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门夹山寺游记 |
[游记]石门夹山寺游记 |
2008-04-07 rednet.cn |
-----一座陵墓与一座千年寺院的历史回味
10月15日石门的天空飘散着小雨,午饭后,在当地媒体朋友的陪同下,一行六人自石门县城向南8公里,车至夹山寺。停车先入闯王陵参观。据考证明未清初,大顺帝闯王李自成兵败之后曾禅隐夹山住持30年,法号奉天玉大和尚,圆寂之后埋葬于此,遂有闯王陵。 我们所见到的闯王陵系1992年,当地政府根据清乾隆澧洲知府何磷所述,按原貌修复重建闯王陵。陵园现占地面积30余亩,由纪念馆、陵寝、陵卫、紫石牌坊、神道、明楼、神厨、碑廊、野佛塔等组成。只见园内群峦叠翠颇具君王陵园气派。 先到闯王纪念馆,各种文献资料井然于墙,听得导游介绍心中不由对闯王更添一分敬意,亦为历史之扑溯迷离而感慨。再到其陵寝,陵寝面积不大,只有二十多平方左右,且极其简陋,不由叹息:落魄之君陵寝规模自然比不得其他帝王之陵寝。但仍虔诚点燃一柱香,三磕九拜,以表尊敬之意。 据悉民国初年,章太炎受孙中山派遣作为“湘西劳军使”经石门,曾访得了李自成《梅花 百韵》诗五首。从发现《梅花百韵》的残板上, 记有梅花诗9 首。其中依稀可辩的《马上梅》有"金鞍玉镫马如龙"之句, 《东阁梅》有"徐听三公话政猷"之句。从1952年在夹山出土的奉天玉断碑上有“子门徒已数千指中兴”, “况值戎马星落雨旧天”的句子, 这些, 定然不像和尚的口气, 倒像是位戎马出身的帝王。可惜无缘拜读全文甚感遗憾,但闯王当年兵败之悲情及东山再起的信念仍就可感于心。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与闯王陵相距不远,经洗墨池,玉玺井至院门。拾阶而上进得院内,便有一大水塘,水质清澈,一行几人沿塘面之上曲折小桥鱼贯而入,导游解释道:人走弯路鬼走直路。过得水塘左有鼓楼右有钟楼面立。而始建于公元870元(唐咸通11年),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因大顺帝闯王李自成禅隐于此而名声大振。夹山寺鼎盛时期,有九殿一宫,后屡经兵荒马乱数度兴废,现已修复六殿一宫。夹山寺是佛教禅宗祖师讲经说法之所,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在此住持说法评唱的《碧岩录》,被誉为天下“禅门第一书”。 几经风雨沧桑,今仅存清代重建的大雄宝殿。其他建筑均系近代修缮, 寺院最后一进院所专辟殿堂作为其住所,称为“金殿”,现已经成危房并封闭,游人已经无法入内参观,有对联可证:“马上得来,帝座魂销金殿黯;鹿犹失去,禅居梦醒夹山青。” 入得闯王当年所住之地宫,地宫也不大但也颇有规模,有寝宫,内置雕龙床,书柜等物,所陈之物古典富有特色均系质朴之仿品,议事厅也不大只能容纳几人同时入座。整个地宫不大但设有隐秘之通风口,其他设施一应俱全。出得地宫,来到大雄宝殿,面积500多平方米,5架梁,纯木结构,共有32根大木柱支撑起重檐歇山式的大屋顶,屋角起翘缓和,檐下只用卷棚装饰,正脊中有宝葫芦,两端用鳌鱼收尾,为清代常见的建筑形式。佛乐入耳,香火甚旺,有僧尼在此讼读经书。 在大雄宝殿后墙书写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消灭常备队、杀尽土豪劣绅”等标语,系1930年红二军驻扎在此所书,标语至今保留在墙上,字迹清晰。 留连在历史之中,闯王的模样渐趋清晰起来,历史仿佛再一次回放,而雨后的陵园却让人心情又添些许沉重,一种旅愁人之绪、身世凄凉之感、天涯沦落之思涌上心头。不禁遥想闯王当年此恨绵绵,不绝如缕,大势终去无力回天的那一声叹息,仿佛穿透历史之长空在耳边回响。成则王败则寇,大顺基业仅存四天,便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所葬送,兵败之闯王禅隐于此黯然度过余生。 然而我对闯王陵与夹山灵泉禅院的感受还不仅仅于此。古刹的千年香火,随着历史不经意地流淌,一幕一幕地回放。虽然闯王的最后归宿现仍有争议,但我宁可相信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夹山古刹只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见证了相隔几百年里两场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也许要读懂了闯王才能更理智地去看待这两场结局完全相同的革命,也许要读懂了闯王才能让我们更确切地回味历史。这里不仅飘散着古代的遥远与悲凉,同样也飘散着“中国柑桔之乡”浓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石门偏远却并不封闭,柑桔飘散的清香足以让古代的遥远与悲凉烟消云散。回味闯王禅隐的那一段历史,是因为我们需要历史却不能重蹈历史之训。
|
转自:http://show.rednet.cn/user1/167940/archives/2007/62408.html4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