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义日记二则(二)

[游记]武义日记二则(二)

2008-04-15    zjhnedu.com

4月6日 阴――晴

昨夜不知道为啥一下子睡不着。平时的睡眠质量应该是很好的。

是感动着母亲的电话?

今天母亲居然打了几个电话,既打给我,也打给妻。

我知道老人家的意思,她是惦记甚至是担忧我的,我们路上的安全。

母亲不认字没什么文化,说话时语气似乎总是惴惴的,唯恐说错了什么。

其实,是我应该主动向父母亲大人问候,报平安的。

现在的世道,就是那些说来是文化人,却干着不太懂情理或缺少修养的事。

此外还有原因吗?

于是追根寻源,呵,想起来了,有可能是在泡温泉时无意间喝了一杯茶。

在家,我从吃晚饭开始便不喝茶了。

人,就是不断约束或改变自己爱好和习惯的过程,有时是不得不。

健康是底线。

譬如,原先很喜欢吃粽子,但是后来肠胃不好,于是便不敢吃粽子了。

在暗夜里,人的听感似格外灵敏。开始时是听见窗外机械声隆隆。――第二天天明,我就急急的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一根蒸汽管子,从边上的锅炉房沿我们房间的外墙直通到二楼的餐厅。

子夜时分,便听见雨声滴答,而且有一段时间可能是大雨。

情不自禁地忆起蒋捷的词: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任阶前,一任阶前,”我反复吟诵着,体味着,“点-滴-到-天-明。”

人到中年,我也是听雨异乡。我当然没有词人的家国破亡切肤之痛。

虽是时过境迁,但点滴的雨,还是勾起我对武义,特别是柳城那么清晰那么细致的记忆。

一晃十几年呀。

好像甘蔗最中间的那一节。

物是人非啊。

一夜迷迷糊糊。

…… ……

今天的主题就是去柳城,去看看古民居,看看老沈。

柳城是一个集镇,以前称为宣平。它在武义县的南面。离县城约四十多公里。

因柳城有几个畲族的居住村落,所以现在柳城改为柳城民族镇了。

说起柳城,宣平,有一样东西你一定要知道。

宣莲。

――我以为,美女也许不必认识,可是美味却一定要品尝。

莲子,也许你吃过不少,但是未必吃过宣莲。

宣莲,始种于唐朝显庆年间,至清朝嘉庆六年立为贡品。

色白芳香,质酥不糊。香,酥,是宣莲的两大特点。

昨天招待我们吃饭的徐姓校长今天开车开路,我们紧跟。

现在的公路修得真好。

以前说起一个人有所作为,往往会说是“出山”。寓意是从山里走出来的艰难。

蓝天,白云。

天,彻底放晴。

虽有点山路的意思,但是一点也不陡。公路边,时而有油菜地,可惜没成片,更可惜的是菜花大半凋零。

对此,小女最为失落。

因为来武义前,小女还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孩童时代自编的歌谣:油菜花开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蜜蜂嗡嗡叫,……

我的相机也感觉失落。

驱车近一个小时,到达柳城。

古诗云,近乡情更怯。

此时我莫名其妙地感到有点后悔。

早已生根的记忆是美好的。这次来是否会破坏了原先的记忆?

我情不自禁的联想起一个朋友,他是当年支边的知青,时隔近三十年,他回了一次当年支边的地方,但故意回避去见原先有朦胧好感的女子。

青春的红颜,一下子变为被皱纹的蜘蛛网覆盖的沧桑?

人何以堪?

这,不幸成为谶语。

记忆中的古民居早已荡然无存。

据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柳城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

一个个火红的“拆”字,把柳城几百年活生生的建筑史给高位截肢了。继之而来的是呆板的,千篇一律的建筑群。

据说,因旧城“改造”有功,柳城的那个领导升为县领导了。

但,柳城从此便永远失去了可以与丽江媲美的资本。

其实,闹剧或是悲剧,不仅仅发生在柳城。

“这样看来,那个领导非但不是柳城的功勋,而是千古的罪人。”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复原。

雕梁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该。

后主念念不忘的是朱颜。对雕梁,对玉砌,只是口吻平淡地推测,――“应犹在”,大概还在吧?

而此时的我,急于要知晓的是老沈家的老宅是否保存。

大步流星。

老沈家的老宅也难于幸免!

我早应该预测到结果。但眼前尚未粉刷的新墙建筑,是那么的刺眼。

雕梁玉砌不在了,金碧辉煌不在了。

似乎是作为弥补,老沈还健在。

老沈已经70了。但古昔之年的老沈依然精神矍铄。

一言蔽之,老沈现在是一个年老的穷文人。

老沈当然也风光过。不说他姐夫曾是邻县的书记带来的资本。

就说两件事,你就会领略老沈的山水。

一是老沈年轻时,那时该叫小沈吧,与无锡求学时,与一位显赫人物最小的女儿――应该说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公主,相遇,相知,还可能相恋。

二是老沈历时十多年,潜心研究,撰写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传记。传记的主人公是深得武则天宠信的道士叶法善。

时隔千年,在今日的武义,叶法善似乎又红火了。炙手可热。

新茶一杯,寒暄一番。

老沈有客人来,于是我们在老庙的带领下,去溪边走走。

昨夜的雨,今天我从溪水才看清他的厉害。

水流湍急,混浊不堪。

中午是柳城民族中学的校长请客。

席间,老沈有陈词,但不是慷慨,不是激情,因为毕竟不是昔日的家宴。再说,大家酒也喝的不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下午一点我们回武义县城。

与子和告别。依依。

妻,眼圈有点红,小女无语。

…… ……

在金华服务区稍事休息,再上路。又在萧山服务区休息片刻。

五点稍多安全到达海宁,短信给子和。

车一停稳,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母亲报平安。

posted by 月出东山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转自:http://blog.zjhnedu.com/user/692/archives/2008/30488.html3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