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沙湾飘色:传承三百多年的广东民间艺术奇葩

[游记]沙湾飘色:传承三百多年的广东民间艺术奇葩

2008-05-22    sina.com.cn

沙湾飘色:传承三百多年的广东民间艺术奇葩[组图]

2007-06-26 14:44:34

大中小

原文:http://news.folkw.com/www/dongtaizixun/093509176.html

【题记】当编者第一次接触到“飘色”这门艺术的时候,感觉它与流行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社火”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门艺术的表演者一般均是10-12岁的小孩子,而从表演的内容上,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为了更好的让网友了解这门南国民间艺术的奇葩,福客民俗网以“沙湾飘色”为代表,通过专题的形式向大家做以介绍。

沙湾飘色是流传于广州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广东各地流浪艺人每逢酬神庙会,便打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称“赛声”或“彩色”。后来发展成为马匹上装扮的“马色”、水上装扮的“水色”,而装扮在托上由多人抬着游行的称为“飘色”。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由2-3个小孩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在结构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色柜,即活动小舞台;二是色梗,即支持用的钢枝;三是扮演“色”的演员,坐在下面的叫“屏”,一般由10-12岁的小演员扮演,上面凌空的叫“飘”,一般由3岁上下的小孩扮演。

沙湾飘色在色彩艳丽,造型大方、装置奇妙、讲究力学、内容含蓄的特点。在“飘色”游行时,每两板飘色之间配有一台八音锣鼓柜,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人民看过“飘色”表演之后,尽情联想,其乐无穷。

据说,沙湾飘色于清代由员岗传入,由色柜、屏、飘组成。飘与屏由色梗相连接,呈示于由人抬着的色柜上。在色柜上坐立的人物称屏,屏以道具凌空撑的人物称飘。其内容所表现的均为除恶扬善的神话、小说、戏剧人物。已挖掘出来的传统题材的飘色有近百板。

【沙湾飘色的分布】

如今沙湾飘色的制做主要靠沙湾村的村民,沙湾村分为东村、南村、西村、北村,每个村制做的飘色各有不同,编者特将每个村具有代表性的飘色整理在一起。

【沙湾东村】

三取珠旗

【历史典故】

全名为“狄青三取珍珠旗”,取材自古典小说《五虎平西》。北宋名将狄青为借取杀敌致胜的法宝珍珠旗,与双阳公主连番斗智斗勇,最后二人喜结良缘,双阳公主持旗助夫抗敌,屡建奇功。

【制作者】

沙东村(经述里) 黎汉明
何达权 何文广 

脚踏刀梯

【历史典故】

这是经过艺人们改进创新的板色,内容取材自现代杂技造型,细致刻画了杂技的动态、技巧和美感,充分体现出飘色艺术精髓中力学之巧、修饰之妙、制作之奇。 

【制作者】

沙东村(经述里) 黎汉明
何达权 何文广 

昭君出塞

【历史典故】

取材自同名戏曲故事。汉代宫女王昭君奉皇命远赴匈奴和亲,出嫁路上,思念故土故人,琵琶一曲悲悲切切、哀怨缠绵。昭君嫁到匈奴后,努力维系胡邦与汉室交好,避免了残酷的战争,成为后世歌颂的亲善大使,力促和平的奇女子。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1f60d01000a3m.html3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