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猪看泉州,我会慢慢把泉州的美景一一看完,陆续会推出游记。希望大家喜欢,其实泉州虽小,但还是很美的! 没得出去,只好在QZ晃晃!很久以来,只顾着出去玩,却忘了泉州这个文化古城自有魅力,难怪人家说:近香烧不香啊! 没得出去,所以,只好在QZ游游了! 前几天看报纸--开元寺双塔要修缮了!才惊觉,我们这个城市的像征,好象许久没有去看看它了! 今天下午睡了一觉,就去开元寺。 走到中庭,还是老样子,开元寺永远都象一个端庄的大家闺秀。看到边上的BIXI(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它是乌龟,其实,它是龙的儿子,虽然长得象乌龟)原本开元寺,是一对的,后来 少了一只,那天行走在承天寺,才突然 发现竟然有一只跑到承天寺了。哈~~~可怜的BIXI,它是不是会觉得孤单? 突然有种 时光倒流的感觉。小时候,最爱来开元寺,因为有许多石狮子可以骑,小时候总是很容易满足。长大了,想的多了,反而不快乐! 拿出手机,照了许多照片,在这个时间,正好没人,满足了我喜欢安静的感觉。 改天把手机上的照片 一一传上来,与大家分享。 经过“桑开白莲”也照了一张。这棵千年古桑,见证了泉州的沧海桑田,见证了泉州曾经的繁华,见证了泉州有过的落寞。在高墙里的它,是否也会寂寞? 东塔和西塔各照 了一张,没有人声鼎沸,在安静的下午时光,双塔是如此美丽,安静地守护着泉州。小时候,双塔是最高的建筑物,一直觉得它高得不可方物。而今,它只是做为一个旅游的象征物,再也不那么高,黑黄的砖面上,见证了它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岁月! 也许下次见它的时候,它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但我爱它现在的模样,那种历经沧桑的模样,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特色--又称百柱殿。为了美观和拓展空间,变成86根柱子了!开元寺的大殿与众不同的是:五方佛,而不是三世佛。 后面的戒坛堪称与北京戒坛,全国只此两处高规格的戒坛。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走走看看,还是有不少惊喜的! 把导游词贴上,以供大家以后去开元寺的时候,能更尽兴。 [紫云大殿] 这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根据《温陵开元寺志》记载,大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寺院兴建之时,忽然从空中降下一股紫色的云状物,紫云过处,把庭中所有的植被都剃光了。古人认为“有紫云盖地之瑞”,因此把这座大殿称为“紫云大殿”。大殿横匾上书 “桑莲法界”四个大字,是明代开元寺僧人的墨宝,意思是“桑开白莲,佛法无边”。1300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桑园,园主名叫黄守恭。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除非桑树能开出白莲花,他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深被无边佛法所震惊,只好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殿前月台的束腰部分, 居然有人面狮身刻像.在宋朝与元朝,泉州拥有与亚历山大港齐名媲美的贸易港口,往来商船带来了外国的货物,也带来了各国的宗教,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在开元古寺内才能看到其他一些教派的神祗。这72方青石刻像就是印度婆罗门教的遗存。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体现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内供奉的是密宗的五方佛,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象征佛祖的光辉普照天下。 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大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 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 :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横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这个大殿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主办人之一。佛前的这一尊铁制的香炉就是他所捐。他在重修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