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忙着工作,无暇观赏大好风景,前些天我们测绘队组织了仙都二日游,让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欣赏到了浙江美丽的风景。游玩归来,我们又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闲暇之余,仙都的美丽景色和大家的欢声笑语还是会片段性地萦绕在我的眼前耳边,如此美好的回忆就这样冲淡在记忆长河里未免太可惜了,因此提起笔,不怕别人笑话,也随笔写了一点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想,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吧。 10月16日,车子一路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驶入了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方岩,仰望山体平地拔起,四面如削,直耸云天,峻险非凡,远望如城堡方山,取名方岩果然名副其实。 我们从方岩的南麓拾级而上,行至山腰,有一依山而筑的楼阁,名为罗汉洞。相传方岩开山祖师“正德禅师”最初在此修行。洞旁有蛟龙泉,泉水清澄,人称方岩“虎跑泉”。导游给我们介绍之时大家已被眼前的坡陡如梯的“百步峻”所吸引,于是迫不及待的从罗汉洞往上走,峻上建有步云亭,亭虽小却甚精致。自步云亭而上为“飞桥”,是一条在峭壁上凿洞垒石修成的栈道,全长约50米,内傍削壁,外临深涧,异常险峻。再盘曲而上,约历六七转,则见嵯峨巨石,豁然中开,建阁其上,俗呼“天门”,其势森严雄伟,蔚为壮观。阁中有一楹联曰:“天生奇境窥大地,门设雄关瞰山河”。 我们登上天门,依栏凭眺,群山起伏、云雾缥缈,令人顿生飘然升天之感。跨进天门,山势平缓,石径坦荡,两旁商贩云集,人称“天街”,不远即至广慈寺,寺内有胡公殿,建在胡公祠边的毛泽东论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语录壁和方岩进山门入口处的宋高宗御书“赫灵”照壁遥相呼应,极富现实教育意义。蓬莱仙境十八曲 “十八曲,曲!曲!曲!曲曲琴韵。”这首十字小令连用6个“曲”字,描绘贯穿于十八曲峡谷的弯弯山道,把山路的视觉形象和旋律的听觉形象融合在一起,使游人油然生出许多美妙的遐思绮想。 如果说七弯八拐的山道是十八曲的静脉,那么纵贯峡谷的山泉就是动脉了。洋溢着活力的山泉穿绿荫,绕芳草,时隐时现,涓涓不断;湍浅滩,洄石壁,或疾或徐,一路欢歌笑语。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出发来到仙都,先到了鼎湖峰景区, 只见一块巨石拔地而起,甚为魁伟雄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鼎湖峰了。鼎湖峰高170.8米,底面积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它高高地挺立在好溪边,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一进景区,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1米至2米高的白鹤,以各种姿态欢迎我们,这“仙鹤迎宾”群雕是中国美院根据唐明皇封仙都的情境设计制作的。观赏完这些白鹤之后,我们来到了 “仙水洞”,大家便破不及待的舀了一杯“仙水”,品尝它的清凉与甘甜,真不愧为仙水,一股“仙气”直达丹田,人变得少有的轻盈,走起路来,仿佛长出了翅膀,飘飘欲仙了。天空中飘着淡淡的云雾,行走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中,我们似乎真的成仙了。其实,汉字中早就写得清清楚楚,“山中之人即仙也”,谁能说我们不是仙人?在虚无缥缈的仙境里,一切都是若隐若现,若明若暗,凌虚洞、步虚山、步虚亭,连黄帝的祠宇也叫玉虚宫,什么都带上一个“虚”字,虚虚实实,空空灵灵,这是否就是道教的玄妙。 站在仙都山顶,看群峰像一株株石笋,高高耸立在绿色的田野上;好溪像一条闪光的玉带,蜿蜒曲折地飘向远方。好溪上,几条竹筏正载着游人在水中游弋,黄的竹筏,绿的水,以及竹筏上穿着各色衣服的游客,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空气是少有的清新、湿润,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到这里来,身体感到特别舒服。 我们从步虚山上下来,临溪看到一面绝壁陡峭,下有碧潭,深不见底,那峭壁红白相间,远远望去,犹如焰火烧过,和长江赤壁相似,但规模较小。导游介绍,这就是南宋文学家楼钥在《北行日录》、《游白石岩》和《游仙都及白岩》等诗文中,均有记载的小赤壁。有诗云“削壁入云天,凌空几岁年。石桥藏野艇,幽谷泻飞泉。涧隐诸峰合,林荫一鹤眠。草堂归路近,明月半溪烟。”观赏着这小赤壁的美景,吟着明缙云樊献科的诗文,好象忽然体会到了诗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时间很快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流逝了。 从仙都回来,大家似乎得到了仙人的指点,更积极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看来仙都的仙不仅仅在于它的风景,更在于它对人的积极向上精神的一种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