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秋阳融融,我与友人景雄、阿哲、金兮、常云结伴同游南岳衡山。公元1984年,南岳以山建区,隶属湘南重镇衡阳市。吾家乡常宁亦属衡阳境内,然丘陵辗转,阡陌交通,多有不便,故虽衡山以其南岳之名震撼宇内,而吾之前不曾游也! 农历八月及望,友人相邀,齐聚吾乡。勿论古人今人,但凡去一地,观风物人情,览一方胜景,总在常理中也。吾愧为地主,幸衡山佳境,助吾待友人游之。 自古名山大川,皆有一番有趣的来历。南岳衡山亦不例外。据《星经》记载,南岳地处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号为称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轸星旁边不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衡山古属长沙,故而又有“寿岳”之称,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以山而来。 衡山之得名也算奇矣。人所周知,五岳名山各有美名,衡山独以秀声名远扬。以余观之,南岳之秀,在于七十二岭之连绵,在于诗岩,在于松海。祝融峰高,天柱山险,水帘洞奇,方广寺深,然衡山何以秀称道?同行四人多有不解。吾亦不甚了然。只觉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游人入之,则早已不能观其全貌,以而祝融、天柱雄伟之势不复存焉。人在松海中游弋,常与山岩狭路相逢,听松风清迈,观岩石清越,秀则秀矣!李白尝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当一个人置身于衡山之外,在离七十二岭更远处,在距祝融峰更高处,我们所能见到的衡山,大概会别有一番模样吧! 从山脚一路向上,过了祖庙,严华湖,忠烈祠,魔镜台,致半山亭,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再往前爬,力已不能从心。于是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下一站的惊喜往往会减去我们许多疲倦。“直上南天门!”“对!”南天门就像一个令人倍感光荣的高标立在那里,鼓舞着我们继续迈动沉重的步伐。 石板路在山间盘旋,这不是贵州的十八盘,也不是泰山的十八盘,但我们还是遭遇了许多曲折,也遭遇了许多游山回来的勇士。同上的也有不少,有来爬山的学生,有虔诚的香客,有挽着手的情侣,有相互支持的老伴儿,石阶连着石阶,山连着山,人连着人,沉默的,欣喜的,正从尘世升入静地..... 二 上得南天门,再沿小路走至祝融峰其实已不过二三里路,可是天幕不知何时已披上厚厚的暮蔼,落日的余辉也全然的被包裹起来似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凉风有点肆无忌惮的吹拂着一切,游客的头发在空中飞舞,只有庙宇依然庄严的立在那里。 如果你纯粹是一位前来观光的游客,那么祝融峰很可能并不是你急于到达的目标,原因除了天色已晚外,大抵是“秋日日出”让你多少有些向往。我们知道泰山居东是看日出的好地方,殊不知“秋观日出”也是衡山四季中一道难得的景色。于是,很多游客过了南天门再前行一二里便住下了,专等了这第二日的日出。 住在旅馆里,那一夜大抵也是睡不着的。馆子的老板很热心,早早的就来催促游客入睡,并且再三的打着会第二天及时叫醒游客的包票。但每每还在凌晨三四点,早有按耐不住的人们在窗外沸腾了。据说这衡山观日出可是要排队的,想到这里估计谁也没心思再安睡下去了。 从旅馆去望日台有一条小道,漆黑的一片,没有灯光。但是前呼后拥的游客早已把那对于黑暗的恐惧鸲散,人们相继打开自己的手机来,微弱的光芒渐次的形成一条蜿蜒的长龙。行几百米到望日台,天依然是黑蒙蒙的。游客们利用手机的那点光迷迷糊糊的找到脚下可以让自己坐下来的地方,也便不再往前走了。于是在这个不知道有多大的地方,依次的坐下了一地的“追日族”。 衡山观日出,人说有“云海滚金球”的奇妙景况,云的波涛上下荡漾,太阳就在汤锅里翻滚。不是每一个观光客都能看到这样的日出。你得跟那天的云儿有缘,云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太阳就被严实的包裹了;少了就少了那种沸腾和锻造的意象。天空的黑一点点褪去,我们的前方云开始露出白皙的肌肤,一节节的。人群也渐渐的不得安静了......当一缕赤红悄无声息的披到云层的肩头时,“太阳就要出来了!”,有人忍不住的宣布他的伟大发现。太阳出生了,太阳诞生了! 随后,一道强烈的红光从云底穿过云的领口巨大的辐射出来,那光很快的变得如赤金一般通亮。可惜的是,云很薄,太阳就在那薄纱里升腾了。那天的云没有如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波涛汹涌,但初生的太阳却依然是那么的可爱。他象婴孩一样,整个身子红扑扑的,哭喊着,任性调皮的抖落大地母亲为他逢制的襁褓。 这真是一个奇异的生命!他诞生了,日后就成了光照万物的太阳!人们纷纷的拍下他初生的娇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