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岳麓山——明文规定徒步登 |
[游记]岳麓山——明文规定徒步登 |
2007-07-16 hpnss.net |
在岳麓山顶一夜宵排档旁,机动车辆排长龙。 一辆豪华轿车开到了岳麓山顶的云麓宫。 摩托车也跑上岳麓山“凑热闹”。 游客投诉:登山途中车辆惊魂 我是岳麓山附近的居民,买了一张岳麓山公园的登山年卡,每日登山锻炼身体,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只能晚上登山。可登山途中,总有若干小车不时鸣笛疾驰,尾喷浓烟,有时甚至连续4~5辆呼啸而过,让结伴成群的步行者避之不及。岳麓山公园入口处的告示牌上明明写着禁止自行车、山地车入内,不知为何对小汽车却另眼对待。我希望以后登岳麓山不再心惊胆战。(市民 唐先生) 昨晚7至9时,我们注意到,北门楼车辆出入口处,一辆辆小车鱼贯而入,两位手持门票和现金的工作人员轮番上阵,对进入景区的车辆收费。其中,有部分特权车经车上游客打过招呼后,享受到了免费进园的待遇。从晚上7时整到7时半,经过记实时记录,在该时段内共有36辆大小车进入岳麓山,其中,除一台大客车和的士外,其余主要是小车,且多为本地牌照。据值班购票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收费标准,进入岳麓山的小车,每辆收取20元,大车为30元,车上的游客则按15元/人收取。 在岳麓山东方红广场所在南门,从晚上7时至7时半,共有21辆车放行上山,其中小车18辆,大客车2辆,的士一辆。 而在该入口处,一张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交通管理公告中,第三条规定禁止摩托车、农用车、自行车(含赛车)及车况不良的车辆进入景区。 险象目击:呼啸车辆差点撞上登山人 晚上7时半许,位于麓山寺陡坡登山路段,我们注意到,在短短10分钟内,就有3辆自行车、1辆大车、7辆小汽车和1辆摩托车经过。由于坡度大,一骑自行车下山的男孩并没有减速,急速往下冲,坡下一群人正缓慢往上步行,两名小孩在人群中嬉闹,慌忙中要不是大人手快,小孩险些被车撞倒。不仅如此,一辆柴油车发出很大的噪音,且爬坡时冒出黑浓烟,好久还弥漫在空中。伴随着刺耳的噪音,两辆摩托车呼啸而过,让登山者避之不及,差点撞倒,真是险象环生。 游客评说:进山车辆扫了游人兴致 大小车辆的频繁进入岳麓山,游客和登山健身的市民看在眼,烦在心。在岳麓山麓山寺及云麓峰等地,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游客和健身的市民。 “景区车辆太多,且速度快,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坏了游客游玩的好心情,总让人觉得不塌实。”来自广州的游客龙先生如此认为。 “上午上山的车子最多,车速又快,车子排出的尾气多,又是上坡路,一阵黑烟冒出来,这里树林密集,黑烟十几分钟都散不开,噪音又大,安全隐患不少,真是让人不舒服。”家住牌楼口附近的柳女士的抱怨很具有代表性。 另外,现在开车上山的多是年轻人,为了追求刺激,这些车的车速非常快,全然不顾行人的安全和感受,真是危险。 市民质疑:奈何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机动车上岳麓山的问题,早就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省人大代表戴君惕目睹机动车上岳麓山的现象后,曾担忧地表示,机动车尾气污染了“城市绿肺”,也给步行游览的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景区主干道本来就不宽,晚间游人又多,机动车再与人争道的话,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005年,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戴君惕提交建议,呼吁“尽量控制上山的车辆,游客一律徒步登山!”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对进入景区的车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除景区内的环保型营运车辆、执行施工任务的车辆以及消防车、救护车等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在麓山景区和橘子洲景区内行驶。” 市民不解的是,既然景区有禁止摩托车、农用车、自行车(含赛车)及车况不良的车辆进入的规定,既然《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已实施,为什么不按相关管理规定和法规办事? 针对游客提出景区车辆太多的问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负责人说,这个问题他们也非常重视。但因景区目前正处于提质改造中,景区内的一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硬件设施尚未到位,目前禁车令还不可能完全执行。据了解,目前麓山景区将在东大门附近建设能容纳200余台小车的停车场。今年底,停车场修好后,游客自驾车、旅行团体车辆都将被禁止上山。同时,景区将统一配置环保游览车,方便游客上山。对景区内驻山单位的工作车也将核发车证,严格控制,上山一律凭证通行。 岳麓山门为何让法律露出后腚 首先,我们回顾2006年底,经过了长沙市和湖南省两级人大审议通过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首次颁布“禁车令”:从2007年1月1日起,除景区内的环保型营运车辆、执行施工任务的车辆以及消防车、救护车等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在麓山景区和橘子洲景区内行驶。 “禁车令”只是众多条规中的一条。民众似乎看到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岳麓山的到来。但这条例颁布半年过去,让老百姓感到郁闷和不理解的是,发生在岳麓山的现实让法律露出了后腚,禁车令没有得到落实。晚报记者的详细采访,发现无论是自行车、轿车还是大型车辆,在景区里依然我行我素,不仅严重地干扰了行人的正常休闲,还给山林环境造成了污染。 无奈的现实置法律于尴尬,这就不能不让人反思了。按照正常的逻辑,这第一板子,是要打在岳麓山的管理者身上的。山门归你管,你要代表公众把好大门,严格按照法规办事,不让车上山,哪怕给再多的买路钱也不行。话是好说,但他们的确有一些眼下难以执行法规到位的客观原因,比如山下没有停车场等等。这些困难当然客观存在,但是,这不是把车辆放进山门的充分理由。拒绝车辆入山,可能造成山下一些停车难的问题,但这暴露出的是系统中的另外问题,归政府其他部门协调解决,或者民众自行解决,而不是敞开山门,让车辆进山撒野。在一些人看来,门票收入可能才是内因,谁给钱,谁上山。 法律的权威、严肃,建立在充分的民意、调研的基础上,有很强的操作性。保护好名山,合乎民意,这是好事。但实施条件到底如何?有没有事后的监督?万一实施起来有难度,有没有协调机制保障?这些问题,民众都无从知道。 岳麓山的后腚洞开,不能不诟病少数有车族的素质。岳麓山是一面镜子,她能映照出每个人是否遵守文明、公德和法纪。枫林美景,还是弃车徒步上去欣赏的好! |
转自:http://bbs.hpnss.net/bbs_read.asp?bbs_topicid=112334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