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鄂州莲花山美景细细看

[游记]鄂州莲花山美景细细看

2007-09-02    tuniu.com

莲花山位于鄂州洋澜湖畔,它始建于1988年,1996年被定为湖北省涉外旅游定点接待单位,旅游区占地面积500多亩。它既有江南的灵秀典雅,又融北方的宏伟瑰丽,是秀与雄的神奇结合,也是一个传统文化自然风光汇集的文化胜地,并且结合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康福健身旅游,可以说莲花山处处皆神奇,景景是文化,我相信来莲花山观光旅游,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

莲花山的大门属于六柱刀檐牌坊式门楼,也是中国现今最大的牌坊式门楼,高16米,宽32米,于1996年9月份竣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仔细看就不难发现整个大门里就融入中国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在里面,左龙右凤的浮雕和莲花,祥云搭配在一起,再加上紫色的底色,使整个大门显得富丽堂皇,中间“莲花山”三个大字为鄂州著名书法家罗觉之所题写。

两旁坐在祥云柱上的动物叫“吼”,也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它口吐火焰,形象威猛,日夜守卫着大门,据说是它吼出了天,吼出了地,吼出了万物。在进入景区参观之前,有24级台阶,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在这里,这它代表的是一年24个节气,风调雨顺,在莲花山里面呢,到处都有这样的数字游戏。

进入景区门口可以看到一个景点叫九龙坛,九龙坛高9.86米,直径12米,落成于1996年9月份,九龙坛顾名思义就是由九条龙组成,这九条龙各有10米长,它们相互盘绕,飞腾欢舞,由两条稍大一些的龙托起一个莲花球,在远处一看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龙,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图腾,一种象征,我们也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因为龙象征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另外的一层含义是从帝尧时,中国就分为九州,象征着九州同进,欣欣向荣,像这样龙的雕塑,莲花山里面到处可见,有木雕的,铜铸的、彩绘的,并且还有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世界之最的两条巨龙。

看完九龙坛,马上就要进入莲花山的主要景点。

游览莲花山的路线一般是从祈福堂、和字壁、摸心台、经六合园上元明塔,经长生路到达莲花山碑林。

莲花山里的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做得都是比较好的,进门的一片绿草坪上,赫然的六个大字“莲花山欢迎您”也显示了莲花山人的热情、好客,也表明莲花山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大家来到莲花山一定在好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古时候这里有9座山峰,从空中鸟瞰就像是一朵莲花盛开,所以古人就把这个地方叫莲花山了,因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许多名人都曾经在此隐居过。

草坪前面的一座仿古建筑——祈福堂,它的前身是一座尼姑庵,尼姑庵后面有一口井。它久旱不涸,久雨不盈,被当地人视为神奇。这口井现在还在,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品一品神奇水。祈福堂1991年破土动工重新改修,1993年元旦竣工。整个祈福堂可以分为两个三部分:第一个三部份是前后分,前面是一个八卦场,中间是祈福堂,后面还有一段护壁,第二个三部分可以上中下,也就是祈福堂的主体分三层,分别是代表着地、人、天。我们现在先来看一下前面的八卦场,为什么要在这建一个八卦场呢?祈福堂的真正含义在于他祈祷人们增福增寿,福寿双增就必须要身体健康,走八卦呢,就是强身健体的。中间呢,还有一口井,取名“灵龙济月”,关于这口井,还有一个小传说,晋代炼丹家葛洪曾骑梅花鹿云游四方,偏偏就看中了莲花山这块宝地,相传这口井就是他练丹取水的地方。

祈福堂属于八角重檐式建筑,攒尖宝顶,檐下这24具铜钟悬挂,使整个祈福堂显得庄重典雅,刚才和大家已经说过了,它分为地、人、天三层,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意思,来看下第一层——地层,横匾“泰和永安”,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是希望我们中华大地康泰和平永远安定。进门之后,大家先看到的是“皆大欢喜”四个大字,下面是五个福筒,这也是预祝大家抬头见喜,低头是福之意,中间“皆大欢喜”四个字像是一个笑脸,旁边还有一幅算不上对联的对联:“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金木水火土代表了地球上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同时还有五大行星之意,仁义礼智信,是指孔子推崇的五种个人的道德行为,把它们放到这里,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身心相互调和,平时做事要顺应天地,顺应自然,才能与万物息息相关,息息相通之意。登祈福堂有两种登法,一个是按平时的顺序先上第二层,另外一种呢,就是“一步登天”,也就是先上三层,看大家是先上哪层?

二层“人”层,进门之前,先来看一下门口的对联,“天地长存皆覆载运化众生之道也,日月长明乃周行普照万物之德矣”,天地之所以能够长存,是因为他们孕化了世界万物生长的道高,日月之所以能长明是它们无私普照万物的德高,天地日月的道德也正是暗示了我们人类的道德,也就是对应了我们一楼的对联,人类做为万物之灵,当然要学习天地的胸怀,日月的能量,大公无私,至公至慈的品德。

中间横匾“东西南北”很多人都奇怪,怎么少了一个中字呢?其实这个中字呢就是指的我们自己,当然了,这并不是指以自己为中心,它是说,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人聚到一起,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是要想做事做得完美,就必须要自己做表率,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进门之后看到的这个团圆寿福,还有两边的对联“春夏秋冬时时乐,东西南北处处欢”也都是这个含义。

在行走的过程中,请注意脚下的台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来到三层,真可谓是到天层了,周围景物呢都一收在眼底了,“天”其实指的就是整个自然界。

这里也有一副对联,静诵黄庭悟真语法王我相,动行三界定风云妙现本身。根据字面上的意思我们就不难看出两联的第一字动静,人要增福寿,就要动静交替,刚柔并济,不断的调行自己。

看一下堂顶,刚才说过了,莲花山里面龙很多,这里是一组木雕的九龙拥日图,激励着我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在这里呢,它在中间摆放了一面大镜子,看到镜子,不知大家是否记起中国古代有一位名人说过一句关于镜子的名言: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面镜子,大家不用回头,就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路,把这面镜子装到心中,照着自己平时做事要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少做错事,不做错事,凡事都要做到心如明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如明镜呢?抬头看它的主体含义“祈福堂”也就是给我们所有的人一种美好祝愿。

祈福堂东南边有一口神奇井。相传古时候啊,在这个莲花山半山腰上呢有一个小水池,它久早不涸,久雨不盈,里面长的莲花也是昼开夜合,而且四季颜色各不相同,当年的小水池就是现在我们祈福堂后边的这口水井,取名“清心泉”,清心泉常年水深2米,据科研人员测定,水里不含有害物质,喝了之后,不仅能清心明目,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所以有很多客人来莲花山旅游后,不忘为家人或朋友带瓶清心泉的水回去,这泉水不仅漫游神州大地,而且它也飘洋过海到过香港、台湾,是走遍了大半个地球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尝一下,并且给亲朋好友带上一瓶,周围的护壁上是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依次排列的十二生肖,还有关于莲花的一些诗词,药用价值等。

在您一进莲花山大门的时候,可能就看到了一个显眼的建筑,它似壁非壁,似塔非塔,而且四面还各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和”字,这个景点叫“和字壁”,是莲花山最早的建筑之一,1991年5月20日落成的,它和祈福堂可以说是一组建筑,它独具两个特色,一个是它的建筑特色,另外一个是它的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特在它是以文化塑造的景点,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仅此一处,它的文化特色就在于它的内容了,“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和”,怎样才能达到“和”呢,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的经验,究竟有哪些经验呢,请大家听我给你慢慢讲来。首先从它的位置看,这个“和”字处于十字路口,这表明四通八达“得合四方”之意,所以古人常说:“得和则昌,失和则亡”,和字四面还有些铭文,都是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来的经验,我们先看一下第一面:观自然之变化,通自然之法规,明自然之定理,和乃长生之道也”。从字面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它的意思:观是用眼睛看,通是通晓畅达,明是明白,这一面讲的就是说要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体会自然界,从而掌握一定的规律,然后根据这个规律再去做事,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说在夏天,因为气温太高,所以女士穿裙子、男士穿短衫,这就是人们掌握了自然的规律了。也就是说要人们明白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第二面:性命和则生,人物和则亲,人天和则灵,在这一面讲的是“和”的具体表现。在中医里面,性和命,指精神体系和滞泄体系。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性是指精神体系,而命是指肉体。只有当人的精神和滞泄系统达到平衡,阴阳达到相和,气血才能流畅,人才能健康,才能长生长寿,所以说性命和则生,人自身达到相协调,才能有力气,有精力去做事,才能亲和万物,也就是说人物和则亲,人天和则灵。“天”,刚才在祈福堂已经介绍过了,是指自然界。人自已本身健康了,和万物也都能融到一起,进而才能亲和大自然,与整个自然界相融为一体,万物才有了灵气,所以说人天和则灵。第三面的铭文:无有和则生阴阳,阴阳和则生天地,天地和则万物。从无有到万物,很显然,这是讲的是天地发展的脉落,一开始的宇宙,茫茫一片混沌,什么都没有,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清升浊降,有了阴阳之分,从此也就有了天地。古人讲: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万物变化生生不息,从而构成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穷的,这种变化就像太阳从正中而变倾斜,又从倾斜到正中;月亮由圆满变成亏缺,又从亏缺变成圆满。万事万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变化和事物矛盾双方是互为因果的。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并不是事物发展的终结,它只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点。因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往往偏离这种平衡与和谐,因此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应该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使矛盾对立双方处于恰当的位置,并相互交通,相互相应,这也是宇宙间恒久和理想的状态。

说了这么多的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呢?来看一下第四面的答案,净心、虚心、守心;养身、修身、惜身;无私、无知、无欲;人类于百年未寻找到答案,在这里用了18个字就概括了出来,可谓是一语道出天机。怎样才能达到“和”呢?要达到“和”,我们就应做到心无杂念,虚心学习,不断的向知识的高峰攀登,爱惜自己的生命,最后达到无私、无欲、无所不知的境界便是人类达到大和的境界。这里的无知”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愚昧无知的无知,而说的是无所不知。

好,往前走可以看到前面的墙壁上有一朵立体的大莲花,中间还嵌有一颗红色大理石的心,为什么要把心镶在莲花里呢?周敦颐说的好:“莲花中通处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花中君子也”,这里也就暗示着我们人类心地善良、纯朴、圣洁、高雅,这也是一个游客直接参与的娱乐性景点,大家可以顺着中间这条黄色的通道,闭上眼睛,伸直双手,向前摸,看看能否摸到前边的红心(自己可以现场做一次),有人问中间的8个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呢,这也是个小游戏,别看只有8个字,意义却挺深刻的,而且有正读反读两种读法,可以说只读一遍,其意自现。正读:心真步步高升步步正;反读:心正步步升高步步真,下面是摸心自问,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小游戏,并不是一个小游戏,并不是说能否摸到心就代表着心正不正,不过,从中医角度来讲,它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中医认为:人闭着眼睛朝前走的时候,在20秒种之内,完全能走一条直线并且达到平衡,过了20秒就不行了,中间这条通道按正常的走路速度刚好20秒,在20秒钟之内,您完全可以摸到心,中间稍有迟疑,时间就过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心理与生理的小测试,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不要瞻前顾后,怕左畏右,否则就错过了天时、地利、人和,该是你的东西也得不到了,也只有这样,人们的智慧才得以发展,也就是上面月亮门上所写的“灵苗“两字,”灵苗“指的就是智慧,好了,我们继续往前边走了。

走进智慧园的大门,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在松柏掩映间的块碑:长寿路。在莲花山里面有三座山,三条路,白猿山、福寿山和现在眼前的莲花山;长城路,长生路和我们将要走的长寿路,先来看一下这块碑,在字的旁边还有五只蝙蝠,蝙蝠蝙蝠遍地是福,长寿路全长800米,围绕莲花山一周,在旁边蜿蜓的龙墙上有124组浮雕,它又分成两部分:忠和孝,因此,又叫忠孝图。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所以把忠和孝分为两半,山北为孝,山南为忠,我们今天所走的这24孝图所描述的故事是在我国古代很有代表性的事迹,每幅画旁边都有一段注释,比如说这幅:董永卖身葬父,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我们湖北的孝感就是以董永的故事来命名的,董永长的有些难看,却娶了一位天仙为妻,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孝心有直接关系,还有老莱子舞彩娱亲,木兰替父从军啦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精典的故事。

好了,我们先回头看一下我们右手边的这座莲花山,山不高,只有74米,但在山上,却布满了各种人物雕塑,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忠、勇、孝、廉,人类初祖,女娲补天,伟大母亲,仓颉造字等为主题,雕刻的人类也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有四大军师被后人喻为智慧的代表,不知大家能否猜出是谁啊?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到的四个人物雕塑就是四智了,分别是辅佐周文王建商手拿赶神鞭的姜子牙,辅佐刘邦建汉的张良手拿魔笛。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诸葛亮手拿羽毛扇,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刘伯温,但是有人说他们只是三个半军师,大家猜一下这半个军师指的是谁?从我刚才说过的建立商朝、汉朝、蜀国明朝里就不难发现,中间的蜀国也就是诸葛亮,是半个军师,因为其它三位都是辅佐皇帝建立了朝代,统一了国家,而诸葛亮很遗憾,只是建立了蜀国,为什么把他们封为四智,中国历代智勇双全的人很多,而这四位都道家出身,所以立了他们四位,下面这口井就取名为智慧泉水,如果大家想拥有四大军师的智慧的话,不妨喝点智慧泉水。

刚才我们在来的路上,可能就看到这座高高的塔了,这个塔叫元明塔,塔80米,落成于1995年重阳节。元明塔出土11层,但在地下,大家看不到的还有两层,它作为地下室用。元明塔映日凌虚,好像是由一朵巨大的莲花托起,塔的左右两边还有两朵并蒂而开的大莲花,那是两个蓄水池。和莲花山上的金莲池一样,以前这里的相应设备不全的时候,这蓄水池是应急的,塔基是用大理石镶嵌的先后天八卦,古时候的塔不叫塔,叫浮图,待会我们将要介绍的碑林里就有浮图大观,雕刻的是全国各地的名塔,塔有3种用途:一是观赏,二是用来镇风水,三是用来储存舍利子的,当然,元明塔是用来观赏的,但它和刚才我们看过的祈福堂一样,里边的人生哲理是丰富、高深奥妙的,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不知还记不记得唐僧师徒去扫塔的一段故事,唐僧说:人就是塔,塔就是人。比如说我们现在介绍的这个塔下有八扇门,但是只有一扇是真的,为什么呢?8扇门代表着8个方位,真门朝着正北方,也就是说人生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四通八达的,但是做事要走正门正道,不能起歪心斜念,走旁门左道,否则就像其余的门一样把你拒之门外。我们现在就要以正门进去登塔了,进门之后,映入眼前的一根大柱子是要跟大家提一下的,这根柱子一直通到顶层,中间是空心的,在我国所有塔建设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上不封端,下不封底,通天达地,正像我们人身上的一股顶天立地的正气,中间的空心,是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要胸纳万物,虚怀若谷。登塔呢,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登塔增寿,不过大家千万小心,台阶很陡,所以一定要抓紧栏杆。塔里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呢?这也正是元明塔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因为我们每走一层都要通过窗向外看一会儿塔外的风景,很容易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反过来说,如果塔里到处都是陈列品,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呼吸不到外面新鲜的空气,看不到新鲜的世界,就很容易疲倦,所以说我们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断的提升自己,融入到万事万物当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大家说对吗?到现在我们可能已感觉出来了,每层塔的高度是一样的,但是往外眺望的门却愈来愈矮,这也是象征着我们往上走要挺胸抬头,但对外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要学习成熟的稻谷的精神,越饱满就越要低头弯腰,走上第九层,外面的回廊是可以来回转动的。刚才我们走过的3、6、9层可以回绕的,其它的就不可以,这是因为3、6、9层表示人的少年、中年、老年,这三个年龄是人生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告诉我们要好好把握,慎重考虑每一件事,另外它还暗示着我们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在这两种情况面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现在我们介绍的是元明塔的最高层11层了,这也是莲花山景区内最高点,在这里通过门可以看到整个景区和鄂州市的面貌,赶上天气好,甚至可以看到庐山,大家知道这个塔为什么要有11层呢?因为它有3点,1、单数为阳,2、在中国自古就有十全十美之说,但是元明塔里,它告诉了我们不要骄傲自满,每达到一个高峰时,事物的另一个起点就又开始了,3、刚才和大家讲过了,元明塔是一个人生的象征,有少年、中年、老年之分,刚才走过了老年,现在大家想一下到了什么时候了?应该是返老还童了,好,抬头看塔顶,这里是石雕的九龙戏珠,辉宏壮观。好了,出塔门往北走,眼前的这组塑造是仿照北京故宫里的铜雕的,两只仙鹤悠然的踏在龟背上,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取龟鹤(归和)之意,象征长寿,下面的一组台阶是上元明塔的主道,这里的龙特别多,中间的12条地龙两旁各有5条游龙,加上下边的2条一雄一雌的坐龙正好是24条龙,和大门的台阶一样,是24节气风调雨顺。另外呢,这里就又有了一个特色,是在世界所有的建筑搭配当中还没有的,这就是龙和莲花的搭配,元明塔可以说是龙的海洋,它们汇集了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龙的艺术特色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龙自有凤,但在塔上没看到一只,相反,莲花都到处可见,因为龙是民族象征,有着阴柔之美,两者一阳一阴的搭配,正好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下面的台阶,我们一边走一边数看有多少个?不多不少刚好108个,中国的古建筑当中,每组台阶最多不能超过108个,所以元明塔和前面通天桥的台阶数目相等,都是108个,同时它也是一组建筑,眼前的接龙台上有迄今为止世界上两条最长的龙,它有365米长,雄龙稍长200米,雌龙160米,在前面就是鄂州市的洋澜湖风景区,每年端午节的赛龙舟都是在这里举行,然后上接龙台,过通天桥,到元明塔塔上汇集,所以这个通天桥又名通天。

说到这里呢,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了,为什么叫元明塔呢?这是因为塔内外都是白色,象征人生本性,本性光明磊落,光明朗朗,那么也就是说人应追求自然规律,达到本性的生发,才无愧做龙的传人。另外,我们这个塔还有一个称号叫“江南第一塔”,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中国建国后的新建塔,最主要的是因为它面临着长江,晚上轮船的航灯所照到的第一个建筑就是这个元明塔,所以说元明塔又给航船在无时无刻的指引方向,人们就把它称之为“江南第一塔”。前边有两处雕塑,莲花山里面像这样的雕塑几乎到处可见,比如这两个,左边有仙鹤四只,展翅腾飞,意为仙鹤迎春,右边有寿鹿六只,而且这是一家人,最前面的两只,显然岁数较大一些,是爷爷奶奶,中间两只最小的是孙子,最后的两只,当然就是爸爸妈妈了,这一家人出游,奔腾而起,意为寿鹿接福,两组雕塑合起来的意义就寓示着对游客们“六合同心,福寿双全“的祝愿。

们接着介绍的就是万宝海了,里面种值着各种名莲,养殖着各种灵龟和鱼类,夏天在这里面划船游玩是非常惬意的,在元明塔可以看到,整个的万宝海是一个人体运化图,好像一个人盘腿在这里打座,围绕万宝海的一圈绿顶长廊很显然是人体的任督二脉,取名长生路,好,我们来介绍一下海里的建筑,我们的对面,塑有一条蛇。蛇,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阴森森,冰凉凉的,它对应的是我们身体的肾脏的部位,代表着血;蛇的对面,塑有一只巨龟,大家想一下,跟我们肾对应的部位是哪?是肝脏。前边的这六朵莲花代表的就是五脏六腑,进而产生精、气、神,也就是在桥西面的三朵莲花,与自然界相融相通,反过来作用于人体,人体才能健康,故名长生路,人身体健康长生了,也就什么都有了,所以海又叫万宝海,在这个长廊里呢,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分,绘有不同的彩画,四个亭子分别绘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来过莲花山的人都说:来鄂州不到莲花山会遗憾终生,到莲花山不到碑林会悔恨终生,为了不让大家悔恨终生那我们现在就到莲花山碑林里去看一下吧!

莲花山碑林前身是一座山:白猿山,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碑林以整座山为基础,依山就势兴建而成,可以说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从1994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一直到2002年12月才基本完工,碑林可以说有6大特色:博、大、精、深、奇、秀。

【博】是指是它的文化内涵,莲花山碑林涵盖了儒家、释家、道家、中华医药、中华兵法、民族文化、吴楚文化、科学技术。内容汇集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既继承了儒释道医武之精华,又融汇于时代,弘扬民族传统,又体现了时代创新精神历史跨度性大,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历史性。

【大】 是指它的容碑数量之多,咱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碑林是在西安,而西安碑林容碑仅3千块,见长于书法,并且是建在平地上,莲花山碑林刻碑1万块,是建在整座山上。所以称莲花山碑林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碑林是当之无愧。

【精】是指它的石料取材。碑林的石材全部选用盛产碑石的河南燕湿,这种石块石质细腻,颜色均匀,纹路少,密度大,耐风化,因历代的帝王刻碑都采用此石,故有“皇坑”之称,这种石头可经历近两千年的风雨浸浊,不过大型的石碑开采是很困难的,要采一块大石头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碑林9吨以上的大碑9块,都是从深山老林中开采,费尽周折才千里迢迢运回来的,像碑林大门口处三座门碑,主碑连碑座,碑体,碑帽共10米高,2米宽,重72吨,两座幅碑高7?8米,重30吨,是我们碑林委员会花了三年的心血,才立起的,主碑的“莲花山碑林”五个字是苏东坡的集字。

【深】是指它的取材特色,整个碑林刻碑的内容、素材,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和大德志士无偿捐赠给碑林的,而且都是一些可称得上世界珍品的作品,比如说日本的?源氏物语?,中心阁的?法界源流图?。

【秀】是指它的雕刻艺术,碑林刻碑采用阴刻、阳刻相结合的手法,讲究线条一气呵成,比如脸部和外露的皮肤全部用阴刻凹进去,从而达到反差的效果,使图像显得生动、逼真,普通的碑一般4、5天可刻成一块,中心碑阁的?法界源流图》之类的绘画作品刻一块,从描稿、放大,到制成拓片,刻成碑要一个月,用的时间最长的是《曾侯乙编钟》,它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而且我们刻碑是采用了书法艺术和绘画技巧的结合,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的需求。

【奇】是指它的建筑特色,碑林是以整座山为基础,依山就势兴建而成,围绕山下的一周碑廊周长360米,8条旋转上行的碑廊直通山顶的碑阁,形成了全国罕见的一组富有动态感的球面建筑群,而且这些错落有致的仿古式建筑,综合了南北建筑风格,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它顶部的建筑就像是北方园林的天坛,但在半山腰前后又分别有南方园林的两个小亭子,这就突出了它的建筑风格。

为了更好的了解碑林,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里的碑林陈列图,这幅图就是碑林的俯瞰图,这外围最大的一圈就是刚才和大家说过的360米长的外围圈,里面收刻的有《周易画传》、《浮图大观》、《七十二侯印谱》、《百寿长卷》、《百字万态图》和一些名家作品等,往里看,这8条旋转上行的碑廊分别是8家文化,儒家、释家、道家、中华医药、中华兵法、民族文化、吴楚文化、科学技术。

一号碑廊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里面收刻的是关于孔子的一些著作,《中庸、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

二号碑廊释家文化,代表人物释迦牟尼,里面收到刻有一些佛教文化,比如南无观世音菩萨经、文殊菩萨经、普贤菩萨经和禅宗六祖慧能的开悟诗,地藏经、金刚经等。

三号碑廊道家文化,代表人物老子,里面收刻的是关于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以及道家文化的一些作品。

四号碑廊中华医药,里面是中医的代表著作《神家本草经》,160位著名医师的肖像,代表人物孙思邈和500多种医药,动物的特征、疗效等。

五号碑廊中华兵法,里面刻有中国从商朝至今的兵器,服饰等。还有各种兵法,代表作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六号碑廊民族文化,人们常说是56个民族,56朵花,里面的内容也是最丰富的。56种文化各个民族服饰特征,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等。代表作是被日本称为《日本的红楼梦》的著作《源氏物语》里面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源式的女子,通过对源氏一生的生活、宫廷斗争、妃子争宠的描写,反映当时的社会黑暗。而如今我们把它视为了中日友好的桥梁。

七号碑廊吴楚文化,因为湖北属于荆楚大地,而鄂州又处在吴头楚尾,所以单独的为其留了一条碑廊,代表作随州出土的《编钟》。

八号碑廊科学技术,里面收刻了世界历代科学家的人物肖像及发明。中间是中心碑阁,收刻的是佛教的精典《法界源流图》。

先介绍一下一号碑廊的儒家文化,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未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生于乱世,但生性勤奋好学,三十岁以后从政于鲁国,因为不能施展他的政治报负,五十岁开始周游列国,在外奔走十四年,却到处碰壁。六十八岁返回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著书立说,百岁逝世。他主要提倡“仁” 、“礼”,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传说孔子的父母曾在丘山祈祷求子,后来生下孔子,孔子的头顶中间低,四周高,很像尼丘山,所以父母给他命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字”是古人对男子的尊称.

孔子特别重视“中庸”,中庸的由来就是从孔子派生出来的,孔子时代中庸并不是折中主义,而是指“天命谓之性”,即万物包括人自性质都是由自然决定的。在这条廊里呢,把孔子的著作《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都刻于碑上了,尤其要特别指给大家看的是这边的《论语画解》《论语》是孔子的著作之一,中国特别信奉论语,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是孔子立身行教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儒学文化的核心,因为论语是古文,看起来很费力气,台湾画家江逸子先生,凭着他对论语参悟的心得,绘画成册,并附以浅显的文字说明,在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时,把他捐给了碑林,并且得到了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得懋女士的同意,为其画册题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说起孔子,大家就不难想起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儒学家派里人称亚圣,也就是说地位仅次于孔子,后来人们并称为“孔孟”。

孟子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其母知书达礼,注重子女的教育,所以说孟子的成就与其母亲是离不开的,曾经有过“孟母三迁”,“继织劝学”的传说。

走到头上,有一幅《问礼图》,谁问礼呢?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和儒家的始祖孔子。孔子不但不持才自傲,反而专程到周国向老子请教学问,并且对老子的博才多学大为赞赏,手下的学生很不理解,他对学生说:天上的鸟,我知道它能飞,水中的鱼,我知道它能游,林中的兽,我知它能走,走的,可用网捕,游的,可用钩钓,飞的,可用箭射,但是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风架云上天而去,我会见的老子,恐怕他就是龙吧!可见他对老子的评价至高,不过也可以看出孔子自身的谦逊精神

朋友们,看完1号碑廊,我们再来中心碑阁看一下,中心碑阁是整个碑林的精华所在,在这里,建议参观的顺序是由里向外参观,中心碑阁可以分为里三层,外三层,横三层,外三层,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外围圈、外圈和十二根柱子的这一圈,里三层就是我们头顶这这三层,大家看头顶的九龙拱日图是石雕的,并且是彩绘的,象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它的周围是一个茫茫的大宇宙,有太阳,月亮和北斗七星之分,外圈就有了四季之分,这四幅大图片也就对应下面的四根柱子,春夏秋冬(这是横三层的第一层),四季外面是先天的八卦图,也就是说是天皇伏羲大帝创建的先天八卦,对应地下我们所踩的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旁边的这11根柱子也就代表着8个方位,东,南,西,北,东西,西南,东北,西北,8根柱子刻的是猴子,是告诉人们这座山是白猿山,相传这里曾经出现过白色的猿猴。先天八卦旁边对应的有八幅巨型壁画,再外圈是中国的传统的十二生肖。另外还有24节气在中间台子的下围,看完这里三层,横三层,我们再来看中间的这个无字碑,这个无字碑是什么意思?和武则天的无字碑是否一样?这个无字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是不一样的,这个碑高9.1米,重50吨,把它立在这里是有它自己的意义的,刚才我们介绍的这外三层,里三层,横三层刚好共九层,也就是说九九归一,九九归真,最后九九归于无字碑之意,并且中国有古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后人来评价”,这也是我们碑林留下这块碑的主要原因,这块碑立在这真的是不容易,俗话说的好,先请菩萨后立庙,先立碑后建林,这块碑也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后费尽周折才把它立在这,而且立碑是讲究时辰的,辰时立碑,午时封顶,大家想一下,辰时,刚好是月亮还没下去之前,午时刚好是太阳刚出来,所以当时立这个碑时,是日月同辉,可谓是壮观。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之后我们还是来看一下莲花山碑林的镇山之宝——《法界源流图》吧!《法界源流图》起源于1180年,当时它是中国西南部大理国的一部佛教艺术巨作,当时叫《大理国梵像卷》,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描工张胜温奉大理国利觉皇帝段智兴之命绘成,经历了宋、元、明、清500余年,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6)进入皇家内府,当时的乾隆皇帝笃信佛教,对此极为珍爱,命当时宫廷画家高手丁观鹏,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国师指导下,重新整理和临摹,这项集佛学、艺术历史不及民俗研究的重大文化工程,历时数载,至乾隆32年(1767年)才完成,乾隆亲自题字《法界源流图》成为佛教艺术中的极品,清朝以后,宫廷文物大量失散,《法界源流图》也没能幸免,1996年泰国曾文穆先生捐赠给碑林刻碑,《法界源流图》几经周转,现珍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法界源流图》是工笔画,宽33厘米,长1635厘米,画卷内有佛,菩萨,观音,尊者,大师,僧众,供养人等630多位,各种坐骑虎、狮、龟等5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法器、兵器、用具等就不计其数了,绘画场面宏大,有3个佛会,9个龙王,四大天王,十六幅观世音菩萨,禅宗六祖和地藏王十二大愿等都在里边收刻,可以说刻的都是惟妙惟肖,里面最精典的三幅作品是《寻声救苦观世音》和《如意轮观世音》,另外还有《文殊问疾》。

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如意轮观世音》,一手持如意宝珠,象征能生世间与出世间的二种财宝,以布施众生,一手持金轮,象征能转动天上妙法以度从生。为密教如意轮法的本尊,还有这幅《文殊问疾》,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另一位维摩诘大士却拥有辩才无碍的神通,在《维摩诘经》中,一开始是维摩诘菩萨生病,释尊要派遣弟子们去问疾探病,然而弟子们却无人敢前往,最后由文殊率领大家前去,这幅经典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文殊问疾时,在问答之间,维摩诘的辩才与智慧,像玉珠一样纷纷展现出来,并以揭示空,无相等大乘深义,通过这幅画,我们虽听不到这精彩之辩,但通过两位菩萨的神情与动作也能体会得到当时问答的精辟。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58357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