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仁 |
[游记]安仁 |
2008-05-22 sina.com.cn |
中国庄园古镇——安仁 2007-06-22 03:27:07 大中小 中国庄园古镇——安仁 一、溯源千年历史古镇 公元1172年,大诗人陆游入川,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秋日的一天,他独自来到安仁,站在斜江古渡,凝视东逝流水,感叹人生如斯。夕阳西下,不再贪程,乃夜宿安仁。在这个人烟稠密、灯火阑珊、已有着500年建置历史的县城一隅,放翁先生提笔写下《安仁道中》七律二首。 今天,需要对陆游旅途夜宿的安仁所作的补充说明是:实际上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安仁建县之前,这里已是较大的古集镇。在汉时安仁隶属江源郡,三国时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赵云等率部南征,自成都西出,经安仁(时为必经之道)、临邛(今邛崃)到泸定。部队第二日曾宿于安仁,这足以说明当时安仁作为大集镇的地位。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因调整区划,安仁县撤消。但不久,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复置安仁县,一直到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600多年来,唐、宋两代,安仁一直作为地方交通、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而闻名遐迩。元朝建立后,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大肆裁州并县,安仁因此并入大邑县。这个《太平寰宇记》记载“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的数百年县治之地,正在逐渐失去它昔日的繁荣富庶。后又经明末长期的频繁战乱,终给这里留下了“荒城落日”般的伤心之景!但是,清朝初年的休养生息国策,又使农业生产及整个经济社会逐渐得到复苏。重新划地而耕的民众,又开始了勤劳艰辛的创业之途。在这块平畴沃野的土地上,共筑他们美好的家园。这些众多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们所继承和建筑的土地、住宅、街区、寺庙成为他们生活的舞台。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激励动荡的时期。西方列强殖民入侵,晚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中国空前危局。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时一般的青年学生大多进入新式文武学堂。而随着社会更加混乱无序战事频繁,节节上升的军人阶层权力地位更加显赫。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安仁古镇产生了以武崛兴、为蜀之冠的刘氏家族。刘氏家族远祖客籍安徽,明末清初入川。其后裔一支与安仁胡氏联姻,乃世居安仁,历经十世,家境尚可,全家共居于一约四百平方米的老屋(即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刘氏祖居)。家族中刘湘、刘文辉先后入早期军官学堂。刘湘(1890-1938年)自1921年担任川军总司令兼省长起,到1938年,实际成为四川的最高统治者。刘文辉(1895-1976年)于1926年被任命为军长,1928年任四川省主席,1938年任西康省主席,极其显赫。刘湘、刘文辉双星闪烁,刘氏兄弟子侄姻亲相继显贵。短短一、二十年中,从刘氏祖居里走出不知多少大小官吏、当权人物。这样,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以武崛兴,并拥有巨额钱财的刘氏兄弟子侄,纷纷购置田地,大兴土木,在其共同的起源地刘氏祖居周围,营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公馆宅院、街区、学校。此外,还加上刘氏家族姻亲及其他乡村士绅公馆宅院,安仁古镇似乎又进入了它发展的高潮时期。 今天,古镇因其千年神韵和近代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的公馆建筑群及历史街区而更显珍贵。刘氏庄园作为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已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仁镇也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四川省“十大古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镇。今天的安仁镇幅员面积为21.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00人。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刘氏庄园建筑群、文彩中学、“洋楼”、众多的乡村士绅公馆宅院群等,以及裕民街、树人街、维新街等主要历史街区。漫步古镇庄园,仿佛时光倒流。27余处官宦士绅遗留的广宇大厦而今犹在,大量镌刻或悬挂着的匾额楹联内涵丰富,精致典雅,充分显示安仁昔日的尊荣。至于木雕、砖雕、壁画等作品举目皆是,这使人感到文化的传承和积淀的深厚。今天的安仁古镇已成为一份难得的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资料,一个近代四川西部地区建筑技艺博物馆,一处乡村民俗传统文化的大观园。 二、古镇地理环境及建筑格局 安仁古镇自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成为安仁县治,经600余年至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并入大邑后,未再有大的反复和改动。现安仁古镇距大邑县城约12公里,距成都约37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0°37ˊ东经103°20ˊ。古镇位于成都平原以西边缘地带,靠青山、绕绿水,是一个风景秀丽之地。古镇往西,属邛崃山脉中段,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成都平原在此过渡。有鹤鸣山、雾中山环绕,斜江河、干溪河合流往西南方向流过古镇。镇东南有桤木河蜿蜓而过。古镇西北方远处叠幛崇岗,雪山高耸(西岭雪山苗基岭海拔5364米,为成都最高峰)。按古“阴阳五行”堪舆风水术,古镇选址乃属大吉。 而事实上,安仁古镇的建设是十分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古镇最早街道中心街的选址在斜江河以北,位于较高的海拔(499.7米)。既能得斜江河交通、水利之利,又不受斜江河泛滥侵蚀之灾。而在安仁的大姓刘氏始建祖居时(清道光初年),选择了东西朝向,这种坐西向东的朝向是不寻常的,显然是接受了地理风水师的建议。刘氏家族成为古镇巨族后,其10多处公馆房屋朝向均为坐西朝东,这又与刘氏姓氏十分相宜。其实东西朝向主要是受川西地区潮湿多雨、日照较少等自然气候的影响,便于通风采光,生产生活。 古镇的西入口骑街建有清官亭(又名去思坊,为古镇纪念性建筑),从大邑县城由西向东的大路都从这里入镇,这大致奠定了安仁古镇南向的建筑朝向和大多建筑沿东西向延伸的街道布局,镇东入口骑街修建有万年台,赶会、过节都要在台上唱戏。后这里成为全镇中心,可惜这两处古镇因交通畅行原因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毁,但地名至今沿用。此外,镇上还建有城隍庙、东狱庙、三圣庙、关帝庙、桓侯庙、杨泗庙、报本寺及毗庐寺等公共寺庙建筑,除毗庐寺位于镇东北外,其余全部位于中心街北侧,现部分保存。至此,古镇格局完全形成。这种“东有流水西有道,南有泽畔北有山”的格局,创造了宜于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城镇。民国初年,随着刘氏家族的逐渐显赫,安仁新的建设高潮也拉开了它的帷幕。民国12年(1923年),已登上四川军政权力顶峰的刘湘开始动工修建公馆,历时两年建成。与此同时,刘湘还购买了其公馆一旁的廖姓祠堂,由其堂弟刘成章会同一些乡绅,于民国14年(1925年)建成新街一条,与东场口万年台相连。民国16年(1927年)开始,刘氏兄弟在距镇东南400余米的刘氏祖居周围,开始大兴土木,先后修建了刘文渊公馆、刘文昭公馆、刘文成公馆、刘文彩公馆(即今刘氏庄园南部建筑群),民国27年至31年(1938-1942年),在镇东北毗庐寺南侧又修建了刘文辉公馆(即今刘氏庄园北部建筑群),刘氏庄园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9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0余平方米。民国26年(1937年),刘文彩在古镇南侧正对台子坝(即万年台)修建同庆茶楼(即三层“洋楼” 三、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庄园建筑群 庄园,是中国建筑形式的一大类,庄园的遗存,历代的作品并不是很多。而在安仁古镇,有如此集中、规模浩大,且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这足以成为政府文化保护的优秀范例。庄园建筑作为它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物的形态,更成为今天了解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安仁古镇庄园建筑群主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以刘氏庄园建筑群为主,并以安仁古镇历史街区及周边散布的共27处军人、官宦、乡村士绅公馆宅院及旖旎的田园风光组成的古镇文化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近代庄园文化区。整个建筑始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期,反映了近100年来中国乡村建筑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概况地说,安仁古镇及刘氏庄园的变迁是中国100年多来政治、经济、文化与建筑艺术、乡村民俗、历史变迁过程中保存最完整的缩影地,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断面。它的文化内涵在于充分地展示了100多年来中国西部川西地区传统中国民居的布局与建筑风格和精湛建筑艺术以及每一时期西方文化与科技是如何恰如其分地融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中。 1、刘氏祖居 位于安仁古镇东南的刘氏祖居俗称“老屋基”,由安仁刘氏家族六世祖刘仕 于清道光初年(1821年)始建,历经其子孙几次改扩建,成现规模。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房屋20余间。现保存比较完好。 刘氏祖居的建筑,采取中国传统住宅普遍型制,结构标准化,遵循封建礼仪制度和阴阳五行思想,并具有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和自身特点。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4d4577010009km6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