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化游记 |
[游记]安化游记 |
2007-07-16 |
从东周古村落到五陵郡遗址,安化与溆浦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两相印照; 2006年7月27日,我们溆浦论坛的10位网友沿着友谊之路,搭火车、乘轮船、坐汽车,来到了美丽的资水中游北岸的东坪镇。迎着那满天落霞,我们如归故里。把盏畅饮、斛筹交错间,酒酣留醉,执手旧朋新侣,一夜无眠。 翌日,“格美”来访,天下丝雨,但止不主我们对陶公的朝拜。在安化政协龚主任、小淹镇刘书记的款待下,唐朝野人(唐人神)、大李等安化的朋友带着我们参观了陶澍陵园。 陶澍,清朝嘉庆进士,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于道光年间任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陶澍陵园位于小淹镇沙弯坪,原由朝廷拨银兴建,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遗憾的是,那个年代,其也没有逃出那厄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由小淹镇政府牵头重修的墓地,右门、御碑亭已不复见。虽然那石板焕发着现代气息,但那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是从各处收集拢来的原物,在墓地前站成两排,让人顿觉庄严肃穆。用眼观之、用手触之,大家都在默默地感受着陶公的伟人风范,脚步轻缓,心怕惊扰了这位古人。而这雨更增添了瞻仰的肃穆。 雨,没有停的意思。但东道主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将活动进行下去,我们也是十二分的赞同。辰山,有龙的山,光看这名字就十分地诱人了,加上郁雨、安人等朋友的详细介绍和先前见过的南山樵客、卓英等大师的摄影作品,我们早已心向往之。下午4点,我们分乘两车,按期出发。一路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安化论坛”和“溆浦论坛”两面大旗迎风劲展,显得比我们都还兴奋,满世界的郁郁葱葱更是将这红色的旗衬托得愈发精神显眼。 车至山下梯田处,骤然发现,雨已停。只见那乳白色的水雾漫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才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就被淹没在这茫茫白雾中,能见度不到两米,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山,偶尔的一两声蝉鸣把这雾的海洋打扮得愈加沉寂,那牛脖子上的叮当和咚咚流水声似有似无,似远似近,让人欲罢不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期盼和沿途感受,我们的车终于抵达我们的营地——辰山电视转播站。站在这山顶,看脚下云起云没,大家都在那一瞬间忘却了一路的颠簸和疲劳,欢呼、跳跃、静观、默默感受,站着、弓着、蹲着,摄影师们忙得不亦乐夫……短短的半个小时,夜幕就降临下来,意犹未尽的网友们看着远山的最后一抹淡红完全消失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转播站的房子里…… 晚餐丰盛可口。大碗喝酒间大家相约明天一起向辰山海拔1326米的主峰发起登顶,观云海日出,指点壮丽江山。 怀着期待,转侧难眠。29日凌晨4点,我们打着火把、照着电筒,撕开夜幕,沿着崎岖的小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顶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在太阳出来之前登上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天空明净,群山如画,云浮山间,翻滚而来、舒缓而去,胜利的喜悦无法言表,惟有那快门喀嚓喀嚓地响个不停…… 吃过中餐后,我们一路欢歌笑语,离开了带给我们无限欢歌笑语的辰山。此后的参观柘溪电站、安化论坛表彰大会、安溆网友联欢等活动更是欢歌不断,并让我们溆浦的众网友感受和学习到了许多。 短短的三天相聚,眨眼便过,30日凌晨我们带着安化人的热忱、友爱、淳朴、善良、美丽,带着在安化收获的所有记忆,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沿着友谊之路返回。唐人神、大李、文刀刘等朋友一直把我们送到平口港,送上火车…… 在那分别的站台,我们很想说点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才发现所有的言语都是苍白,唯有那友情的热流在大家心中流荡传递,并坚信这热流永恒,可到永远…… 火车沿着资江缓缓开动,窗外阳光灿烂,青山如黛,湖水盈盈,一辆驶往东坪的客轮快乐地行驶着,在湖面上漾起一条长长的水纹,那水珠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见着如此美景,想着朋友离别,脑海浮起了“李白”的一句诗歌——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mtou.blog.sohu.com/25755341.html |
转自:7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