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蹄寺之行[33期] |
[游记]马蹄寺之行[33期] |
2007-07-24 00937.cn |
一直有一个愿望,去河西三大佛教胜地之一的马蹄寺看看,为一份诗意中的怀想,也为怀想中的一份禅思。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机会终于来临。 4日,一场意料之外的春雨温柔地阻断了我进山的行程。刚刚爬出野牛沟正在民乐歇脚的柯英打电话来,告知山区正在下雪,我的马蹄寺之行只得暂缓。 下午6时,张掖市的几位朋友请我在离钟鼓楼不远的德庄饭店用餐。自然酝酿的文坛话题和温热有度的西凉啤酒,将火锅里煮着的盛情,渲染得恰到好处。 5月5日,是一个大晴的日子。我和在民乐的柯英相约,在马蹄寺会聚。中午11时,我们开始了真正的马蹄寺之旅。 柯英一路上给我们拍照讲解,一点不像翻山越岭寻黑河源头刚刚回来的样子。踏着五月雪在山坡上行进,一股清澈、清凉、清静之感浸染了全身。远处,莲花雪峰挺立,其下的坡塬,是一洼一洼让人神思遐想的松林。眼前,兰花坪密密的草在雪景中依然透出淡淡的绿意。有几朵盛开的马兰花与艾草混合在一起的清香不时夹着雪水的清凉之气向我们袭来。山谷上空,红嘴鸦的叫声在祥云缥缈处盘旋。我的心境被这大自然的气息清洗得清亮而透明。 “飞空来骥足,马立落高山”。民间传说,天马飞过时,被临松山的美景所吸引,驻足观望时,正好踩在山崖上的一块岩石上,留下“神骥足迹”,寺也由此而得名。可惜我们没有见到这块马蹄石。 按照日程安排,我们先观看了肃南裕固族歌舞团的一场精彩演出,然后,去拜谒剑劈石。据柯英说这块有刀劈石缝的巨石所在,是格萨尔王、阿育王和单于王三王比武之地。当地的人们有个习俗,如果你能从这道刀劈的石缝间侧身钻出,就预示眼前道路是通畅无阻的。我虽不具备坚毅的人格和锋利的思想,所幸也能从这石缝间穿过,自然很是高兴。 草坡上的雪正在融化,灿烂的阳光下也深感凉意,我太喜欢这场无言的雪的到达,这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只有独自品味,我堕入渴望,堕入壮美风景之下对细小生命的感悟,也堕入神秘的宗教的抚摸,但是我描述不出自己的巨大的喜悦。 山坡上有几处窟龛。红嘴鸦——这大自然最专心的阅读者,怕也难懂这褐红色石头上难解的机密吧。雪的到来,应该是对天命的禅意之低柔的诠释吧,雪融化的声音,也就是哲思的况味和译音,是大自然在宗教怀里喃喃着的谶语。 终于到达摩天岭,拾级而下,到达白塔寺和普光寺。这儿没有了雪,但我被普光寺的光晕又迷住了。普光寺的“三十三天”石窟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早在2002年就被关闭了,但它仍是马蹄寺石窟群中的标志性建筑。它有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呈宝塔形排列。 另有几个窟龛用铁栅栏围护,可以清楚地看到佛殿上的塑像和壁画,其中一窟两侧的千佛图有的已被人切割或铲坏。 马蹄寺石窟群最早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时光飞逝,但我感到佛的神光仍在。站在洞窟前,我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做舍窟洞的鸽子咕咕的叫声似乎就是千年前诵经念佛的声音。我的内心有一种愿望在蔓延,要在远离肉体的思想深处挖通一条能思接千古的洞窟,我也许不复无度地倾诉和时时怀揣这颗流浪的心。 面对佛祖,我全神贯注,却捕捉不到我自己。 下午3:50,我们离开了马蹄寺,感觉只是匆匆一瞥,只得皮毛而已。我深情地回望一眼莲花雪峰,似在暗暗许下一个诺言——下次再来。 ★倪长录 |
转自:http://www.00937.cn/ftzk/News_View.asp?NewsID=1273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