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东红色圣地枫香溪 |
[游记]黔东红色圣地枫香溪 |
2007-07-24 sina.com.cn |
黔东红色圣地枫香溪 去到枫香溪,正值春不再却又炎光来至的初夏时节,革命老区——枫香溪镇,已然是一番热气腾腾的炎夏景象了。高寒山区的雾霭和清冷在这里荡然无存,暖风融融之中,枫香溪河水潺潺声里,倒使人想起风和日丽,天光水色的江南水乡。号军、神兵起义遗址,“枫香溪会议”会址之系列革命旧址座落在红军岭,半月寺两座山峰之中。两座大山似两道红色天热屏障,由南向北蜿蜒井行,紧紧守护着这块104.82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山中松树、果树枝繁叶茂,莽莽苍苍、绵延不绝竟达十多里之遥,那亭亭如盖的树荫底下,使人感觉到一丝心旷神恰的凉爽与悠闲自在的安谧。枫香溪河两岸的沃土良田,依山傍水,顺流伸展,田垅村边,一派郁郁葱葱,远处迷迷朦朦隐现于松树林中的风水双塔,则极华丽亦极壮观,小青瓦吊脚楼、四合院民居静静地栖息于绿树掩映之中,鸡鸣狗吠隐隐传来,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那方世外天地。那高大而又雄伟的“枫香溪会议”纪念碑,则历史的眼睛似的,一眼不眨的看着岁月潮起又潮落。 在黄昏来临的时分我们走进了老街,灯光下闪闪发光宽不足4米的光滑的青石板街,两侧参差不齐的青石阶檐,依山而建的半吊于崖整的老式木楼,雅致精巧、古色古香、凉厅货柜,都显示出集市古老和独特的风情,记载着这个古街曾经的繁华。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一家小吃店,店主热情地带着我们上楼,推开一扇木雕花窗,阡陌田畴、山光水景,尽收眼底,人与自然融台在一起,使人如置画中。好客的主人给我们端上土家豆花荞面条,鼎罐苗米饭,味道鲜美,原汁愿味,食后经年难忘。眼观四壁古色古香的陈设,织锦刺绣、斜纹阑干、藤箱木椅、竹篮*帽让你惊讶发现,与现代化陈设有很大距离,蕴含着古老而有诗意的意境。 最能代表古镇建设水准的,可能非黑神庙和覃氏居民奠属,屋檐下的石阶,构砌丝严缝合的青石院落,通直圆满的屋柱、大粱、厚实的椽、檩、檐、仿、板壁,封火青砖山墙,飞檐翘角,卷*图案中带福字的脊刹,足以让现代工匠纯良技艺和心智。那古老而又雕刻精湛、篆复的香火神龛和隔扇门的五福增寿、野鹿衔花、梅兰竹菊…以长长短短的木条拼接的栏杆,吉祥如意,巧妙独特的建筑布局,依山面水的“凹”、“回”形的三合院、四合院,主房两侧栏杆厢房、耳房;内外龙门四通八达,圆形门洞成为内外借景的“镜框”,让人深感妙手天成。这里的高墙、大院、巨柱、长粱,都披上了一层斑驳的色彩,依稀可辩的图案有的并不精美,有的图案让人忘怀,虽然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但仍气势依然,又赋予吉祥喜庆,如意顺遂,和谐美好的情感联想,凭绿一种清寂和温馨的情味。 清晨时分,屹立黄家岭头,远望山山岭岭郁郁葱葱,仿佛永远没有尽头,近处林内,桃、李、杏簇簇挂在枝头。一阵清风从树梢上掉过,薄薄幽香,沁人心脾。漫步于茂密的林间,时而被*丛中耶嫩嫩的、油油的野生植物所吸引,时而被从你身边扑楞椤突然飞起的野鸡吓一跳,时而被乡间小桥流水所吸引。还被奔窜于*丛、灌木林中的野兔、山羊带着你走进躲兵洞、黄家洞……洞内最观光怪陆离,那些钟乳石或曰重子拜观音、四柱擎手,巨幔遮沿,或曰仙猴摘桃,大鹏展翅,一孔通天,或曰众仙聚台,菩提说法,洞中小溪,曲折蜿蜒,你会被这些奇幻美丽、神秘莫测的喀斯特溶洞所吸引。 发源于沿河县谯家镇耳当溪的枫溪河,自山间突然冒出,水清似镜,迤邂而来,曲折蜿蜒、绿波荡漾、河堤两岸绿柳迎风,时而是千姿百态的石林,时而是峭壁悬崖,小桥流水,时而是怪石嵯峨,洞天奇态,一步一景,一步一情,多彩多姿。当你走到贺龙曾经钓鱼处——杨柳井时,你会被七棵心脉相通的神奇的柳树所留连。 有时在一些不可恩议的地方现出几幢小洋楼,现代文明顽强地想在这远山峡谷占得一席之地,偏偏遇到千百年来强大的传统观念的不懈抵抗,而推进缓慢,从面使这块红色土地保存了众多的革命旧址、历史文物。我们漫步走上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的阶梯,倘佯于一片青石地面,瞻仰碑顶历历飘拂的红旗,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红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和数万黔东儿女们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汪洋大海之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aedba8010009rj3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