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湖湘游记之—韶山冲 |
[游记]湖湘游记之—韶山冲 |
2007-07-16 sina.com.cn |
(六) 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十七岁时毛泽东就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言壮语,外出求学。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业用不着我来多说,只说说在他的家乡听到的几件轶闻。 第一件,“毛氏宗祠”是毛家在韶山的总祠堂。从毛氏先祖毛太华算起,到毛泽东一共是20代。在毛氏宗祠内高悬“敦本堂”的匾额,意为“敦促族人不得忘本”。两边墙上书写着毛氏家训、家规、家诫。祠堂里挂有多副对联,其中有清道光年间的一副对联中写道“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似乎在近二百年前,毛泽东还远没有出生的时候,就预示着这方土地上要有不同寻常的人物出现。而且在展室里我们还看到一张韶山冲的地图。听讲解员一说我们才看出来,这张地图酷似一张反过来挂的中国地图。讲解员解释这原来是“上天早就注定了韶山人要倒转乾坤”的意思。 还真像个反过来挂的中国地图 第二件,1993年,在他老人家一百周年纪念的时候,要在韶山广场上立一座伟人的铜像,这座铜像是由南京的一家工厂制造的。铜像从南京运往韶山,途经江西井冈山,载铜像的大卡车突然抛锚了,无论怎么也检查不出是哪里出了故障,只得就地露宿。第二天,负责运送的人员恭恭敬敬地朝铜像鞠了三个躬,说:“毛主席啊毛主席,井冈山是您老人家最早打游击的地方,我们知道您对这里有感情,想在这里住一晚,昨天晚上休息好了吧?现在我们可以走了吗?”说完上车一踩油门,车子果然顺利的发动了。12月6日,就在铜像运抵韶山当天,韶山的杜鹃花突然反季节开放,比正常开放提前3个月。 第三件,在伟人铜像抵达韶山往起立的时候,吊车工人用钢索系住铜像的脖子,却无论如何也立不起来。联系到井岗山的事情,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铜像,便赶紧将钢索解下,系在腰和腿上,铜像这才似乎同意把自己立了起来。 (韶山广场上的毛主席铜像) 到12月26日上午,揭幕仪式正式开始那天上午10时20分,江泽民总书记要拉下蒙着铜像的红绸时却怎么也拉不下来,随行人员提议是不是要给主席鞠躬以示尊敬。于是在总书记率众三鞠躬以后,红绸才被顺利的拉下。而且此时天空突现奇观: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伟人身后的空中达八分钟之久,并有录像和照片为证,名曰“日月同辉”。与我同去的《老西儿谝吧》吧主陈公学先生还花四十元钱与当时的情景“合影”留念,大约也是想沾一点的“日月同辉”的光芒吧。 (毛主席一百周年那天所拍的“日月同辉”照片)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可不是讲解员讲的,而是湖南广电派车带我们去的司机在路上讲的,足见这些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之广泛。我们的伟大领袖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他老人家在天之灵要是听到后人的这种种说法,不知会做何感想。 第四件,韶山冲的饭店有很多是用人名命名的,这些名字都很有来头。我们吃饭的这家叫做“毛月秋柴火饭店”。此人好像要比毛泽东还长一辈,毛泽东得叫他叔叔。一九二五年毛泽东和杨开慧曾在他家里吃过饭。在这个农民运动的故乡,老人家自然也要为革命奔忙,大革命时期还曾担任韶山冲党支部书记。我觉得只是因为在韶山冲里这样的老革命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到解放后这个当年跟毛泽东一起革命的老前辈也就担任了看护毛泽东故居的工作。现在他的后裔开了这个饭店,把他老人家的大幅照片当招牌挂在门外,把老人和毛泽东的合影和主席给他老人家的信件都用透明塑料纸包起来贴在餐厅的墙上,也是求个生意兴隆吧。 在毛主席故居以西约4公里处,有一处景点叫“滴水洞”,三面环山,一面狭窄,谷地以一小山涧作为出口。山上一股清泉水从岩石滴下,这里谷深青幽,竹木繁茂,流水潺潺,四季鸟语花香,是避暑疗养的好处所。但我们在景区里边并没有看见什么“洞”,只看见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它们的来历是,1959年毛泽东到这里水库游泳时,跟当时陪同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修一个茅草屋,我来游泳的时候有个休息的地方?等我退了休,也有个住处。于是,第二年这里就有了一座仿中南海主席住处建筑风格的,集办公室、卧室、卫生间、图书室、(后来又有了防空洞)于一体的别墅群。一号楼是为主席和江青准备的,二号楼住陪同前来的官员,三号楼是警卫部队休息的地方。给毛主席和江青准备的那宽大卫生间里的洗脸池、浴盆现在看来很一般,但在六十年代初恐怕就是最豪华的了。不过据说江青从来没有到这里来过。 (滴水洞毛主席的别墅) 提一件表面看来似乎关系不大的事情,从1956年6月毛主席首次畅游长江发表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以后,他老人家曾数十度在长江游水,任何一次都是极其保密,不为人知的。第一当然是出于安全考虑;第二我想这纯属主席个人的兴趣活动,似也无宣传的必要。然而1966年7月1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这次他却大张旗鼓的对公众公开了。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无比兴奋,当时报纸宣传的重心大约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身体非常健康,这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幸福,也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最大幸福。我还隐约记得当时报纸上有一张毛主席站在船上,身着浴衣,挥动右手,面带微笑的照片。 那么为什么偏偏这一次要宣传此事,并且和他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呢?让我们再回到滴水洞,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主席在这里住了11天,陪同他的没有中央领导,只有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椐一号楼的讲解员说,就是那次,在这张写字台上毛主席完成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个在中国当代史上产生过极其重要作用的历史性文件。 (还有一说是毛主席在开八届十一中全会时信手写下的,我以为此说不大可信)离开滴水洞以后,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并在全国人民中作了公开的宣传。返回北京之后,在1966年8月5日中共第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便将在滴水洞就写好的,这个著名的文件印发给了全体与会代表。大张旗鼓的宣传主席畅游长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那就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在毛泽东为了“反修防修”,要打倒被他当作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战役即将打响之即发生的。前后稍一联系,看来此举也是颇富深意的。不过这点儿谋略比起主席的“四渡赤水”来说,那是毛毛雨了。 游罢韶山,信口绉了几句: 房前荷花映月 屋后绿山青竹 半草半瓦宅一座 东方晨曦初露 橘子洲头击水 岳麓山下读书 湘水寿山蕴风流 伢子终主沉浮。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86ae6e010007dk8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