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岳麓山记

[游记]游岳麓山记

2007-08-04    17u.com

游岳麓山记

浩ご瀚

秋冬之际,几学友聚会长沙,同游岳麓山。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的《南岳记》这样描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与国内其他名山相比,岳麓山没有黄山之秀、泰山之尊,却因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及云麓宫的点缀,聚三湘四水之灵气,融儒、佛、道众家于一山,可管窥厚重的湖湘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雍容气度。

从进湖大校园转清风峡口,立见岳麓书院楹联高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有千年学府之美誉。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二人曾在此讲学,生徒云集,坐不能容,“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学生最多时达1000余人。

步入书院,直冲眼帘的是赫曦台。“赫曦”即旭日磅礴的意思。当年,朱熹应张栻邀请,千里迢迢从福建来岳麓书院讲学。清晨,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山、携手观日,每当见到旭日腾空,市井万物沐浴霞光,便激动不已,击掌高呼:赫曦!赫曦!二人意犹未尽,再呼登山之地为“赫曦”。后张栻在此筑台,朱熹亲题“赫曦台”。 赫曦台左边墙壁上,有高近一丈的“寿”字,据说系一云游道人所书,两笔而就,瀚墨流畅,形如龙蛇盘绕;右边的墙壁上,有一个“福”字,系乾隆年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亲笔,一气呵成,笔力苍劲,犹同猛虎下山。“福、寿”二字,不仅蕴涵对朱熹、张栻两位先哲的追忆,还传承和发展了宋代理学理念,更体现了芸芸众生的追求和向往。

穿过书院的二门和宽敞的庭院,来到庄严肃穆的讲堂,这里悬挂着“实事求是”的横额,还有康熙、乾隆御笔书写的“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匾额。讲堂侧壁树立着 “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 八块碑字。驻足其间,书院的地位、办学的宗旨,一眼尽收而思深邃远。这里,培养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仅清代而言,就有哲学大师王夫之、理财大师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沈荩,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因此,历代的文献史籍上把岳麓书院和孔子讲学处相提并论,誉其为“潇湘洙泗”。近代的黄兴、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等革命先辈也在此求学。1916年和1918年,青年毛泽东曾两度寓居于书院的半学斋,在此主编过《湘江评论》和《新湖南》,“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书院出来,穿过麓山山门,我们信步来到爱晚亭。

自远处看,爱晚亭在一片殷红之中,琉璃碧瓦,亭角翘立,凌空欲飞;走近细看,爱晚亭形制古雅,内柱圆木丹漆,外柱四根方正,由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该亭系罗典得意之作,建于清朝乾隆57年(公元1792年),初名“红叶亭”,又称“爱枫亭”,尔后借用唐代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改名爱晚亭。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曾与蔡和森、罗学瓒、肖三等仁人志士常聚于此,纵谈时局,探求真理。现亭匾额“爱晚亭”系毛泽东50年代初亲笔题写。亭内碑中还刻有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诗句,张旭之风,怀素之格,自创一体,雄浑自如。

爱晚亭周围枫林无边。参天古枫,或错落于沟壑,与石濑为友;或挺立于山脊,与云天比肩。古枫树干通直,枝叶繁茂,俨如神话中的天柱。漫步山野,偶遇清风流连瀚林,细雨调和枫颜,酡红欲滴,野菊花开,此时此景犹胜春光明媚。

每当晨光初照,枫林酡颜如醉,瑰奇绚丽尚不足以拟其丽;时至夕阳返射,树叶流丹似火,巧匠设色也不足以绘其色。秋风徐来,枫叶翩翩旋落,或近或远,或隐或现,飞红舞风,沙沙唱响。

观枫林之美,赏寒秋临风的飒爽、饱经霜染的酡红及红叶渐萧的秀逸,自会有一份不经任何修饰的洒脱和一股不在意世俗浮华的骨气。

麓山景色宜人,自然吸引了众多的佛门、道教子弟。他们兴建寺院、道宫,藉以修炼、传法。其中以麓山寺和云麓宫最为著名。

麓山寺掩映在古树丛中,左临清风峡,右揽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后倚禹碑风云。公元268年始建该寺,距今已有1738年的历史,属湖南最早的佛寺。它与我国佛寺源头的洛阳白马寺南北呼应。唐代杜甫曾用“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砂湖”和“楚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诗句,来形容麓山寺的规模宏大和当年人们前往麓山烧香拜佛的盛况。“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门联准确地概括了该寺的历史地位。

麓山寺的主要建筑由山门、大雄宝殿、弥勒殿、藏经殿和斋堂等部分组成。山门为牌楼结构,上面刻有“古麓山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进入山门,前为大雄宝殿和弥勒殿,后为藏经阁,又名观音阁。藏经阁前有两株罗汉松,其中一株叫“六朝松”,相传为建寺僧人所植。1700多年来,它见证了麓山佛寺曾六度毁于战火,几经废兴,历尽沧桑,现在依然蓊郁挺立;另一株为清代补植,树龄也在百年以上。据说当年这两株古松,双立僧门,如虎护寺,有若关隘。出入此关,我们仿佛游离于尘俗与佛僧之间,近听秋风拂松,尘心俗气潜消。

从麓山寺蜿蜒而上岳麓峰顶,即到高入云端的云麓宫了。云麓宫是道家第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登此极目千里,鸟瞰万家,大可领略“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的雄伟气势,欣赏“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丽景观。“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涉足岳麓峰颠,若以苍天的眼力望去,人便小成了蚂蚁;若以蚂蚁的眼力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立身于人类公益的山峰,心如苍穹之辽阔。辽阔源于高度,高度源于层次,层次源于心境。这种心境乃是跋涉途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岳麓何所有,山上多白云,同程共怡悦,权且持赠君。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46578.html31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