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义日记二则 |
[游记]武义日记二则 |
2008-04-15 zjhnedu.com |
一 4月5日 阴转晴 早上6点半起来,叫醒方宁母女两人。 今天要开车去武义。 这个计划,我们已经构思一段时间了。 我们,就是指我和建军、王明等同事。 去武义,最大的因素是那里有我一个大学的同学,青春飞扬时代的一个挚友,当时我、瑞良、子和也即老庙,组成所谓“三剑客”,――这个称号是沈泽宜教授口中提出的,他是我们中文系的教授。 洗漱,打理完毕,我们一家三口便开车去联合西路,与同事汇合。 建军他们已经在等了。 7点30,我们一行11人,3辆车,出发! 从南北大道一直到东西大道,为了省下10元钱,我们绕过了收费站。 上高速。 说实在的,这次自己开车去武义我心地有一丝的担忧。 一是因为路途有点远,单程就有300公里,还有就是走高速。我在高速开车的经历不是很多。 进入沪杭高速。行驶的车流比想象的还要多。几乎都穿梭于集装箱车间,宛如游戏里的卡丁车。 车速拉到120码。几乎一直是这个速度前进。 好多次还在硬肩道超车。坐在一边的夫人也是正襟危坐,不敢马虎,不时提醒我边上的车流。 太阳开脸。 明亮的光线,照耀着前方。 收音机里播放着韩国电视机的音乐。 三辆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我看不到他们的脸和神色,但我感觉到他们的速度。 在高速公路,你对生活的感觉会有些变化。 速度,速度。 只要你稍微慢一些,边上的车就会从你身边超越。朝着他们各自的方向和目的地。 进入杭金衢高速。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诸暨服务区。 泡茶,抽烟,聊天。 说起刚才路上的感觉与见闻。 喜笑颜开,分享着快乐。这就是自驾游的乐趣与主权。 小女更是伸腰,踢腿,活动筋骨。 10分钟后,继续上路。 当路标上出现“金华”的字样,我不禁深呼吸一口,哈哈,快到了。 车,转入金丽温高速。 十点四十分左右下高速。 ――武义,我又来了! 在十几年前,我们――我和夫人,瑞良夫妇等开车来过武义。 在柳城留下我们深刻的记忆。 老宅,老沈,老酒。 那是一个初夏的季节,我们到达柳城时,正巧遇见一个台风,风雨交加。我们就在风雨中游走柳城。那时,满地是树叶,以及被风刮下的青绿色的枣子。 在老沈家的老宅,我们喝了一顿难忘的酒,到最后,我们几个男的都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边喝酒还便打闹。 照片,留下了刹那。 记忆,留下了温馨。 …… …… 我们在一个加油站停下,打电话给老庙。 说清方向后我们去他所在的武义县政府大院。 车到四叉路口,我就看见子和伫立在马路边,张望着。 我赶紧靠边,让妻先下车招呼子和。 一打开车门,老庙就丢进一本书,说是沈先生最近的诗集――《西塞娜十四行》。――独身的沈泽宜先生在他近古稀之年,写了一百多首十四行爱情诗。 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火,爱情就会燎原,就会井喷。 没有握手,没有拥抱,甚至连问候都没有。 这就是兄弟。一切客套都是多余。 他上车,带我们先去宾馆。 事先,他早已安顿妥当。 此时的时间是近十一点半。 中午,是县城一所中学的徐校长请客。在一家小山腰的农家饭店。 我们仿佛是海宁一中的代表团,徐校长很是客气,大杯喝酒,大碗吃菜。 近一点,我们回宾馆稍事休息。 两点,我们驱车先去看熟溪桥。 这是一座廊桥。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桥上有屋檐样建筑覆盖的桥,象一条长长的屋檐走廊。 廊桥,在浙江,据说有三座是最闻名的。大家知道的可能是泰顺的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等。而武义的熟溪桥也是期中的一座。 这是一座石墩,原木结构的桥。 桥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副对联,这里几乎荟萃了著名书法家的墨宝。 墨香,木香,穿越时空。 此时,我才似乎恍然大悟,大老远地赶来,原来为的就是这: 文化的气息,友情的温度。 桥上有很多休闲的人,有的在瞌睡,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聊天。 桥下溪水边,有很多女人在捣衣。溪水因昨夜的大雨显得不是很干净。――这也许就是一道风景。但她们忙着她们的事。没有理会我们的意思。 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 游客的心态,游客的眼光,与原生态的情景是有很大的隔阂。 我们,至多留下几张照片和一些零星记忆的碎片。 老庙和我在桥边买了一些甘蔗。 甜的不仅仅是甘蔗。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心里,我暗暗吟诵起诗人的名句。体味着诗人的无奈与凄美。 此刻,我仿佛就是诗人的附体。 …… …… 接着我们去武义县城郊外的郭洞走走看看。 郭洞,是一个保留很是完好的古村落。 古木参天,溪水潺潺,不远处,青山连绵。 我们沿一条哗哗的溪水,拾级而上。 在溪水上的一座木桥上,我给小女照片。我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情景是否会像卞之琳的《断章》的意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走进一座用流水作为动力的舂米房,哗哗的流水,积蓄到一定的重力,带动舂米的机械装置,槌子落下,“澎”地作响。 澎、澎、澎,在一声又一声的作响中,历史走过了千年。 在那里,妻女都好奇地推起石磨,用力,再用力,爆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石磨也许依旧,可是推磨的人繁衍了一代有一代。 这一代又一代演绎了多少喜怒哀乐,多少爱恨情仇。 舂米房外有一棵桃树。 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桃花早已凋零得不成气候。 小女倚靠在树边,摆了一个姿势,我当然会抓住瞬间。 人面桃花。人面桃花呀。 拾级而上,是一座元代的石拱桥。上悬“义乡”二繁体字。字体飘逸优雅的很。 我无从考证字的含义,只能望文生义。 游客对于文化内涵,往往只是饕餮者的做法。狼吞虎咽一下,不会有深入的研讨和品味。 朝东,走过石拱桥,是一座小道观,它倚靠在山脚。 我的目光注意的当然不是道观,而是边上的一棵大树。 记载说他已经有700年的树龄。 700年的历史就这么浓缩成眼前的一棵树? 700年的风雨雷电,700年密密麻麻的年轮。 我触摸着龟裂的树干,仿佛摸到了种树人的体温。 (待续) posted by 月出东山 阅读全文 | 回复(5) | 引用通告 | 编辑
|
转自:http://blog.zjhnedu.com/user/692/archives/2008/30298.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