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丝绸之路游记(五)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
[游记]丝绸之路游记(五)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
2008-06-27 sina.com.cn |
鸣沙山月牙泉 如果说敦煌的莫高窟是一大人文奇观。那么,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就是一大自然奇观。下午两点在敦煌市内吃过午饭后,旅游大巴又载着我们前往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的鸣沙山月牙泉。 通往鸣沙山月牙泉的路很宽,路的两边绿树成荫,响铃高悬。我们在离入口约一里路的地方下了车,导游说这一里多路是不允许车辆进入的,也顾不上问为什么,拔腿就往景区的入口飞奔。 进入鸣沙山月牙泉的大门,顿时感觉门外门内两重天。门外风和日丽,门内骄阳似火;门外平坦开阔,门内沙山绵绵;门外绿树葱茏,门内黄沙飞舞;门外五颜六色,门内金黄一色;门外繁华喧闹,门内大漠孤烟...... 还有一个疑问在我的心理盘旋,不是鸣沙山和月牙泉吗?为什么只见沙山不见泉呢? 漫天飞舞的黄沙和被骄阳炙烤得烫人的沙粒,使我们不得不戴上墨镜、口罩,穿上长筒鞋套,全副武装。 我们选择了骑骆驼登鸣沙山。骆驼很温顺,主人一生令下,它就缓缓的跪下让你骑上去,骆驼起身时的速度很快,我们这些第一次骑骆驼的人不由得惊叫起来,但随着骆驼昂头挺胸、蹄子在沙丘间起伏颠簸有节奏的向前迈进,还有“叮、叮、叮”的驼铃声伴随,我马上由惊慌转为享受。坐在驼峰上,忽然感觉时光仿佛回到了远古,一队队商人就是这样踩着由千年之前张骞的驼铃摇响出来的丝路西行,千古的黄沙和亘古的落日见证了他们的艰辛和梦想。仿佛自己也是古丝绸之路上艰难跋涉的一员。有这份感受,我觉得生命更加可贵,更加要珍惜生活中的所有。 骆驼在离山顶还有约一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下了骆驼,攀山而上,只觉得脚下沙粒柔软滑圆,耳边飞舞的细沙鸣鸣作响,捧一把金黄色绸缎般的沙粒仔细端详,晶莹闪亮,沙粒里还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难怪称鸣沙山的沙是“五彩沙”。越接近山顶风沙越大,劲风夹着细沙,打在脸上、手臂上又痒又痛,耳边沙鸣声不绝于耳,我尝试着离开铺设的木梯,走进沙山,谁知步履艰辛,向前走一步就要后退半步,脚越使劲向上登,陷进沙里就越深,登沙山好难啊,无奈只好退回木梯,再回头一看,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就被大风吹起的沙涟漪覆盖。儿子他们是站着登上鸣沙山顶的,而我却是手脚并用爬着上去的。 一到山顶儿子就给鸣沙山送了一份礼物,大风把他的遮阳帽吹跑了,顺着帽子滚落的地方望去,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细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大风拥着黄沙,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起伏,妙趣横生。远远望去,峰峦危峭,背如刀刃,景色奇丽,蔚为壮观!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而我们下鸣沙山却是非常的容易,我们是坐着竹撬板滑下来的,当地人称为“滑沙”。滑沙和滑雪是一回事,不同的是,滑雪用的是雪橇棍,滑沙却是用我们的两只手当撬棍。遗憾的是我们这次坐的竹撬板,滑行速度太慢,不够刺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8636b01000bo4.html3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