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1]葱葱西行日记——敦煌莫高窟印象 从嘉峪关出来,终于踏上了通往心中那片神圣的土地敦煌的路,因为修路,从嘉峪关到敦煌需要八九个小时的车程,这使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淀浮躁,小心翼翼的把这份珍藏已久的梦慢慢变为现实。汽车穿行在茫茫的戈壁上,除了大片大片的灰白色,还有一些零星的、矮小骆驼刺和红柳,现在正是红柳开花的季节,在茫茫戈壁上那偶尔闪过眼前的一点点的红色是最另我感动的东西,她们经过暴风狂沙的洗礼,炎炎烈日的暴晒,依然以骄傲的姿势盛开的如此顽强美丽。沿途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绿色,在这里有绿色的地方就有人家,但这里的绿色始终显得那么刻意那么渺小,就连偶尔出现的绿色田地里种的庄稼也显的刻意而弱不禁风。偶尔会看见一些当地人,但看不见他们的脸,因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必须包着头巾。看着窗外的一切,可以想象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是多么艰辛,在这里不是勤劳就可以制富的,面对自然和命运,写在他们脸上的只有无奈。 戈壁陪着我们走了一天,八九个时候后终于到了敦煌,敦煌的太阳下得很晚,晚上八点还高高地挂在天空,丝毫没有落下的意思。吃了晚饭,没有来得及看到它的夜景,就沉沉的入睡了,这里的标准间很小,看来西部虽不缺土地,但能供人们生存的宝地也是寸土寸金的。 莫高窟离市区不远,戈壁中一条孤单狭长的柏油路把我们带到了鸣沙山东麓镶嵌着石窟群的山体前,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她正安详得等待着四方为它而来的朝圣者。通向石窟的道路整洁宁静,绿树成荫,旋转的洒水器滋润着周围的一片绿色,而不远处还是黄沙漫漫,让人顿悟原来再坚强的生命也离不开水的滋润。 莫高窟的游览程序现在很规范,大的团队还需要预约,这是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的不得不用的手段。每个20人左右配备一个专业的讲解员,讲解员有普通话、英语和日语三个语种。进入洞窟时,背包以及相机是不能带进去的,每个团队只能参观四百多个洞窟中的十个左右,而且跟的讲解员不同,所参观的洞窟也不一样。每个洞窟都是加锁的,讲解员手里拿着一大把钥匙,打开洞窟,带着游人进去,出来后立即锁上,哪怕后面一批马上就要进来参观也照锁不误。 跟着人流走进了一个又一个黑暗的洞窟,踏进了历史的长河。意料之中的是壁画和彩塑,意料之外的是目光所及之处满眼的瑰丽和精致,包括顶上的藻井,脚下的花砖,四周的千佛。心中顿时涌动着那股神圣和惊叹一起堵在胸口,竟形不成一个词句,只是静静的听,静静的看,静静的想象一千多年前的这个沙漠陡坡上的叮当声如何穿越历史,化做眼前的这份华美与神秘。当看着那些一尊尊见证着光阴流走的佛像,千年的历史仿佛弹指一挥间,依稀可以想见千年前不知名的工匠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在星星的油灯下,怀着虔诚的心态,一笔笔描绘着佛像和莲花;当又一个朝代来临,又一名工匠被派到这里,刮乱前面工匠的心血,糊上一层黄泥,怀着同样虔诚的心态,用同样的细心与执著描绘着心中的圣像,如此,很多洞窟竟有四五层不同年代的佛像重重叠叠。默默的看了十多个洞窟,虽不能五百个洞窟尽阅,但每个朝代的洞窟都有所浏览,就好象是历经一次文明史的跋涉,那种艺术文化之间的特征和差异所带来的震撼力使我哑口无言,不知所措。 在历经一场心灵的洗礼之后,回望杨树林下那片石窟,拿回寄存的相机和包,突然觉得刚才所看到的那些只能装进心里,而不能放在相机中,我一点也没有因为没有拍到照片而遗憾。走出莫高窟,阳光正毒毒地照着,九层楼站在一片黄沙前面缄默不语,空寂的大漠在正午阳光下更显得荒凉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经历的荣耀与痛楚。而我们只是敦煌的一群过客,我们来了又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做上回程的汽车,曾经魂牵梦萦的莫高窟渐渐远去,终于消失在一片茫茫的戈壁之后,而莫高窟的荣耀与伤痛则在我心中永远地积淀了。 ----------------------------------- 这张照片是在去敦煌的路上透过车窗拍到的,有很长很长一段都是这样的路,没有人,但是却能看到很多坟墓。 莫高窟的九层楼里面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佛像,它是当时丝路艺术的巅峰之作,融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于一身。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在莫高窟碰到很多正在专心画画的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的对艺术的追求和当年在洞窟里创作壁画的人一样虔诚。在敦煌,除了壁画外,这也是另我触动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抛开身体心灵才能走的更远…… 博客:http://blog.sina.com.cn/m/bbcc QQ:6354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