来观察舰艇,那实在是另一番的景象。 这样想着,船就渐渐近了一个湾,驶近岸。 上了岸,说是还要乘车好长的时间,才能到我们预定的宾馆,而且我们要游玩的普陀山,并不在这个岛上,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想不到这游玩的曲曲折折,被这车船装到这装到哪,简直不知东西,只是朦胧地随着别人走,正象这人生之路一样,常常也是这样,也不知道彼将何往,只是随着感觉,跟着人群,这样浑浑噩噩地过着。有时会给自己描绘出一幅好的图画;有时又会懒怠涂鸦;至于前程是什么,到时候再说就是了。这样糊里糊涂的想着,终于下站到了宾馆。 简简单单的饭后,稍事整顿,就约人一起出来走。出了门来,一条约十来米宽的街道横着。我们也不知道方向,选择一个方向走。我以为我们出来得早,哪知道我们没走多少路程,就有早出的人回来了。说是已经转一趟了。我前后瞻望,看见随行的人越来越少,不是有人去问水果摊,就是小店里转悠。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一时不能适应,起先还以为是街两旁海鲜店里飘出来的,后来走了一段路,才知道,这里整个的空气里,就是这个味。想到在这里长住的人,时间长了,会不会身上也会沾上这样的味道。幸好只是住上一两天,长期下来,不知我这嗅觉会不会很快地适应。 我决定还是回宾馆去。同行的几个人说,回去也没有事情做,不如还逛逛。没有出来的人,恐怕是那伙在喝酒的人。真是的,象是没有喝过酒一样,旅游餐也快活得起来。而且,这单位出行的人,常常也会成群结队的。一帮人跟一帮人,一伙人与一伙人。各有各的乐子。就拿结对子找同住的,也是千想万想的。有若干一时没有结成对子的,最后就只好随别人的安排。有的抢先领到了钥匙,却一时没有结成对子,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一个人住到房间再说。这边有人一时没有着落的,牢骚大得很,说后勤的人不干事,弄得这样乱七八糟的,事先也不安排一下,出来玩却让人找气受。 好在这样的情绪,不会影响太久,一会后勤和导演将一切调顿好,就各自安歇不提。 第二天早餐之后,我们仍然是乘车坐船又坐车,终于进了普陀山风景区。我们好象是从西天门而入,行不多远,就听见许多人声,走近一看,原来是许多人站在一个大石前留影,石头上刻了一个巨大的心字。其实很一般,不过是被佛化了。我们继续前行,又不知行了多久,有一处较为宽阔的所在,靠山的一面,祼石壁立,上面大大小小的一些红字。距离石壁一些距离,有一堆乱石,奇就奇在这乱石堆上,象是飞来一石,半截挂搭在石堆上,似是要摇摇欲下,却又翩翩展翅,稳当当的,象个光头歪顶着竽头。我们在这里一阵猛照照片,我一气把我们二十来人,一个个都拍了照。这拍照的当口,导游不住地催赶路,来到前面,看见一群人往山道旁凑。一问,原来是二龟听法石,我问同行要不要拍照,他笑着摇摇手跑开了。我笑着说,这二龟听得佛法,以至得仙之道,而至永年,今你也仿着着听法,来年也修得不朽真身,千年龟寿。同行说,即如此,我帮你拍照,也凑成个三龟听法,普陀新说,岂不妙哉。我呵呵一笑,我可不敢独专,还是你来吧。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觉又走了一段路程。从梅福禅院前的小路走过,本想就路边的石上坐坐,不打算进去,导游说,里面有一个佛心,你们可以去摸摸看,看各人的佛缘如何。听到这样说,我们一行马上来了精神。原来是一个过庭。进门的照壁上,有一很大的浮雕“佛”字,“佛”字长竖之下,有一个很小的“心”。进门跨过门槛,脚下一个佛的符画。试佛缘的人,须面对佛字立定,然后转三圈,回到原来的方向,闭眼伸手,往前走,去摸壁上的佛字下的心字。摸得准时,既是有佛缘。看摸的人,十之六七,均步斜伐歪,不知摸索到哪里去了。一来三圈之后,一般人已经晕了方向。二来即便定准了方向,往前走的时候,这闭着眼走路,自然不容易走直。三是即便是走直了,是不是走到跟前,伸手就能触到“心”字。所以这几等概率,所成者较少。一般模糊到了跟前,摸摸索索摸到字,已经得了巧缘。我一时来兴,也上来一试。三圈转时,借山门之光,终于感觉自己已经看准了方向。然后坚定前行,周围已然有了笑声。待我料定已到跟前,抬手摸时,却离佛字有些距离,更无缘其心。尴尬一笑,一走了之。 到了普济寺了。 走过那座拱型的长寿桥,就是普济寺大殿。导游跟我们约定时间,大家就四散活动。说是中午就餐就在这左近的餐馆里。这普济寺前,真的游客香客不少。听说如果是斋日,更是人如潮涌。我们在寺前转了一圈,未曾进得寺里。这寺前一方池塘,说是放生池,一汪清水,煞是有些风景。看见一个老者,正在放生小龟。站在一旁看了半天。看离午饭的时间快到,就大家一起往餐馆方向走去。到餐馆经过一个巷,两边是各式兜售特产的店铺,一眼眼扫过去,大同小异,也就淡淡地走过去。 吃过午饭,看时间还早,我就拿着相机摄相机又走回普济寺前,过了桥,在寺的对面林荫下静坐。陆续人也来得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闲话。谈得最多的就是乾隆微服私访游寺而普济正门不开,遂有封面之规。又前几年啥时啥人来了,普济寺大门开了,某某来了没开。总之一个大门不开,引了许多话题。正在说之间,从池前的小路上,一个看去二十来岁的年纪,三步一叩,五步一拜从我们跟前过去。一身褴褛的僧服,满是灰土,裤脚扎起,一双破栏的布鞋,破着脚跂。虽则知道我们都在看他,他却似乎不见我们。大家都让道,许是敬重,或是同情。不知佛见了,将做何想,并给予他如何的改变。 我对于信教的人,既不去给予肯定,也不给予否定。相信众生各有各的历程,必然各有各的想法。对于人们所信奉的佛,我只当是人内心的一种期望的物化。对于神明,我是有所敬重,与其说是敬重神明,还不如说是敬重那些信奉而笃行的人,因为那一种善念及苦行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但从实质上,又不加赞赏。尤其对那些好吃懒做的僧人,怀有一种深深的厌恶。且僧众居山生息,受众以养,向来没有好感。渡人一说,实在是不敢恭维。说着说着,有些走题了,今儿个就写到这吧。下次再游。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c564dc01000ac54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