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陆夫子祠旅游陆夫子祠游记陆夫子祠评论陆夫子祠周边酒店 陆夫子. |
[游记]陆夫子祠旅游陆夫子祠游记陆夫子祠评论陆夫子祠周边酒店 陆夫子. |
2008-06-10 chinahotelsearch.com |
象山之颠湿漉漉 (匿名) 2007年11月16日,一个周末,应友人之邀,我们油田作协一行5人有幸有了一次荆门之行。 此行从雨中开始。一大早,初冬的雨夹杂着寒风,如细荆条般横扫油城,以至于同行的几位老朋友,不得不卷缩在车内,把互相的击掌与寒喧,都紧紧地关在商务车有限的空间中,把老友相见的快乐,搓成一个火热的核,包裹进灰蒙蒙的雾与寒冷的风中间。 因了这一个火热的“核”,最容易晕车的我,竟然一路没有晕,而随着窗外风景的不断变换,和我们作协秘书长老曾的不停讲解,一个长须飘飘的老人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知道,他应该是陆九渊老先生,如果我的加减法没有算错的话,老先生今年868岁。 第一次知道陆九渊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了,只记得当时,似乎是手里捧着辩证唯物主义原著的,并且还曾对这位提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宋代著名哲学家、“心学”创史人,有过嗤之以鼻的举动,至今想起仍觉脸红。但因此也知道了荆门,知道了象山。遗憾的是,虽然象山和油田近在咫尺之间,但这么多年了,却竟然没有机会一睹风采。不知道是不是同样的原因,当前来迎接的朋友,提出先参加象山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开心地同意了。 蒙蒙细雨中,我们的汽车沿着蜿蜒的绿色,向象山顶行进。我一边欣赏着雨中的风景,一边在脑海中使劲搜刮着关于陆九渊与象山的点点滴滴,以隆重迎接这么多年以后,与象山的首次零距离结触,和与陆老先生重新开始的心灵对话。 据载,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乾道八年登进士第,历任靖安县主簿、崇安县主簿、台州崇道观主管。陆九渊为官清廉、不喜空谈、务求实干,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在哲学上,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名望极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 光宗即位,他被起用荆门知军。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在荆门的一年多时间里,陆九渊颇费苦心做了一系列为国为民的好事:筹款修筑城池、整顿军队严肃纪律、改弊政去专断、救灾度荒,修郡学传授儒学、教化民风人伦等,一时间,荆门政行令修,民俗为变,受到广泛称赞。但十分可惜,他到任才一年零三个月,便壮志未酬,炳故于任上。 陆九渊与荆门的渊源因此而生。在荆门老百姓心目中,陆夫子是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荆门城西关外原来有座山叫蒙山,因陆九渊讲学山下,故更名象山。 就在我搜肠刮肚地搜索着关于象山的典故时,车停了,我们来了到位于象山主峰的龙泉公司入口,开始了登顶象山之路。 真没想到山顶竟然这么冷,也真没想到荆门历史文化积淀这么浓厚,当我们顶着寒风登上岚光阁,俯瞰荆门全貌、听友人自豪地讲解荆门的人与事,介绍荆门发展的时候,我恨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台电脑,把所有信息都霎那间输入硬盘永久储存。 但是,尽管古老的象山有说不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古迹,尽管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莱子,与唐宋时期的陆龟蒙,大书法家黄庭坚,也在这象山之间浓墨重彩,但是在我心里,陆九渊比他们先到。因此,在空蒙的雨中,在寒冷的风里,在绿的苍松与红的秋叶之间,我小心地摒住呼吸,期望能够听到陆老先生讲学的声音,寻觅到来自心灵本原的花朵。 顺着友人指点的方向,穿过湿辘辘地缠绕在发间的雾,我依稀看见一座美丽的庭院,据说那就是陆夫子祠了。陆夫子祠又名陆文安祠,是陆九渊当年在荆门讲学的地方。1993年荆门市投入100多万元,在原清乾隆年间的石木结构的四合院基础上重建该祠。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去实地参观陆夫子祠了,但是,在这云遮雾绕的象山之颠凭吊,我似乎觉得更有一种通灵,仿佛有一些声音,穿越时光抖落尘埃而终于以桀傲鲜亮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 “天地何所穷际”?三、四岁的幼年陆九渊仰望头顶的星空问。 “伊川之言,奚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五六岁的童年陆九渊对程颐的学说瞪着无畏求知的眼睛。 “吾人读《春秋》,知中国夷狄之辨,二圣之仇可不复!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今吾人高居优游,亦可为耻。”十六、七岁的少年陆九渊开始学习骑射,立下了抗金复国之志。 “大抵天下事,须是无场卷之累,无富贵之念,而实是平居要研核天下治乱、古今得失底人,方说得来有筋力。”这个声音有些苍老,发自当时已过天命之年的陆九渊,时任荆门知军。 一个著名哲学家与有为的官史,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志与学富五车的学者,就这样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浑然结合在一起。 远眺秋色中缤纷的象山景区,仰望头顶空朦的天,我感受着“心”的所在,寻找着“心学”的培育基,寒雨湿了头发湿了脸庞亦全然不知。 友人几次呼唤,引导我们在象山顶上穿梭,一会儿,我们走进了密林中一片雕塑着各种人像的所在。友人介绍说,这是华夏园艺林中的名人塑像园,建于1993年,为庆祝荆门建市10周年而建,当时规划选当代108位艺术名人立像,但建了24座后就没有下文了,并且好多都没有刻上名字。大家一看,果真是这样,许多精美传神的塑像都没有落款,不过这反倒激起了大家兴趣,我们都纷纷寻找起自己熟悉的人来。此行的最高长官、油田作协的美女作家陈主席,到处寻找着自己的偶像曹禺;油田作协秘书长兼《源流》主编、我们可爱的老曾,在一尊塑像旁喊:“曹禺在这里”,并拖着陈主席去合了一个影;却不想,《世纪花》主编、美女晓枫在前面叫着:“快来看,这里刻着名字,这才是曹禺塑像啊!”引起大家一声笑声;作家老彭、史称美女杀手,有一尊塑像我们没猜到是谁,他望了一眼就说是彭丽嫒,大家一看果然是,便都轰地笑了起来,老彭却说,荆门他那年来过,写过一篇文字,但不是写美女而是写丑桔的,说得大家更开心了;只有作家阿戈,默默地行走着观赏着,似乎靠一双眼睛,就把什么都记在心里了。而我,在湿淋淋的树丛中穿梭,走过一个个已经被长高了的树木遮挡住了大部分的塑像,总有一种感觉在闪烁,却又捉不住。 吃饭,总是探亲访友的主题,杯盘交错中,我们认识了老曾的战友、荆门某部门的谢局长,他高大魁晤,军人特征明显,用老彭的话来讲,“一看就是个将军”。谢局长讲起了当年的军旅生涯,他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军人气质,以及对军队的浓厚感情,让我们忍不住发问:“那你为什么转业呢?”他沉默了一下,说:为孩子。我爱军人这个职业,我如果不转业将前程无限,但是当时,我有了家庭和孩子,我的孩子跟着我在荒漠里失去了学习条件,当他的父亲有可能成为一个将军时,他却可能成为一个文盲。因此,我的内心告诉我并战胜我,让我选择转业,把应该给孩子的还给孩子。他说他的孩子现在已经重点大学毕业了,面对生命中的那次重大选择,他无比欣慰。
|
转自:http://www.chinahotelsearch.com/travel/review_detail/288674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