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太姥山游记 |
[游记]太姥山游记 |
2007-09-08 17u.com |
太姥山游记 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很少活动,而一些离开公司的同事朋友也好久没有见面了,为了重温一下过去在一起外出旅游的开心与快乐,于是决定和大家联系准备搞一次户外活动,考虑到时间问题,我们选择了福建福鼎的太姥山.时间就安排在4月1日这天. 之前了解了一下太姥山的概况,天气预报4月1日当地天气为阴转阵雨,经大家协商风雨无阻.原本以为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后来却有二十多人,于是我们准备了三辆车,在3月31日下午6点从温州出发,晚上住宿福鼎,当我们的汽车行驶了2个小时左右便到了浙江省与福建省的交界处,一到福建省境内,首先是收到了‘‘八山一水一分田,榕城的橄榄莆仙的戏,厦门的鼓浪泉州的粽,闽西的八干武夷的山,宁德的太姥漳州的柚,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欢迎您!”的手机短信,感觉福鼎已经到了,公路也显然有点坡行, 从玉苍山下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就到了福鼎境内,我们的车子然后又在一段下坡路后很快到了福鼎市内,我们找了一家酒店吃了晚餐,布置了第二天的活动安排和注意人身安全后各自入住. 第二天早上我们7.30起床吃完早餐8点开始出发去太姥山, 过福鼎四五十多公里到太姥山的脚下,沿盘山的公路而上,途中望见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 不需介绍,这肯定是太姥的雕像了。由于山路比较弯,我们车子便盘旋在上山的公路上,雾很大,很难看到山下的景色,偶尔模糊的看到公路傍边踩茶的茶农,很快到了太姥山,也许是太姥娘娘的精心安排, 我们车子到了停车场已经是春光明媚,阳光高照,我们与早先朋友安排的导游会合,开始了与太姥山一次亲密的接触. 太姥山,雄伟巍峨,高耸入云表,横亘于海滨苍苍黝黝,奇峰怪石,天造地设,绝壁摩空,满山皆石,肖人肖物,移步换形,处处有景。 54峰:摩霄峰、新月峰、笔架峰、仙药峰、莲花峰、拔云峰、仙女峰、神羊峰、石虎峰、天柱峰、天圭峰等。 24洞:通天洞、通海洞、滴水洞、神仙洞、鸿雪洞、龙潭洞、白马洞、慈云洞、韦陀洞、涌米洞、南在门洞、七星洞、将军洞、葫芦洞、璇玑洞、一线天、三伏腰等。 360岩石景 肖人:十八罗汉、夫妻岩、二佛谈经、仙翁对奕、姜太公钓鱼、和尚讲经、弥勒坦腹、八戒石、韦陀守天门、仙女献花、伤心岩等。 肖物:九鲤朝天、仙人锯板、金猪补鼠、金猴观海、玉兔听潮、大盘石、南天一柱、飞来石、金猴照镜、金犬望榕、龟蛇相会、三声应、仙桥、金蟾摇钱树、石船、金钟挂壁、棋盘石、龙井、龙珠、龙门、七声应、牛背石、双鼠相斗、状元帽、一片瓦、丹井、金龟爬壁、金鸡报晓、迎仙台、尼姑坪等。 太姥山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也是中国天下36峰之首的。 太姥山旧名“才山”,相传尧时有老母在山中修道,种植了很多兰草.兰草可以用来染衣服,用兰草染好的衣服越洗越发亮的. 曾在山上培育出“绿雪芽”名茶,对治疗小儿麻疹有效。有一年山下村中麻疹流行,村民苦无良药治病,老妪就以绿雪芽茶叶治好不少病孩,村民感激她,尊称为“太母娘娘”,死后葬于此山,并改山名为“太母山”。到了西汉,东方朔奉命为天下名山订正名字,改为太姥山。太姥山观赏面积92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山与海构成"山海大观"。传说东海诸仙每年到此聚会一次,故有"海上仙都"之称。远古有越女修真于山中鸿雪洞,后得道成仙,人称太姥娘娘,是闽地第一位女神。它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主要特色,包括太姥山岳、晴川海滨、九鲤瀑布、福瑶列岛、桑园翠湖五大景区和冷城古堡、畲寨、牛郎岗海滨度假区和翠效古民居等多处景点,拥有峰险、石奇、洞异、雾多、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及古刹、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游人就近便可登山、观海、看日出、探洞、泛舟、寻古、采风等。 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寇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 太姥山有诗曰“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上天有穹洞,入地多幽窿;胜景无穷致,游人思来重”太姥岩石属燕山晚期,距今约有一亿年,确实有它独有的风貌. 这是我们游太姥山的第一景点:楞伽宝塔. 顺着台阶之上,楞伽宝塔看似很普通,其实有着悠远的历史. 我们沿着山路转了一个小弯,来到了国兴寺 .国兴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废于宋。据志书记载尚存石柱360根,占地面积为二千五百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背山,有七根大石柱立于地面,基座为覆盘莲花础,中轴通道旁有唐、宋石雕,内容有花草、神兽等。有宋石斛四个,残缺碑刻多方。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年间重修。 国兴寺前面的铁树. 印象中我每到个旅游的地方好像都有寺庙,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们同许多人一样拜祭后继续前行. 约走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萨公岭。萨公岭有数百级石阶,长约1.5公里,石阶是民国初年海军上将萨镇冰<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倡修的,整齐有序. 到了萨公岭才真正开始体会登太姥山的感觉,那种一步步攀上阶梯、一步步走近大山、在步步为艰的时候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3286.html6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