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和平古镇

[游记]和平古镇

2007-07-16    17u.com

和平古镇

从邵武到三明,高速公路还没有接通,有四十多公里的县道,路况很差。三菱越野吉普在崎岖的路上颠簸,我已经要开始晕车了。连续两周要在九个地区每天走两个县,三明是最后一站,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前面带路的当地公司经理停下车来,说是到了和平古镇,准备停留个把小时。精神为之一振,从来都是玩起来不要命的,何况晕车的时候能下来放放风无疑是要舒服很多。

闽北山区的村镇自然是不能和沿海地区相比,但是这个镇的破落着实让我有些吃惊。镇政府的大街上的建筑,令人感觉似乎时间停止在了60-70年代。但这和后来仿佛是穿越时空隧道的古镇印象相比,已经要好许多了。近些年,古村镇旅游风很甚,我也不能免俗地跟潮流去过几处。实话说,在我看来,尽管乡村的气息对城里人很有吸引力,但我因为自己几乎每周末都住在乡下,有点熟视无睹,而那些值得人们驻足瞻仰的所谓古建筑,又多半大同小异,我的兴趣不是很大,可这次顺道短短的走访,却让我印象深刻!

和平古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靠近江西,在世界双遗产武夷山与世界地质公园福建泰宁大金湖之间。是史上入闽的三大隘口之一。说是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是至少从唐、宋、元代都有完整的建制记载,清乾隆年间在此设县。这里曾经是文人商贾聚集的地方,明清建筑在这里比比皆是,被称为福建第一古镇。

跟着导游穿行在古镇的小巷,看了李氏、廖氏等几处大夫第,牌坊式门楼尚留有几分完整,挑檐斗拱、灰墙青砖,依稀显示出当年的气势,诉说着一门几进士之类的过往辉煌。只是宅第整体早已破烂不堪,甚至被废弃。比较起人们熟知的江南水乡、江西婺源、徽、晋等地的古村落,甚至和福建的闽南、附近的泰宁、崇安的古建筑,也许是年代更久远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没有开发的原因,严重缺少保护和修缮,看起来濒于湮没。行走期间,似乎有时空停滞的感觉。同行的同仁一再感叹这个古镇过于破落,没有什么开发价值了,难怪这里没有什么游人。然而,在满眼的衰败和荒凉中,除了不同于其它古镇由于过度开发带去的噪杂和商业意味以外,小镇不仅保持着宁静,闲适,还有几处古迹让我眼前一亮,由此不能不赞叹古镇的悠久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和平古镇的一个特点是:因为曾经比较富庶,为了防匪防盗,建起了围墙,整个小镇形成一个封闭的古堡。围墙是就地取材,用当地河里的巨型鹅卵石砌成。只是因为岁月更迭,大多数围墙都已经坍塌。古镇的东西南北四处还有四座樵门楼,我们去看了尚保存下来的东樵门楼,当然也是非常破旧。这是始建于唐代的建筑,期间几经损毁修复,但依稀还是可以看出当年的气势。特别让我注意到的是:门楼底下一块歪歪扭扭的石头上刻着“禁止搬运,保固地方”几个大字,是当年为了保证市场粮价的稳定而对粮食出运设禁,俨然一个小社会的政府调节行为。在这里竟然看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的遗迹,我心下感慨。

古镇中央大道是一溜的青石板,两边是鹅卵石铺成的,大约有近1000米。和北方街道的方正笔直比较起来,古道是顺势蜿蜒,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带着闪烁着五彩鳞片的青龙,被成为龙街。一千年前,这里就是闽北的最大集市,街道的两边全是商铺,至今仍可以看到那些“前店后宅”的老格局。我甚至还看到一户人家在卖豆腐,据说这里的豆腐很有名,难道有留传千年的制作秘诀?尽管年代已经久远,繁华早已逝去,但我还是驻足缅想了一阵,努力设想当年那喧闹的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在一家一家商铺进进出出的盛世景象。遗憾的是,古街上的青石板仍在,而青龙的鳞片――鹅卵石已经被水泥替代。我寻思着:古镇是不是就像这条受伤的青龙不能再腾空了?

古镇上最值得骄傲、最有价值的要数和平书院了,那是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晚年弃官归隐后所创立的。站在这个一点不起眼的书院里,你很难想像到这个面积不大的书院,唐宋年间有133位进士出自这里!关于这个黄峭,还有很多传说。据说,他有三个太太,二十一个儿子。他让每个太太留下一个长子外,其它孩子都让他们到远方去谋事,并有诗赠别。我只记得最后一句是“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够开明的了,直至今天仍然很有意义。现在黄峭的后裔遍布全世界,说是有四千多万人,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黄姓后裔来这里寻根问祖。不论这是不是真的,但是他创立的和平书院一定是影响了闽北地区一千多年!读书成为闽北孩子出人头地的捷径,这一带也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听说一直到现在,闽北地区的很多领导人都是和平镇人呢!这让你很难否认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

和平古镇去年被有关部门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正准备引资一亿元来挽救这个古老的小镇。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自己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和平古镇。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个古镇,更希望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43514.html4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