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游览路线自上而下,出了清风峡,就是书院后门。一进门,便立即被园中景色吸引。这哪里是书院,分明来到了江南园林之中:清风峡的山泉蜿蜒其中,在园子的中部形成水池,池中睡莲滴翠,游鱼相戏;石桥筑于水上,流水泻于其下,池与桥的南面有一巨石,临水一面上书朱熹所题“鸢飞鱼越”,另一面为山长(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所题“招隐”二字,四周点缀以花草、树木、拙石,修竹萧萧,兰香幽幽,泉流脉脉,鸟鸣啾啾,环境清幽。沿曲折小径前行,一步一景,皆能入画,颇具江南园林的气韵。园内游人不少,仿佛被这里的气氛熏陶,决不嘈杂。倘徉于小桥流水间,自园内向远处眺望,可见白墙灰瓦,飞檐高挑,掩映于古木绿树之中,配以远方绚丽的山,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情。自后花园向前,分别有半学斋、教学斋、赫曦台以及有别致名称的或没名的庭院,或为藏书,或为起居,或为教学,或为纪念,虽然没有了小桥流水,但结构布局错落有致,有一种节奏的美。穿行于书院间总是让你豁然开朗后再曲径通幽,曲径通幽后又豁然开朗,而这种节奏又决无雷同:各庭院或长或方,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辅以树木,或辅以灌木,或辅以花草,或兼而有之,花草树木的位置或在中间,或在一角,色彩上或红,或黄,或绿,或单纯,或陈杂,恰倒好处;连接各庭院的或是形状各异的门,或是长短不一、有或没有转折的廊道,总之,就象有一种无声的音乐在引导你游览。而且,建筑在细节上一丝不苟,更增添了游览的趣味:门楣、窗棂、回廊、天井,皆古朴又不失雅致,严谨又富于变化。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园中的空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种的书带草,墙壁边给补上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小中见大,奇巧精妙。其中窗的构思和运用,真正做到了一窗一格,一窗一景,在方寸之地借景、造景,画龙点睛,加上湖南大学的学生或站或坐,或有声或无声的读书,无不使书院的功能和形制高度统一,体现出一种古典的美、和谐的美。在这样一种安详宁静的气氛中,书香与花香共飘,书声与鸟声齐鸣,作为目前唯一仍然使用的古代书院,此番境界,不在这里,哪里能有呢?我不禁嫉妒起了湖大的学生。 书院里的仙境 还未到教学斋,便有一种声音掠走了我的灵魂。 世界上有些东西看似平常,仍具有震撼的力量。蓝天,白云,青山,夜空,树木,这些东西再平常不过了吧?那么,好,如果天格外的蓝,云格外的白,山格外的青,那便具有了格外的力量,会给你一种异样的感觉;如果空气格外的澄明,那么,夜空便有了无数的星,而有了无数的星的夜空便成为一种灿烂了。如果一棵树经历了百年乃至千年,那么,树便有了灵魂…… 而音乐,无疑也是这样一种东西。 如果一种声音来自远古; 如果一种声音可称为天籁; 如果空气里荡漾着的那种好听的声音,是如此的清脆,如此的悠扬,如此的纯净,又是如此的安详; 如果那种声音如此的大气,如此的优雅,如此的灿烂; 如果那拨动着心灵的琴弦的声音能在人体内荡漾,让人物我两忘; 如果这种声音能让天地间只剩下了安详、宁静和愉悦; 如果这种声音来自能让蛙声都“比别处的儒雅,似乎比别处的青蛙的学问大些”的地方;(王开林,《于斯为盛——夜游岳麓书院记》) 那,这样一种声音,又会怎样? 教学斋传出的就是这样一种声音。服务人员介绍,这里是专门的编钟表演。进入表演处,可见三排红木桌椅,古香古色,演奏台上正进行古装表演,四个古装演员,一个演奏编钟,一个演奏磬,一个正在弹揍古筝,另一个在吹箫。室内的装修、服装、道具颇具楚风,让人仿佛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此时,室内只我一人,服务员奉上茶水和曲目单,曲目丰富,古今皆有。先点了春江花月夜,葬花吟,送别和高山流水四首。听完,不忍离去,又点了月满西楼,姑苏行,虞美人和知音四首,奏毕,仍余兴未尽,再请演奏了楚殇,听着这些只应天上有的仙乐,不禁痴了——才知道仙境不仅仅书中才有。 幸而先游岳麓山,心中先有了岳麓山的古、幽、秀、静;幸而游的是岳麓山,心中才有了极目山庄、爱晚亭、岳麓书院;幸而是在岳麓书院,心中才充满了历史和人文的积淀;幸而演奏的是编钟、磬、古筝、箫,演奏的声音最能穿越时空;幸而听的这些乐曲,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精髓;幸而这些最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能最好的表达这些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幸而上述的一切能结合的那么和谐,那么,音乐里便有了更多的历史,更多的文化,于是,音乐便有了魔力;有了魔力的音乐便能震撼心灵,洗礼灵魂;也只有活在心里的东西,才能得到永远的继承。 心里有了这样的感动,才更好的知道了什么叫美好;才更好的知道了什么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更好的知道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可爱和伟大;才更好的知道了为什么世界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连绵五千年而不衰;才更好的知道了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灾难而不消亡;才更好的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愿意抛头颅,撒热血;才更好的理解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的爱着我的国家”那句话。 湖南大学 从岳麓书院出来,就是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和岳麓书院密不可分:现在的湖南大学就是岳麓书院的延续,岳麓书院就是现在湖大的前身:岳麓书院合并当时的时务学堂,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湖南优级师范学校迁入后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又合并几所学校后,省立湖南大学正式成立。岳麓书院现在还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经历了1979年到1995年历时16年的修复后,恢复了恢弘壮观的场景,办学功能也得到恢复,湖南大学校友会总会也设在岳麓书院,湖大学生凭学生证免费出入岳麓书院。湖大学生在书院的出出入入中,我分明能感觉到书院的历史在这里的沉淀,也分明能感觉到书院的精神在走向未来。 湖大有一大特色,就是没有围墙。我不知道国内还有没有别的大学没有围墙,但湖大是没有围墙的。走在湖大的校园中,眼前是来来往往的湖大学子,是或古老或现代,或质朴或华丽的建筑,建筑之间的距离很大,周围是很好的绿化,建筑周围是街道——决非是安静的小街,而是繁华的大街,奇怪的是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并没有影响到校园的安静。作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近年发展迅速。面对古老而又年轻的湖大我不知道该想什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知道,历史和现在在今天的湖大得到了完美地结合,湖大更有责任继往开来。 出了岳麓山,已是下午4点,但仍有古麓山寺、云麓宫、白鹤泉、禹王碑、清风峡、望江阁、步虚岭、飞来石、自来钟、响鼓岭、蟒蛇洞、舍利塔、笑啼崖、穿石坡等没能好好游览。回想一天的历程,不禁想到,凡事到了极致,往往就有了另外一种表现:太高兴了要哭,太悲伤了要笑,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大雅若俗,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而大美,则无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