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德夯 |
[游记]德夯 |
2008-05-22 sina.com.cn |
(德夯接龙桥) 清晨,尚在朦胧睡梦中,就依稀听到楼下房间里林佳和室友在拉家常,119和我也大声地加入。地板咚咚响着,楼上楼下呼应着,“集体宿舍”开门了。 天,阴沉沉的。酉水河上薄雾蒙蒙,不远处的山,黄绿相间。身旁的大树,枯叶纷飞,冬日萧瑟的味道。 一行人晃悠着,在用各种字体刻着小说《边城》的一块块斑驳的石碑前,在清晨湿润的石板街上,在一幢幢老房子的转角,在路人安静的目光里,看断壁残垣边的清涩果实,看古老宅子里的现实景致,看忙碌着或闲聊着的人们,仿佛看到光阴逝去的痕迹。 在路上的我们,又要起程。11:30出发去花垣县城。小“面的”一路歌声喧嚷,一路有缠着藏青头饰,皮肤黢黑的年老苗族妇女上下车,大多背着沉重的竹篓,象是赶集的样子。12:36坐上至吉首的大巴到矮寨镇,目的地是德夯苗寨。 前面说,抗战时期没通319国道,是个大错。据资料介绍:湘川公路(319国道)全程1256公里,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八年抗战中,湘川公路是衔接粤汉、湘桂钱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惟一通道,曾担负过伟大的历史使命。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其惊险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其中一段离吉首不远,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这段公路长约6公里,却修筑在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面上,自下而上共13处弯道到达坡顶。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左右移动,转折十三道锐角急弯,形成二十六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形象地说,这段公路的外观,就像一长条折摺的带子,一根压缩的弹簧,一道陡峭的多级阶梯,据说是从放牛娃甩出的鞭子得到的灵感。当年施工时,是先在大山的斜面上,垂直切割出一道道长条“台阶”,然后再将“台阶”两端连接,实在无法连接的便架设“天桥”或悬空叠出一个圆形的转盘,让汽车成“∞”形转弯。 (矮寨公路,网络图片) 在有“德夯”字样的大石头前,我们歇脚,吃中饭。119还在嚷要去看“矮寨奇观”,我们就笑她,在汽车上,在大家的惊心动魄中早已看过了,只不过她正好在睡大觉罢了,弄得她连连顿足,只能叫了盘苗家特产的菜——“桃花虫”,也算是对得起准备得倒背如流的功略。桃花虫模样有点象蜈蚣,深褐色,模样丑怪,黑乎乎的一大盘上来,我们哪敢吃,只是当做了拍照的道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802aa01008pa1.html2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