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当山游记译注序 |
[游记]武当山游记译注序 |
2008-06-27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武当山游记译注》序 程明安,饶春球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山水名胜,也是当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保护区之一。古往今来,游历武当者不可胜数,不少迁客骚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这些游记,看似作者自娱,实则事关区域内政治、宗教、经济、贸易、风俗人情,也是他们对武当山自然山水的讴歌、雄伟建筑的赞美,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是武当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武当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天灾人祸,处地偏僻,这些游记散落和佚失在所难免,但仅就我们所编选和整理的部分来看,仍能反映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觉醒,折射出山水名胜与艺术人生的真谛,展示大自然的伟力造化,再现武当山昔日的灿烂辉煌。 综观这些《武当山游记》,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们视野之广阔、地方风情之浓郁、艺术表现之强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内容丰富,视野广阔,风情独特,撮其精要,可概述为五: 1、提供了绚丽多彩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把武当山修身养性的行为同自然力、帝力结 合,创建人间奇迹的人事活动作了生动地传达和再现,如“真武修真”、陈抟“五龙蛰法”、“张三丰悟创武当内家拳”的历史传说和唐均州太守“姚简祈雨”,后敕建“五龙洞”,又升格为“五龙宫”;明敕建“金殿”,嘉靖皇帝敕命武当为“玄岳”等历史故事,都在“游记”的字里行间作了应照和反映。这种把“巍巍武当山======皇权帝力======人类激情”融会凝铸武当和中华民族灵魂的作法跃然纸上,使人读后,不仅可以洞见武当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研究武当历史、体悟武当文化精神实质与价值,具有独特的意义。 2、真实地描绘了武当山的旖丽风光。游记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叙说了武当山的奇峰飞瀑、浩渺云烟、古殿神光、摩天飞岩及其莽莽苍苍、移步换景等幽深奇幻胜景。读之,不仅使人感到武当福地具有秦岱之雄、华山之险、衡岳之烟云、峨嵋之清凉,获得如临仙境般的精神享受,而且武当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有七十二个故事之趣,使人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3、客观地记叙了武当山辉煌的道教建筑。武当山道教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粲明珠。游记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武当山集汉、唐、宋人的建筑手法,在峰、峦、坡、陀、岩、洞中建造了恢弘的道教建筑群体及其“补秦皇汉武之遗”、“张宫阙之胜”的气势与辉煌,折射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和文化涵养,易于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科学地记录了武当山的特异风物和气候,如紫霄的紫雾,金殿的金光;古松杉、千年艾、万年松、太和茶、榔梅果以及宫观、峰岩、坡陀、涧池、井石、五色鱼等等。这些记叙和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各自对武当山水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山水游记的内容和地域特色,又强调了武当风物的自然趣味,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徐霞客的《游太和山日记》,从植物和环境的关系,观察到地形、气温、风速对于植物生态种属的影响,得出的“山谷川原、候同气异”的结论,更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5.真切地表露了登临武当山的真情实感。武当山兼具雄、奇、险、幽等多种特色,登临此山,目睹其无限风光,可以想象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游记作者所描述的各种体验和情感,读之如同身临其境。更能唤起人们不登此山誓不休的强烈欲望。这对于我们加深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增加旅游知识也大有裨益。 其二、表现手法方面,“武当山游记”大多意境含蓄,风采清扬,议论风发,理趣兼备,神气超逸,这是它与众不同之处。游记作者们寄情武当山水,多不直抒胸臆,而是从自然出发,又回归自然。譬如徐宏祖《游太和山日记》写其取道五龙宫下山,途经青羊涧时的沿途一段描绘:“两崖蓊葱蔽日,清泉延回,……百里内密树森罗”;王世贞《自南岩历五龙出玉虚记》中对途中古树的描写:“树亦老,高者径百尺,大可数抱,而根皆露,交纵道上,数百千万条。其粗者若虬蟒,次为蛇,为擘,为虺,且树得风籁籁鸣,则根皆应而鳞起,若啮人趾者……”既含蓄清扬,又将议论融入情趣之中,勾绘出一幅幅超尘越世的丹青画图,实可谓引人入胜,目不暇应。此外,我们还重点编选和整理了主张“独抒性灵”,具有自然超逸神韵的公安、竟陵派的游记,如袁中道的《游太和山记》,其中写到武当山九渡涧的奇石怪水:“以石厄水而不得往,则汇而成潭;以水间石而不得朋,则崎而为屿。石偶诎而水灜,则纾徐而容与;水偶诎而石灜,则颓叠而吼怒。水之行地也迅,则石之静者反动而转之,为龙,为虎,为象,为兕;石之去地也远,则水之沉者,反升而跃之,为花,为蕊,为珠,为雪;以水洗石,水能予石以色,而能为云,为霞,为沙,为翠;以石捍水,石能予水以色,而能为琴,为瑟,为歌,为呗;石之趼避水,而其岩上覆,则水常含雪霰之气,而不胜冷然;石之颅避水,而其颠内却,则水常亲曦月之光,而不胜烂然。”这段揭示石离水则无奇,水离石则无巧的充满辩证法的文字,真是一幅动静咸宜,声色俱全的山水画卷。又如竟陵派创始人之一谭元春的《游玄岳记》,其中描写过系马峰,“怪石与树与草与涧若一心一手,彼隙则此充之”;仁威观前,几十片背正红的落叶,点缀桥前小池,如红色的鱼儿降落池中,静态动化;过仁威观才余里,“桃李与映山红盛开如春;接叶浓阴,行人渴而憩如夏;虫切切作促织吟,红叶委地如秋;老槐古木,铁干虬蜷,叶不能即发如冬。”十余里间,四时俱陈。作者将武当山景物与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表现手法颇为神奇。尤其是作者那“画栋文媚,即掉臂过之”的追求自然真谛的品质,更为难能可贵,至于徐宏祖的《游太和山日记》,更是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和“古今游记第一”的一部分。当我们阅读这些艺术珍品之时,不时为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折服。
|
转自:http://wusizhizi.blog.163.com/blog/static/92091952007320112838670/3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