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德夯层峦绿 |
[游记]德夯层峦绿 |
2007-09-16 shuake.com |
德夯层峦绿 尽管有人抱怨细雨天里踏着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寻访流纱瀑布是个傻主意,而我也并不认为所谓的流纱瀑布有多迷人,但是一路泥泞的成果是我拍得许多烟雨朦胧中的德夯国家地质公园美景。可能是因为成长在江淮大平原的缘故吧,我对山有着别样的兴趣。广东是丘陵地带,登山这种活动在广东人眼里就像是逛街一样的熟悉,这不我们工会还有个登山兴趣小组。尽管我不太会登山,往往上得半山腰就已经气喘吁吁,但是山里的清风绿荫还是很让我着迷的。而这一次德夯峡谷一行,刚好不用登山,虽然狭窄的山路因为细雨而变得泥泞,但一路前行比起登山的消耗可差的很远。 虽然阴雨天气的光线不好,但当汽车驶进德夯峡谷的入口时,山峦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下得车来才发现山里的湿气更重,透进骨头里的凉。在导游买门票的间隙,我仔细观察了四周,一面是狭长的峡谷蜿蜒前行,另一面是山,断壁般的山体矗立在峡谷的入口处,中间只有一条小溪和只容的一辆客车通过的山路,真是天然屏障。沿着山路前行,旁边跟山路同宽的小溪潺潺而流,远处的山峦各不相同,但一样是断壁的山顶,非常陡峭的模样。这样笔直的山体让我想起了韶关的丹霞山,一样峻险的山头,层岩叠嶂,似乎都是风刻出来的时光的印记。有的像孔雀、有的像五指、有的像船头,因此一路上都会看到有石刻标明孔雀山、五指山、船头山等等。 入山之前我们观赏了公园里的民俗表演,和绝大多数景区的民俗表演一样形式和漠然,十几岁的演员们应该都是住在这峡谷苗寨里孩子,他们毫无热情的舞蹈好比我们在单位上午10点钟的广播体X,甩甩胳膊动动腿的。还好有个比较特别“舞鼓”,据说是这里苗寨过节时的重要节目,寨子里当年的鼓王还在世,现在舞鼓的女孩正是他家的后人。那一边轻盈的舞蹈一边节奏的鼓点,让我们这些游人还是大开了眼界。我还应邀跟表演的小伙子们一起跳起了苗舞,就是那种篝火晚会常有的“一、二、三,踢腿”的舞蹈,跳了两圈似乎到了演出的结束时间了,只见我前面一位男游客两边脸上各有三条黑色的指印,正奇怪着,只见携我跳舞的小男生用食指烧烬的篝火边上一抹,然后拉住我就要往我脸上抹,我一看不妙,拔腿就跑,真是险啊! 苗寨不大,据说住了80来户人家,只见木屋依水而筑,石板铺路,青苔处处。穿行苗寨的小街两边因为游客的缘故已经有了门市,卖的都是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只得入口处一家买苗家糯米酒的,酒香四溢清甜诱人。寨里的阿婆沿街摆着个织布机织布,可想给她拍照给得交两文钱才行。街边还有本土的地道小食,炸桃花虫。仔细一开就像蚕,用竹签穿成串放在油锅里炸,可以放辣椒酱作佐料,闻着还是觉得很香的。但若不敢吃虫子,这里另外还有炸小鱼、虾、蟹之类的,都是苗家人从小溪里捉上来的,非常新鲜。快走出苗寨的地方有座小拱桥架在溪流上面,寨里的女人就在这溪水里洗衣裳,我还看到了那种在电视里才见过的敲打衣裳的木头。那段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也不亚于江南的小城。 穿过小小的苗寨,去往流纱瀑布的沿途,不是可以看到山脚层层的梯田,水牛、黄牛、白山羊散布在峡谷两侧的山上,偶尔还能见到农人在地里摘菜。尽管不知道那些到底是什么庄稼,但是可以想象这里的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质朴生活。一路上还有编织草鞋的老妪,坐在树枝搭成的棚子里,一张小桌摆上几只山里的桔子。同行的燕子因为怕湿滑的石板路,所以买了一双草鞋缠在自己的鞋上,她说这样既防滑有保护皮鞋。因为之前在寨里的小桥上摆pose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我和林小猫、燕子为了赶上大部队而不得不加紧步伐,这样一路赶过去倒是没怎么细看两侧的风景,匆忙中拍了一把。 好不容易赶上大部队了,发现也到了目的地——流纱瀑布的脚下。只听得众人唏嘘,原来因为初春的缘故,瀑布的水量特别少,那么挂在216米的山崖上,就像薄薄的纱帘子,没有了磅礴的气势害的众人大叫遗憾。我是既来之则安之,尽管瀑布让人很失望,但是瀑布下的一汪潭水还是蛮漂亮的,有九寨沟的那种孔雀蓝色。因为瀑布小,潭水就似乎非常平静,缓缓流下便成我们沿途过来时相伴的小溪,一直流到峡谷的入口处。 返程途中,我开始我的摄影工作,岩石、小草、野花都成了我的主角。山里有兰花,不算漂亮,但是洁白的花瓣上坠着晶莹的水滴却也增加了它的妩媚。还有细小的好像笔头的小白花长得很特别,生在岩石缝里,纯白色的五瓣花,深红色的蕊,灯笼般的花苞,一小簇地长在一起,非常可爱。为了给它拍照,我不得不调整姿势,微距取景,直到手脚酸麻,都很难拍得好。 拍完小白花,发现走到了峡谷中最宽阔的地方。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屋前种着绿油油的大白菜,老人在屋后面的水池里洗着熏制过的猪脚,一只小黄狗站在石阶上望着老人。池子的一边,2、3岁大的小男孩拉着个竹椅正在玩耍。池子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的,不远处可见一个小型的瀑布,尽管小却有好几层,走近了看到石刻标注的是“九龙溪瀑布”,不过门口拦了个木棚子,上面挂了个牌子“1元看瀑布,10元上山”。这才发现原来那池子是截了小溪水的。 回到初始的苗寨已经是中午1点,苗家餐厅的门前有一个火炉,导游介绍到这叫转运炉,一转驱邪二转升官发财三转桃花运,结果我们一帮女人都转了三圈。肚子已经在呱呱叫了,可餐厅的大门被三个姑娘用一块布拦住了。原来这叫作拦门,倒不是不让客人吃饭,反而是苗家待客敬酒的一种方式。好不容易结束了这些仪式,上了餐桌,看着满桌黑黑冷冷的菜,大家都不大敢轻易尝试。那一顿是最难吃的,又咸又辣,难以下肚。 凤凰沱江美 从德夯出来开往凤凰古城,因为上午游玩得辛苦,大多数团友都在路上睡着了。虽然途中除了梯田、山丘也没什么旖旎风光,但是正值初春时节,路两旁的油菜花开得正旺,可惜司机师傅说一路国道不能停。谁知快到凤凰的时候,车子出了点问题,昏睡如我的一帮团友突然意识到这是个下车近距离感受油菜花的大好机会,纷纷下车钻进了油菜地里拍照,真不知多少油菜被我们糟蹋了。 到凤凰入住酒店吃完晚饭后已经天黑。导游安排的是自助凤凰夜游。 不巧的是小城部分停电,夜景因为没了灯光的装饰而失色。好在我们逛街中途来电了,这才让我有机会拍拍夜景。说到夜景,最好的景致倒不是那些彩灯装饰的古城轮廓。在我看来有两样,一是酒吧二是许愿灯。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无暇到酒吧里面感受一下,途中看得几家,虽然不如丽江那里比比皆是人头攒动,但是在陀江岸边听得歌手吉他清清弹唱,感觉也相当不错。江边上有许多当地人在卖许愿灯,粉色纸扎的,中间放上蜡烛,有大有小都是荷花的形状。不少游人放灯许愿,那点点烛光散落江水摇曳前行的景象倒也为古城的夜晚增添了另外一份情调。深巷里没有路灯,很远间隔才有一个马灯悬在墙上,那焦灼的灯光反倒衬着古城的夜晚更加宁静。 第二天,天气比前一夜又冷了不少。细雨时断时续的,整个古城都笼罩在烟雨之中。穿行于一条条狭长的小街,踏着湿湿的石板路,寻访沈从文、熊希龄故居,从西门进城去了杨家祠堂,上了东门再转到北门,乘上小船游沱江。 杨家祠堂曾为“凤皇县”政府所在地,所以门前还留有当年的印记——左边“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右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得门,是个精致的四合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有高大的门楼、戏台、厢房、及正殿、天井。过门楼为戏台,两层的木质结构,楼台翅阁飞檐。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宗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殿堂上供奉的祖先是杨继业和佘赛花。而戏台两边栩栩如生的壁画也正是描述杨家将尽忠报国的故事。拾三步台阶进正殿,长方形天井鹅卵石铺地,极为讲究,为杨氏宗族祭祠、议事的场所。天井周围一楼为回廊,二楼厢房同戏台厢房相通,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土家族风韵的柱挂结构、坡屋面外,都别具特色。两边共有七厅,陈列着文房四宝、苗族生活习俗之各类饰品、苗家织布机、沙砾画等。而陈列土家族雕花滴水床的厅正是上演“哭嫁”的地方,不过一个团要收80元的演出费。团里的妇女之友为了大家能欣赏到这一民俗,不得不“牺牲”色相和当了回新郎。女子哭哭啼啼喊着听不懂的词,害的我们的妇女之友连忙哄着。还好揭开红盖头的一刻,女子姣好的容貌出乎意料,也不枉费100元的演出费。 顺着城墙走,旁边街上有银铺、酒铺,有拉姜糖的手艺人、苗装卖花的老妪,还有着彩服吹着葫芦丝的艺人,边城的生活一一呈现。偶见一家院内桃花红艳满枝,窜出墙头,在这烟雨缥缈的景象里十分惹眼,真有那么些“一支红杏出墙来”的味道。 出北门乘上游船沿着沱江领略古城两岸的吊脚楼。据说吊脚楼是土家人的住宅,深灰色的吊角,白色的山墙,古色古香,映在沱江里,风情万种。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许多都是仿建的,外形相像,可里面的结构早已是配上空调家私的现代住宅。只有在上游的回龙潭,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水中,这才托起古城一段沉沉的历史。这些吊脚楼多是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分上下两层,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上下穿枋承挑悬出房间,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为初春,沱江的水并不是很深,两岸垂柳桃花掩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烟雨中似乎可以闻到古城的味道。时有人家在岸边洗衫,一队大白鹅在江边嬉戏。江中有竹亭,亭中立湘女,湘女唱山歌。这歌声回响于沱江两岸,柔情似水地招呼着各方游人。大家都觉得,远离街上熙攘的游客荡桨陀江是此次凤凰之行最为逍遥自在的一程。 上岸沱江对岸游完万寿宫,转回古街。有一座廊桥连接沱江两岸,叫虹桥。虹桥是以旧桥墩为基础,在上面重新建了两层。一层行人,二层茶馆。从茶馆的窗户向外看去,就是古城最美的风景了。沱江水从这桥墩下流过,桥下“回龙潭”为沱江拐弯深潭,周围吊脚楼、夺翠楼,层层叠叠的灰白屋檐,另一边万民塔、遐昌阁、万寿宫、奇峰山,导游说这就是凤凰八景其二——“龙潭渔火”、“梵阁回涛”的观赏处了。
|
转自:http://www.shuake.com/bbs/read.php?tid=22633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