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莽山特色经济鼓起瑶民的“荷包” |
[游记]莽山特色经济鼓起瑶民的“荷包” |
2008-05-22 sina.com.cn |
本报12月3日讯(记者 周巍 通讯员 谢勋超)近日, 10多年前,年轻力壮的黄族和其他瑶族同胞一样,仅靠“养两头猪过年,砍一片林买盐,种三亩水田把肚填”过日子,一年到头收入只有几百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年来,在乡政府的指导下,他利用莽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的优势,发展蜜蜂养殖,并种下了5亩多的苗木,如今,他在县城开了两家“莽山特产专卖店”,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 莽山瑶族乡有丰富的茶叶、竹等天然绿色资源,但一直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莽山生产的茶叶过去由于缺乏科技含量,没有规模和市场优势,瑶民一度挖茶种粮。为了帮助瑶民利用这些资源致富,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县政协与县科技局进入莽山,帮助开发茶叶基地,科技人员长驻莽山,指导瑶乡百姓从种茶、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采用新技术、新机制,使传统的莽山茶起死回生。目前,全乡发展茶园面积4200亩,年产茶叶115吨,茶叶收入 638万元。该乡钟家村则利用满山的南竹办起竹木加工厂,生产筷子、竹席等竹木用品。工厂的工人全是本地的瑶民,瑶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就能赚三四十元钱,依靠竹子加工厂的收入,全村70多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60以上的家庭拥有摩托车,90的家庭拥有电视机,南竹成为村民的一座“绿色银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262a001008n3g.html4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