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南遊記(龍遊石窟,三清山,龍虎山)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題記 此次南遊乃繼甲申年(公曆二〇〇四年)遊京後首次乘大巴旅遊,十幾時辰車馬之勞著實難以適應。此行跨蘇,浙,贛三省,十餘市,全程千餘裏,越華東,華中兩大旅遊區,景點有三:浙江衢州之龍遊石窟,江西上饒之三清山,搭江西鷹潭之龍虎山。大巴在公路上飛馳,偶爾掠過窗外的金黃飽滿的麥田和升騰著嫋嫋炊煙的村鎮,都讓我這久居都市的“城裏人”雀躍不已。那跌宕起伏的青山猶如溫文儒雅的江南老者,意適神閑,恬淡悠遠;而那委婉流淌的江水恰似多愁善感的水鄉少女,逶迤婀娜,溫情蕩漾。我不禁想起蘇軾的名句“遙望四山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鷗輕”,更加陶醉在風情秀美的水鄉畫廊中。 首站浙江衢州之龍遊石窟,堪稱世界第九大奇跡。龍遊石窟是九二年發現的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群。龍游古稱“姑蔑”,其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據導遊介紹,在這塊方圓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土丘上分佈了二十四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均在上千平米以上。我們從矩形洞口拾級而下,近乎垂直地走了約三十米才來到石窟底部。迫不及待地環顧四周,發現整個石窟像一個巨大的倒置漏斗,當中被三四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支撐著,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洞內石柱上都留有古人雕刻的神秘岩畫,形態生動,引人遐思。此外洞窟的石壁上還佈滿了寬度均勻,從地面直達洞頂的陰紋,細密如魚鱗,卻鬼斧神工般找不到任何雕鑿的痕跡。據考古學家測算,所有石窟是完全相互獨立的,然而有些石窟間的隔牆居然只有五十公分,並保持此厚度達數十米遠!真是不可思議,這些連今人都難以實現的工藝古人居然完成的如此精確。 龍遊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走進石窟,宛如時光倒流回遠古。它的開鑿年代、開鑿人、用途等等都是不解之謎。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它是古代的採石場或糧倉,有的軍事愛好者認為它是越王勾踐滅吳的秘密屯兵處,還有人說它是皇宮建築、帝王寢陵,更有人說它是天外來客的傑作等等。我很喜歡勾踐滅吳的說法,因為這讓我想起了範蠡與西施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呵呵!也正因此種種猜測,龍遊石窟才更聲名鵲起,引來無數遊人爭相探幽,競猜其源。 黃昏抵達贛東門戶—上饒玉山,下榻宏業賓館。 翌日晨遊“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且現正申遺之三清山。此山因玉京、玉華、玉虛三座山峰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群山之巔而得名。初看三清山,十裏杜鵑燦爛,古老松林鬱鬱,四時雨雪晴照,朝暮雲霧變幻;細數三清山,那鐘靈毓秀的美,那形神兼備的奇,那惟妙惟肖的仙靈眾相,盡在異彩紛呈的229平方公里景區。以花崗岩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三清山形成了“司春女神”、“巨蟒出山”兩大世界絕景,還有層次分明、個性張揚的各類松林。但由於開發程度尚底,其旅客接待能力較弱。觀光索道運營亦已十載。由於申遺,景區正拆除大批違建。一路上的新石級,使人異常注目,原來千百年來,這三清山只有采藥人、采樵人和道士們踩出的山路,並不曾鋪什麼石磴。近年來,此地風景區的管理局大力進行建設,以七萬塊巨石鋪成了20公里的山路,我們才有福氣走這樣踏實的石徑。但是即使如此,由於有些地方山勢非常之陡,起碼也有45度角的傾斜,幾公里之遙,我們卻足足花了三個小時攀登。深山很涼,感到寒風撲面,卻又汗流浹背,著實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我們才到達梯雲嶺的招待所。縱目一望,啊!真是壯觀啊,四周峰巒林立,怪石崢嶸。這些山峰或雄踞如獸,或屹立如屏,或拔地如笏,或伸展如旗。這般景象,我只從黃山的畫冊裏看到,其他地方,都是從未一見的。飄飄蕩蕩,悠悠閑閑的白雲給它們罩上了面紗或者系上了飄帶,更增加了一種惝恍迷離的情調。三清山上的風因山石的阻檔,時而凜冽,時而柔和。在山的這邊,山風強勁,把人身上的雨衣吹得鼓漲,頭髮淩亂;轉過山腳,卻是風平浪靜,偶有細風帶過,也如春風細拂,似少女般溫柔可愛。時而雨從傘沿滴落,借助風力偶有飄飛在臉上,有些沁涼。愈走兩邊的霧氣愈濃,仿佛置身於夢幻仙境,在陣陣白霧的飄舞中,夾雜著隱隱的松濤和淙淙澗水聲,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吸引著,讓人不得不快步而行,以探究竟。 通往深處的路崎嶇蜿蜒,曲曲折折,在濃霧的掩蓋下,更顯神秘。漫登雲梯,環視四周,水氣氤氳,霧氣彌漫,不見峰影,只有層層密林和疊疊樹枝,幽幽深深,迷人致遠。兩處的奇松怪石在腦海中與各種傳說交相輝映,在白霧飄渺中時隱時現。站在路邊往下看,看不見淵深幾許,但一定是深不見底。在茫茫霧靄中,人宛如穿行於詩畫之中。穀風吹來,一股清涼之氣濡在心間,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感。置身這般清靜純潔的世界,你會作何感想呢?大自然撲朔迷離,神秘詭奇!這三清山雨霧中的綺麗嫵媚,讀不透,描不盡。站在霧中的西海岸景區,以雄奇險峻而聞名的三清山卻向人展現了它柔媚秀麗的另一面。只見一陣陣水氣從漫山遍野升起,轉眼間,滿目蒼翠便消失在一片茫茫的白霧之中,正當你心中若有所失的時候,不遠處三清山又半露著俏麗的身影,仿佛含羞的少女好奇的掀開臉上的面紗,張望著慕名而來的八方遊客,不由讓人怦然心動。如此的景致,怎不叫人心醉?霧中的三清山的確與眾不同,虛虛實實,若隱若現,有的美景瞬間有瞬間無。難怪有"雲海的故鄉,松石的畫廊"之美譽。遺憾的是由於天氣跟時間的關係,未遊完三清山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