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敦煌游记__海城户外 |
[游记]敦煌游记__海城户外 |
2007-09-16 hchw.net |
莫高窟 莫高窟是来敦煌旅游的重点之一。敦煌的富有来自贸易,而贸易当时对人们来说意味着穿越茫茫沙漠戈壁,可谓九死一生。人们这时往往更希望拥有神灵的庇护。在莫高窟很多洞窟真是出于这种目的修建了。莫高窟开始建造于前秦2年(公元206年),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时期,有史书把这段时期称为“五胡乱华”,战火纷飞。历史上这一时期也是佛教最盛行的时候。统治者也好,被统治者也好都能从佛教教义上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盛行了,修行的人也就多了。按照佛祖苦行修炼的样子,当时的苦行僧往往去那些荒芜人烟条件恶劣的地方。当时,有个叫沙门月尊的和尚就云游到敦煌了。莫高库是建在鸣沙山上的,对着鸣沙山的是三危山。这相对的两山却是不同的地质结构。鸣沙山是沙砾堆积的,是金黄色的。而三危山是岩石构造的,是红褐色的。对人的感觉鸣沙山是条金龙,而三危山是只红凤凰。这正可谓龙凤呈祥之地。传说当年,沙门月尊在鸣沙山的山脚下看见过佛祖显灵,便许愿在鸣沙山上建佛龛。而这鸣沙山是黄沙堆积的啊,如何建造呢?或许这真实佛祖喜欢的风水宝地,竟然在鸣沙山正对三危山的地方找到了嵌在鸣沙山里的岩石结构,就是现在莫高窟的所在。于是建造莫高窟的工程开始了,没想到这一动工在此后几百年竟然就没有停顿过。 随着莫高窟规模的扩大,佛教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有所影响。人们离开敦煌行进贸易都要向佛祈福许愿,一但平安归来便要还愿在莫建造自己的石窟来供奉佛。而上流社会的贵族更是不惜重金地营建,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祈求佛的保佑。 莫高窟现存480多个洞窟。鼎盛时期有上千个,后来有很多都被沙子埋在地下了或是发生坍塌也损毁了。为了保护现在在洞窟外有建造了保护墙,并且所有的洞窟外都装了门,一次只对游人开放十个窟。在游览过程中不得拍照,所以要感受莫高窟的雄伟瑰丽还是要亲自去一次。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不得不看。 右图这是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在其内不可是别有洞天,是一座就九层楼高的大坐佛。这是乐山大佛外,中国最大的坐佛了。 在这边上还有一座坐佛,虽不及这座大却很具特色。佛穿的是唐朝的宫廷女装,还有帝王还能用的文饰,面容也非常女像。原来这座佛是一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原形建造的,是用来讨好她的。 莫高窟是中国艺术瑰宝的宝库。一进入参观的洞窟就被眼前的一切镇惊了。参观的几个比较大洞窟都称的上惊世骇俗了。有个洞窟的是说佛祖涅磐的故事。整个洞窟有开凿的有个小礼堂那个大的空间。正对洞口的是尊卧佛,象征佛祖涅磐。而在卧佛身后的墙壁上有副巨型壁画,画着许多佛的弟子,这些弟子的衣着不一样甚至连面部表情也不一样。有的因为佛死了而悲伤;有的则认为佛只是肉体消失而已,这是涅磐所以他们不仅不悲伤反而有愉悦之情。在洞顶还有千佛图案和莲花。在卧佛头这则还有未来佛的雕塑,在脚这则是过去佛雕塑。不知道这个洞窟修建了多久,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不单单是开出这个洞窟的空间,还在洞壁画满画。这要耗费画匠多少心血了。洞中没有采光,当时这些画匠只能用油灯照明,不少人在洞一干就是好几个月。完成一副画时画匠眼睛也几乎失明了。另一个洞窟是一雕塑为主的,内部空间就更大。 对于敦煌的研究不仅限于艺术,还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宗教甚至工程技术。有一门现代科学被命名为敦煌学,可见敦煌在学术界的地位了。 从洞窟中的艺术品能看出所出自的朝代。唐代的被认为是最美的,比例结构和艺术手法远胜与后代。有一尊菩萨的手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手。不过这不是一双手而是一只手。原因是雕塑完成于唐朝,但一只手毁坏后在宋朝被修复。但修复的手远远不如唐朝制作的那只完美。中国文化对完美的要求是完整,如果维纳斯在中国,我们的艺术家是不允许让她断臂的。 看过莫高窟的壁画后对什么是服饰时尚也会有新的认识。有幅反映唐朝宫廷生活的壁画,里面的妇女的服饰和装扮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也称的上是前卫时尚富有品位的。比如喇叭裤、抹胸、高腰衫、皮草、靴子。当今的摩登女性自诩为时尚的服饰竟在1000前就被流行过,复古也是时尚是竟然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太有趣!看来有时候人是会回到从前了还以为以为引领潮流,原因就是遗忘。 在莫高窟不少壁画都有好几层,这并是艺术手法。而是在莫高窟可用来作画的地方是有限的。到后来没有地方可以画了,后世的人就用石灰将前人的作品覆盖再画上自己的画。虽然这毁了一部分画,但是有些唐以前的画却因为这层保护而被保存下来。当外面的画被风化剥离后,被覆盖的画却完好的重见天日了。 莫高窟还有个必须说到的就是藏经洞了。有一不片子《敦煌》正是说的这个故事。这部片子是日本拍摄的,可见日本人对敦煌的研究也是很深入的。当然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的《大敦煌》有一段也说到这件事。敦煌是座融合东西的城市,当时敦煌实际统治者归义军节度使曹氏政权对文化也十分重视。因此。收集不少当时世界各地的典籍。后来西夏强大后对敦煌的财富有很大的野心,于是发动了对敦煌的战争。于是,人们把这写典籍藏到敦煌莫高窟里。藏经洞其实是僧人苦行的山洞,在甘肃和新疆有不少这样的苦行僧居住的洞窟。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冥想和修行。将典籍藏入后,人们还将动封住。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也成为了秘密,不为人知了。知道清末,才被一个王道士无意发现。后来,很多外国人得知后纷纷来到敦煌不仅对这个典籍大肆掠夺,还对莫高窟里的壁画和雕塑进行了偷盗和破坏。这令人十分痛惜。对精美的雕塑,能带走被整尊带走。不能带走的,这些强盗就把他们认为最完美的部分带走。可以看到有的雕塑没有手或没有头,而有的一组雕塑是缺少人物的。壁画也如此,他们把精美的部分用化学药水把岩石墙壁溶解下来。佛和菩萨身上的金饰也被挖走。现在藏经洞里大部分精品都流失在国外。中国拥有的不足五分之二。 --------------------------------------------------------------- |
转自:http://www.hchw.net/bbs/Show.asp?id=643&BoardID=23&TB=11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