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沙游记一:重游岳麓山 |
[游记]长沙游记一:重游岳麓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从这里开始,应该算是正式登山了。这回选择了右面的一条路,走出不远,便是清风泉。其实,是在远处先看到三三两两围泉取水的人,好奇上前一探,旁边的石头上刻有清风泉——岳麓第二芳润。水源被石头砌成井状,泉水清而浅,取水的人用塑料筒系上绳子作为工具。不知这里的泉水是否有什么神奇的养生功能,甚至不知道这里的水是不是真正的泉水,但我想来取水的人心里,至少都抱着注重健康、贴近自然的心,这种心思本身就已经是有益身心了,如此看来,水是什么样的水,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继续前行,路旁石碑上有刻着麓山寺的指示标记,于是便顺着箭头方向一路拾级而上。不知是因为工作日游人稀少的缘故,还是这条路不是上山主干道的缘故,一路上行人难得一见。倒是在这一路上,有不少近代湖南籍志士的墓碑,作为历史的遗迹。 与大名鼎鼎的黄兴墓、蔡锷墓不同,这里埋冢者的名声没那么如雷贯耳。除了在历史课本上读到过的著有《猛回头》《警示钟》的陈天华、在毛主席诗词中提到“前面了捉了张辉瓒”的张辉瓒外,其余的名字都不曾出现在我的记忆中。而一路行来,在每个墓碑前读一下逝者生平,敬仰肃穆的确发自内心: 从墓碑记录的文字看,这些革命者绝大多数都出生于十九世纪末,卒于二十世纪初。在那个国运衰落、民生多艰的年代,凭借一腔热血,抱定改变国家命运,追求自由民主的信仰。有的人,悲愤蹈水以赴死,有的人,起义失败而捐躯,还有的人,壮志未酬却英年早逝。二三十岁的年纪,多少今人在庸碌度日,还没有找到人目标和信仰,而他们就已经为自己的信仰奋力一搏,不惜拼尽一生。这些墓碑规模有大有小,碑文记载有多有少,有的碑文已经被磨平,平生事迹不复可读;有的墓碑上镌刻的是职务,并没有完整的姓名。但这些,并不有损于他们的光辉,有此一生,便不虚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2f02501000axe.html2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