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敦煌雅丹、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之旅游.

[游记]敦煌雅丹、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之旅游.

2008-07-01    sina.com.cn

【D6】10月4日
本来想再在敦煌呆一天,争取去汉长城和阳关,因为它们太有“底蕴”了,生怕自己留下什么遗憾。可是时间局限啊,最后还是决定上午看莫高窟后直接离开敦煌,奔向我们心中已经挠痒的“额济纳”。
据载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今已有千洞有余,传说是一位叫乐傅的和尚云游至敦煌,突然发现三危山(凿洞窟的山)发出万道金光犹如千佛光芒,便在三危山凿下了第一个洞窟。我终于搞清楚了和尚为什么不在地上建造寺庙,却非要在山上挖个洞来念经修行。原来这里的窟就相当于中原大地的寺庙,都是和尚修行打坐和普渡众生的场所,也是百姓来这里烧香拜佛求财求平安求保佑的地方。三危山经过长久风蚀已经石化,因此十分坚硬,在此凿洞已经不易倒塌。丝绸之路给敦煌带来了繁荣,河西走廊作为唯一陆地通向西域的门户和唯一通道,使得敦煌一带曾经十分鼎盛,云集了各方人士。敦煌的佛像有很明显的古印度痕迹,无论是面相还是服饰都可以区分出与炎黄子孙的不同。中国对外海路的畅通才逐渐使得敦煌和丝绸之路萧条而被人们遗弃,从敦煌的玉门关到莫高窟是可以解读到这里曾经的重要与繁荣,只是今天的玉门关和莫高窟已经成为历史的一种印记和文物了。
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佛教渊源了解不多,但对于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倒是认同的,而对于“不悲不喜、无欲无念”的涅槃境界只是望而不及,还有“三因六果”等等。我静静地琢磨了一下,佛教里把“因”看的很重,我们仔细体会一下,很多烦恼和痛苦的确都是起源一个“因”字。“因”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机、想法、愿望,或者说是理想,人是肉体的,那么很多果因肉体而产生。人要穿而且穿好,要吃而且要吃好,要住而且要住好,要坐车而且要坐好车,为了这些我们对钱有了强烈的欲望。在这样的人生旅程中,围绕着这些利益我们要产生多少烦恼与痛苦。这些痛苦与烦恼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果”,因为有这样的欲望,你就要为实现这些欲望付出痛苦的代价,所以万事皆有因,有因就有果,要想脱离苦海那只好斩断万事之首的“因”。现在看来,我们已经很难完全接受佛教所宣扬的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个人比较推崇尽量放弃“小因”而少于烦恼滋生,但又不可为躲避现实和惧怕磨难而放弃“大因”,我所说的“小因”是指可以通过意志来弱化的功利欲望,而“大因”则指个人与社会协调的总体价值认定和精神满足的行为。
在敦煌我随着导游的小旗子和小喇叭混在人群中,记忆中最深刻的有“九色鹿的故事”、“立佛”、“卧佛”以及其画面精美寓意深刻的壁画和建筑风格。九色鹿的故事说的是在古印度的恒河边住着一只美丽的鹿,身上有九种颜色的花纹,所称“九色鹿”。一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得到呼救声,寻声而去看见一个落水的人在河中挣扎,九色鹿见之就奋不顾身冲进水中,将那人救起,那人到岸跪谢九色鹿,口里说:恩人啊,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救命之恩。九色鹿平静地说:不用感谢,只是请你回去后不要告诉别人我所在的地方,因为人们贪图我的毛皮会加害于我的。那人立即指天发誓决不告诉任何人。但是当这个人回到城里看到一个告示,说王后梦见一只美丽的九色鹿有一身十分精美的毛皮,想捕来杀了做衣服。国王想不过是个梦,那有什么九色鹿,于是为了哄王后开心就贴了这样一个告示,并许诺谁知道九色鹿的行踪就把一半的国土分给他,还有金银美女无数。那人看过告示后,受不了诱惑便忘记的自己的誓言,向国王报告了九色鹿的行踪。第二天国王带着大批军队到了河边来猎杀九色鹿,善良的九色鹿根本就不知道灾难已经降临,正在林中安睡。这时九色鹿的好友乌鸦把她叫醒时,军队已经团团围住了九色鹿。九色鹿看见了落水人,心中就明白了。她昂首走到国王身边说:贤明的君主,我曾有恩于你的国家,为何要杀我?接着九色鹿把河边救人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很感动,于是说:鹿为兽类,尚知善恶,人又怎可做出这样忘恩负义的事?于是下令从此以后不许任何人伤害九色鹿。
立佛是在130窟,号称通天大佛。佛高27米,气势雄伟,神态可亲,所有的人进入洞窟只能仰视其伟岸身躯。我想佛像求大必有其道,愚见一是在虔诚的信徒心目中,佛是高大而崇信的;愚见二是佛教本身也力求塑造出一种震慑人心的气势与威严。大佛双腿下垂,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为施无畏印。我问导游“一手上扬”和“一手平伸”是什么意思?导游说:上扬是拒绝一切恶的意思,平伸是把善送给众生。在眼神的交替中,大佛俯视,我们参观的人仰视,确实在不自然中让你觉得大佛的高大和自己的渺小。
卧佛是在158窟,在1米多高的佛坛上平卧着释迦牟尼涅槃的彩塑。卧佛长达15米,右手枕在头下,双目半闭,神态安详,上身男体,下身女体,肩窄胯宽,仿佛是假寐的少女。窟的顶部为半圆拱状,四壁为长方形,导游解释为寓意为棺材。在莫高窟记载中是这样解释“涅槃”的:在佛教中指修真悟道,成无上正觉,灵魂得以脱离肉体,解脱了人生生老病死和轮回之苦,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而永享极乐的意思。涅槃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由此,我想到一个棺木里睡着一个双目半闭和线条清晰肌体丰满宛如少女的佛不正是寓意“不生”与“不死”的境界吗!有趣的是导游对卧佛身边的弟子表情的解释,她说:那些表情平静安详的弟子说明是修炼已经到达一定境界,而站在最后的那个脸部悲伤哭泣状的则是一个接近凡心修炼最差的最低等级的弟子。我想,如果你看了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卧佛石窟,从中你有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教化呢?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0f4aca010008sd5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