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游记(湖北武汉香溪游记) |
[游记]神农架游记(湖北武汉香溪游记) |
2008-06-10 gaibar.com |
前言:秋天的神农架,美在她的生命力与多元:色彩的丰富、树叶的湿润、岩壁的形状、山峦的棱角、山脉的绵延、溪流的潺潺声响、飞瀑的磅礴,使其大气中不失精致,勃勃生机中不失厚重。见到满山层层叠叠的七彩树叶,这个秋天才算真的过了一回。 神农架的美只有在深入其中或穿越时才能体会得到。 2003年10月8日 晴 武汉——宜昌——木鱼镇 依惯例,在去景点的车上可以找到经验丰富的同路游伴。有时,邂逅也是人在旅途的一个乐趣。可是,看看车上的几个男子,个个都似山民。我想大概是前几天天寒地冻阻止了自助游客的脚步吧,看来,我不得不去木鱼镇参团了。 车开了好一会,前座的男孩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问司机车上有没有垃圾桶。司机让他把瓶子扔出车外,他反对,说道:不要向外扔垃圾。于是,我大致判断他也是旅游者,便和他聊了起来。他姓朱,后来的行程中,我倚老卖老地做了朱的姐姐。 朱是木鱼镇的常客,他说可带我去当地人家吃住,问我是否乐意。“能省就省,能免费就免费”,我求之不得,当然乐意。初识小朱,对他印象不深,只感觉他浅浅的善意。 快要进入木鱼镇的时候,小朱突然叫司机停车,他下车去路边捡了一条尚在挣扎的大蛇上来。尽管他解释说这条菜花蛇无毒,可还是把车上所有人都吓坏了。这条倒霉的粗蛇误闯民居被打得奄奄一息扔在路边,小朱说要捡回去放生。事后我们与蛇照相时,估算这条蛇不止有1.65米。 游蛇出没是神农架木鱼镇给我的最初印象,提醒我已来到野生动物世界的门口了。另一件让我有点意外的事是木鱼镇上没有多少游客,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2003年10月9日 晴 神农坛,香溪 毕竟是人造景点,对我们而言,缺乏吸引力。 不过,神农祭坛公园里的建筑和古木极其高大,只有仰视才得以一窥全貌。 相比之下,香溪源就秀巧得多。 香溪源离木鱼镇只有2公里。我和朱取道茶园,徒步来到香溪源。相传香溪源曾是神农氏采药时的洗药池,池水得百草之精华。 本来今天阳光灿烂,可一进入香溪源景区,只觉一阵凉气扑面而来,古木苍翠肃穆。我们沿着清泉逆流而上,溪水一会潺潺流淌,一会哗哗奔腾而下,见惯了别处的绿水,香溪源河道里的水蓝得特别有个性,晶莹剔透,特别冷艳。 走过小桥、流水、山花和瀑布,见一块大石上书“香溪源”三字,大石旁则是一个不大的水池,如果不是石头的提示,还真想象不出这里就是香溪的源头。源源不断的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了孕育出屈原和王昭君的香溪源。水池之外,地表再也看不到大滩的水,这里似乎就是香溪的尽头,可小朱说这不是真正的源头。他四下巡视一番,趴在地上细听一会,然后断定香溪源不是来自瀑布,而是来自地下。于是我俩顺着地下水声流淌的方向一路溯源而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探到路尽头,三面都是巨石,挡住去路。小朱将耳贴在巨石上仔细聆听后说,这死胡同之外才是真正的源头。 回程时,我注意到小朱弟弟一路上捡着游人随意抛下的垃圾,装入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集中到一块再放入景区的垃圾桶里。 2003年10月10日 大雨 木鱼镇——鸭子嘴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怎样选择都不尽人意,但你还得选择。既然几天之内都等不到天晴,那么还不如冒雨进山,到了山中再做打算。雨天自有雨天的风景。 中午从木鱼镇出发,半小时的车程就来到鸭子嘴,这里海拔1800m,是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的入口。 在鸭子嘴,小朱找了进山的向导。向导名叫周立军,长得结结实实。我与他说话时,他一直微笑平静地看着我的眼睛,我喜欢这种坦荡。小朱告诉我,小周一人可背6个人的装备,可承受自身体重的1.5倍的负重,我听了很是佩服。小周介绍说,如果不下雨,娃娃鱼就在驻地旁边的沟里嬉戏。 娃娃鱼学名中华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叫声似小孩哭声,故得此名。它以它的珍稀而横遭厄运,成为猎奇者和嘴馋者伤害的对象。 驻地就在原始森林旁,这里每一棵树的颜色都不尽相同。虽说都是黄色绿色,可绿的程度黄的深浅完全不一致。松树林冷杉林呈现着由深绿至浅黄之间各种渐变的黄绿色,红红的枫树随意间生于黄绿为主色调的树木中。 一棵树下,我惊奇地发现一堆“莲蓬子”,绿绿的,和我们夏日里吃的莲蓬子一模一样,小朱纠正说那是橡树的果实。顺着茁壮挺拔的树干望上去,第一次见识了伟岸的橡树。草地上间或有蘑菇,小朱说判断蘑菇有无毒很简单,只要看蘑菇上有无虫眼即可,不一定以外观的美丽为标准。我反问如果草地上没有小虫怎么办,小朱答:这不可能,有草的地方就有生命。 傍晚,我俩去神农架生物圈门口查看,发现大门口有棉衣出租。这公园的外围服务还挺周到。 今天最高气温只有十一、二度,冷得连骨头都由里向外透着寒气,再怎么取暖都无法驱散渗入骨髓的寒意。 2003年10月11日 雨中穿越 两辆摩托车带着我和小朱朝神农顶驶去,沿途优美的风景在身后一一闪过。虽然每个人都全副武装,但雨水和湿气还是无孔不入地侵入雨衣里。刚才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门口时,售票员断言:你们不可能雨中登顶…… 摩托车驶出十来公里,来到海拔2660米处,这就是机动车所能到达的所谓神农顶,立有神农顶石碑,一般人到此就算是来过神农顶了。但我们的目的不是“蜻蜓点水,到此一游”,在无路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翻过一座山,去攀登真正的神农顶峰,那儿比石碑处要高出五、六百米。 风雨中,半人高的高山草甸不停地点头哈腰欢迎我们,我迫不及待地跑上去,草甸很松软,踩踏上去很舒服。暗黄色草甸丛中分布一种野草,细细高高,顶上有粒小球,小周随手拔起的一根,说是野葱,大家尝了尝,辣味冲鼻,算是领教了神农野葱的滋味。草甸上大片大片的箭竹林已寿终正寝,枝干露出衰老的痕迹。死去的枯黄箭竹林旁已长出幼小的淡绿色箭竹丛。 从这往上是高山草甸区,比较好走,小周说有野猪来过,它们是“开路先锋”。草甸上有成片的树林,看得出前人行进时曾用开山刀砍过。 神农架拥有许多珍贵的植物和中草药,小周边走边教大家辨认,其中一些中药材享有形象又奇特的名字,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枝笔,七叶一枝花等。 每每走过一段路程,小周就告诉我们正处的海拔高度,差不多每升高10米,他就通知一次,就这样,过了高山草甸,相对轻松地到达海拔2880米。我询问小周为何对海拔高度这么熟悉,他说他带某野外考察队上山时,使用过卫星全球定位装置(GPS),所以记得清楚。带我们上山的另一摩托车手受不了我的慢速度,在前面林中乱闯,小周一边贴身保护我,一边眼观六路,时时纠正他的方向。小周今天就是我们的GPS。 过了海拔2880米,遇到的箭竹林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穿越时,先要用用双手拨开箭竹,顺势反手抓紧四五根箭竹作为支撑和依附,再迈动双腿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小朱在前面不时用刀砍去挡人的枝条,我走中间,小周殿后。他不停地提醒我与前面保持距离,以免被反弹的竹枝划伤皮肤;告诫我穿越箭竹林要额外小心,若摔倒滚下去,细细的箭竹枝很容易插伤人。 穿过一片箭竹林,来到一悬崖上,小朱建议我们停停,走过去观赏崖外的风景。 我小心地挪动脚步,站立崖边,战战兢兢地俯瞰。崖壁陡峭,垂直向下有40米深!轻轻地调整呼吸,我不敢让小朱和小周看出我这个新手的紧张,以免给大伙添乱。尽量不去想脚下的深渊,放松心情,这时悬崖外面的风景给我们极大的回报:但见天地之悠悠,茫茫雾海,流动变幻;山峰树木若隐若现,披一层神秘的面纱。……周围没有任何可倚靠也没有任何可遮挡视线的东西,东南西北都无所屏障,我们孤立地立于制高点,飘飘欲仙仿佛置身于天界……我在心惊和兴奋中慢慢退回安全的地方。 继续向上行。这一地带的野生高山杜鹃林和冷杉林比较密集,一簇簇一丛丛。越往上,裸露的岩石越多,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道路越来越泥泞,四周除了各种树木就是湿漉漉长满青苔的岩石,几乎没有可以同时放下两只脚的地方,很多时候必须手脚并用。盘根错节的藤条缠绕在树与树之间,像网一样挡住我们的去路,一会儿要从藤蔓中钻过去,一会儿要从藤枝上面跨过去。用来攀爬的树干上布满寄生植物,树皮摸上去湿冷且粗糙。每抓住一棵树之前还要细细分辨树是活树还是朽木,能否支撑我们的体重。神农架林海浩瀚,植物自生自灭,腐朽的木头随处可见,和生机盎然的树木一样站得直直的。雨中的石头很滑,一不留神没踩稳,我趁着跌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索性借此机会休息,我早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留意到石缝里长着不少匍地柏,又称千年矮,小周笑说此树一千年也长不到一米高,有万千年历史不足为奇。 在经历了神农架各山峰的雄奇险秀之后,我们跌跌撞撞到达顶峰。此时寒风凛冽,口中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能见度只有三五米,四周云雾缭绕,除了脚下的岩石,周围什么也看不见。幸好一刻不停的小雨变成了毛毛雨,似乎是老天想表示对我们的安慰和鼓励。站在3105.4米的神农顶峰,我们一个个兴奋地大声喊叫,为自己高声喝彩。 上山时没遇到什么意外,虽耗费体力,但一直很安全。下山则不然,虽不太耗费体力,但较危险。向导提醒大家,注意下山的技巧:下山时,脚跟用力,踩出一个坑后,再向前移动重心。一步一步要走得踏实。 下山途中几次差不多摔倒失去平衡,小周一下子就在后面扶稳我,出手之快出乎我的意料,我第一次领教了小周的绝技。 又回到高山草甸处,小周表演第二个绝技,他让我抱住他的脖子,他揽住我的腰,就带人跑下山去。我几乎是挂在他身上,顺势就着他奔跑的节奏,用脚尖点地,好似跳芭蕾……几次练习后,学会一个人跑跳下山,可惜功夫不到家,起步后收不住脚刹不住车。不过,小周一直在旁保护,下到一个平地处,他就把我拽住,使我不再加速冲下山坡。 小朱弟弟和我自己都让小周不必过分保护我,我可以自己下去,“锻炼锻炼,该摔就摔”。 在跑跳下坡时,一个地方一脚没踩稳,我失控整个人滚下坡去,小周一个跟头翻下来,和我摔在一块,用身体挡住我,阻止我继续滚下山坡。小朱弟弟一脸焦急地从旁边跑过来,“怎么样伤着没有伤着没有……” 连声发问。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害怕,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倒是小周没事一样,看起来很高兴,很欣赏他自己的即兴之作——前空翻,他笑着解释,由于他跟得很紧,如果不是前空翻,他在后面会一脚踩中我,而他空翻下去摔在我前面可以阻挡我的惯性。他把摔跤说得那么轻松那么简单,兴高采烈的……我想,他在前空翻之前再来转体360度岂不更精彩更有诗意。 周的应激反应之快又一次让我吃惊,就地休息,问他还有什么绝技,他说数不清,会打陷阱,捕抓野兽,会分辨哪些植物可以吃。看来,我这简单的穿越路线根本没办法让他尽兴。虽然此时的温度不到10℃,但因为运动量太大,加之穿的雨衣雨裤密不透风,我热汗淋漓。而向导和司机却冻得直哆嗦——向导解释说,这种穿越对他们来说,根本称不上运动。我一下子明白了他们的感受,那滋味肯定和我们在寒风冷雨中散步一样。 小朱掰下一小段竹枝,趴在地上演示就地取水饮水。我不太接受,他一本正经地“教导”我:有谁像你这样带水出来的,这里的水是干净的,山下喝的水就是从这流下去的。小朱说的没错,整个神农架区根本没有自来水厂,当地人享用的是这山上流下去的无任何污染的纯天然山泉水。 小朱也是一个穿越熟手,他天性善良,背着所有的行装,还不停地寻找前人露营时留下的垃圾,带下山去。 经过这次有惊无险,我们又回到海拔2660米的登顶出发处。
|
转自:http://www.gaibar.com/zjsh/2007-12-17/20071217103240_71056.html2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