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又名大沩山,位于长沙市宁乡县西北,距湘江约90公里,北邻桃江,西接安化,在海拔800米上下的崇山之中,隐匿着一块长达几里,海拔460-500米的盆地,相传盆地水田中,原有一巨石,叫围山,后演变为沩山。沩者,四面皆水也。亦说因舜帝有个叫“沩”的儿子在此开发而名。沩山四周草木繁茂,雾障云飞,气势磅礴,为旧时宁乡十景之一。 沩山地灵人灵,文物荟萃。“盆地”西北侧的毗卢峰下,有千年古刹密印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祖庭,乃唐代宰相裴休为灵禅师所奏建。寺院占地90O0平方米,内外有芦花瀑布、白果含檀、美女枧、来木井、回心桥、千人锅、万人床、油盐石、镜子石、灵骨塔等10景。其中“白果含檀”在寺后东北角,白果古树中寄生一檀树,惜近年檀树已亡。美女枧,长达几百米的木枧,将寺后山中清泉引入寺内。裴休信佛,晚年居沩山裴公庵,故后葬密印寺对面端山之阳,墓坐西北朝东南,正对黄材镇,两侧山势环抱,风水非凡。其下不远有灵禅师的肉身寺--峒庆寺。稍南,即晚唐诗僧齐己藏修遗址--齐己庵。再南,至官山,有南宋抗金宰相张浚及其长子--“东南三贤”之一的张墓葬。往西南,至巷子口,是宁乡开国男--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易祓的故居,附近有易状元墓。1917年毛泽东偕萧子升来沩山考察,曾与密印寺方文交谈。 除密印寺外,密印开山之祖灵佑禅师的法体之塔——祖塔,唐裴休墓等均在沩山附近;在沩山现已发现“十三洞”等溶洞;接着在沩山又修了可蓄水1.53亿立方米的黄材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