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月日联二队、联六队永安山、龙门山之行的和

[游记]月日联二队、联六队永安山、龙门山之行的和

2007-08-02    hztop.com

8月27日联二队、联六队永安山、龙门山之行的W和P

记得宋朝诗人苏轼有这么一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为橙黄桔绿时。”在万叶秋风的日子里,正是我们联合人登山的最佳时期!8月27日联合二队、联合六队一行二十三人攀登了浓墨重彩,具有灵气的永安山(朱元璋在此转危为安,故取名为永安)和无人涉足、蚊子毛虫横行的龙门山系中的几个山头。登高累计在千米以上,步行时间约7个多小时(早7:58从古道边的小山村计时至下午3:36乘车离开龙门镇,含20分钟午攴时间),行程约30华里。我们穿越了惊心动魄的积水尺把深的500米长的“永安水库”的溢洪隧道(我个人认为称作“穿山洞”更为确切些);闯过了腐烂发臭的毛草铺垫的沼泽地;翻越了无人行走、荆棘丛生、蚊子毛虫猖獗的山头(离杏梅尖很近,约有700多米高,有人称其为小杏梅尖);在这次登山中我们还先后经历了雾天、阴天、雨天、多云、烈日当空等多种气象天气。其强度、险度、难度超过了原发布的登山“预告”中讲的强难险度。

早7:58我们披着晨雾就来到了永安山古道边的小山村,在“江阳大盗”和山村的义务“向导”带领下我们不走盘山公路,而是选择了当年朱元璋走过的蜿蜒曲折的古道上山:一踏上长满青草和用山石铺成的古道,古道上岁月留下的无奈斑驳历历在目,经多少双脚的打磨,加之风雨日晒的作用,使青苔附面的古道台阶光溜光溜,一不小心就会滑倒……义务“向导”告诉我:“由于已修了盘山公路,现在这古道已无人行走!”

走完了古道,穿过了一片竹林后,上午9:32我们就到了离山顶咫尺的“永安山农庄”,见到了富阳地势最高的“永安水库”(因急着赶路,未入水)。据山民说:“水库原址建有闻名遐迩的‘妙智寺’,朱元璋落难时曾在寺内栖息过,后在南京称帝后下旨将此山定为永安山。1970年(文革)建水库时,把‘妙智寺’拆了”。现在我们看到永安水库边上正在大兴土木,一座气势不凡的庙宇已初见雏形(见照片),我祝愿庙宇来日香火不断,越烧越很旺!

观看了农庄的景色之后(我见到了生平以来最大的南瓜,足有70斤以上,见照片),上午10:33我们来到了通往龙门山脉、龙门镇的隧道口(水库溢洪道)。山民讲:“隧道有500米长,里面一片漆黑,积满了齐膝盖深的水,不好走。”但许多队友认为走别的道路去龙门,化时又乏味,要求一博,于是我们就决定穿越此“黑洞”。由于没带手电(事后才知有一队尾者带了头灯),进洞约40米后就伸手不见五指,一片黑暗,脚淌在齐膝深的哗哗作响的水里,让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我赶紧打开手机照明(有的拿出了打火机),但这点微光立即被水和坑洼不平的洞壁吸了个一干二净,丝毫不起作用。为了防止碰壁,我就横向张开双臂前进(洞顶较高,头部碰不到),有的队友则干脆赤足涉水行走……,我们手拉着手,手扶着肩,自行搭伴(我与黄书记一起),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约走了20分钟,终见洞口一丝亮光,我一阵狂欢,在水中奔跑起来。约10:53先头队友出了洞口(连接洞口的是一条沿山崖的长长水渠)。我们赶紧拧绞裤腿和袜子,倒出灌入鞋内的泥沙,即向杏梅尖瀑布方向奔去!

大家觉得这是一次惊险刺激的洞中穿越,是一生中难以忘却的经历,感到第一次走这样的“黑洞”既刺激又新鲜,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讲,到这里“练练自已的胆,探索黑暗中的光明”觉得非常难得,非常值得,非常的有意义!

去杏梅尖瀑布之路更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曲折路,不但要走过跌宕起伏、烂草覆盖着的沼泽地,而且还要用柴刀砍出路来才能上山(“外甥”山友砍棘刺杂树功不可没)。过沼泽地时,黄黄发臭的“沼泽水”即刻把我的白色登山鞋染成了“黑鞋”,我们嗅着腐烂毛草发出的阵阵恶臭艰难地向前行进!由于上山的荆棘路不便用攴,下午1点我们登上山顶后才吃午饭。简短的填肚后,我们即沿着山沟下山,于下午2:28安全地到了曾三次到过的龙门村委所在的三叉路口。然后步行到了龙门镇,在龙门镇我们顺道游览了正在改建中的古街及一些景点。下午3:38我们乘车离开龙门镇回富阳的514车站。傍晚5:30我到了家!

一天的登山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愿每次登山能像“永安山”山名那样,永远能高高兴兴出行,平平安安归来!

附:此次因事先存在不确定因素(强、难度),又不包车。因此在发登山预告时我有意用红字写了“途中乘车时间较长”、“毛毛虫繁殖季节”等词语及“海拔500米”的内容,以减少参与者。事后许多队友都说:“今天经历了如此艰难的行程,好在参加人员不多且体力接近,都有较长时间的登山经历,这是安全归来的基本保障(23人乘上一辆中巴)。否则人多定会在黑洞、荒山上拉长队伍,出现不安全因素……”在登山实践中我体会到:为了安全,为了缩短无为的在外滞留时间,在爬险、难、强度较大的山的时侯,参加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相关照片有空再发)

转自:http://bbs.hztop.com/dispbbs.asp?boardid=47&id=280572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