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梭罗与日惹见证中爪哇古文化(联合早报) 亚洲游记 |
[游记]梭罗与日惹见证中爪哇古文化(联合早报) 亚洲游记 |
2008-04-12 yougee.cn |
建于9世纪的普兰巴兰神庙 隔天起早,往日惹17公里外的普兰巴兰神庙(Prambanan)去,建造于9世纪的普兰巴兰是爪哇现存最大的印度教庙宇,平原上共散落了224座大小印度庙,虽然和婆罗浮屠比较,名气略逊一筹,和柬埔寨吴哥窟的规模更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庙宇外墙上精致的石雕和周围闲适的环境还是值得一游。普兰巴南以三座祭祀印度教三大主神的雄伟庙宇为中心,去年日惹一场大地震,破坏了不少神庙,目前修复人员正在抢修中,因此游人只能在外围欣赏神庙上漂亮石雕,我们在宛若公园的神庙区闲晃,累了就在老榕树下假寐片刻,由于正值印尼的旅游淡季,园区的游人不多,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下,或许更能感受到宗教无声的力量。 登上千年古迹婆罗浮屠看日出 离开日惹,我们续程往婆罗浮屠,住在千年古迹边上,就为了能时时刻刻看见它,让它来提醒人类生命之短暂,“漫长的岁月”这样的时态词根本就不是属于我们的。 翌日清晨4点半起床,就为了不想错过婆罗浮屠的日出。我们由西门登上9层高的婆罗浮屠,天空一片幽幽微蓝,剪出了一座由大小佛塔尖顶组成的庞然影子。 由于历史文献中鲜少记载,所以婆罗浮屠一直予人神秘的感觉,没有人知道究竟谁建造了婆罗浮屠,也不知道为何而建,甚至连Borobodur这个名字的意思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和争议。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婆罗浮屠大约建造于1200年前,当时的中爪哇由夏连特拉王国所统治,这个王国也一直被看成是虔诚的佛教国,然而Sojomerto出土的石碑却说明他们是印度教徒,或许当地不同的宗教信仰是可以和睦相处的,而印度教王国也能庇护佛塔的建造。在婆罗浮屠附近就有一个印度教庙宇,几步之遥的距离,设有回教堂、佛教寺庙和天主教堂等,包容才能使文化的香火延续下去,而现在宗教总引起人类的争端,反观1200年前,我们是进步还是倒退了呢? 婆罗浮屠建造不久后,夏连特拉王国就没落了。而它也逐渐掩埋在火山灰和热带森林里,在人类的记忆里消失了将近1000年,直至英国殖民地统治者莱佛士爵士当了爪哇最高行政官,他对东南亚的历史十分感兴趣,其所撰写的《爪哇历史》提及了神秘的婆罗浮屠,并开始派遣官员去寻找消失了的婆罗浮屠。 每个角落都相互呼应 婆罗浮屠是一座对称的建筑,乍看之下几乎每个角落都相互呼应,然而仔细看却能看出丰富的变化细节。底下6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则是圆形,顶层则是一个佛塔,让72座钟型舍利塔圈圈包围。舍利塔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垒叠而成,塔内端坐着佛陀的石像,不少当地人将手伸入窄小的塔口,据说若能触摸到佛陀就能带来好运。婆罗浮屠的底层共有2670块的浮雕,生动的表现了佛陀出生至成道的经过,也向世人展示了1200年前爪哇人的生活状态。 我们对着日出的方向,耐心的等待日常一天的第一束阳光的降临,山下平原一片淡然的雾海,由深至浅绽开,如水墨画中的渲染效果,椰树和棕榈挺拔的身影清晰可见,农家的炊烟直起,几声鸡啼,更显得周遭的静穆,天色越来越亮,天上的厚云提醒了我们正值印尼雨季,不是看日出最好的季节。我们不抱希望,听天由命,看到也好,看不到也罢,突然人群间起了骚动,咔嚓声四起,太阳露出了半边脸,顷刻又没入一片云海里,然而阳光还是能穿透厚厚的云层,正如1000年来的阳光,催醒了天地万物和浮屠上的众神,轻轻的点燃了佛陀脸上那一抹若有似无的微笑。 《联合早报》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爪哇梭罗古文化印尼印度教
|
转自:http://www.yougee.cn/thread-913-1-1.html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