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部 | 只看楼主 甘肃/张 筱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朱熹 一不小心,我走进了闽南名刹——开元寺。 在这古老的宝刹,我有缘拜瞻佛像的庄严,有幸观礼众多信士“转经”的盛大肃穆场面。 时至今日,许多场景还历历在目,如同昨天一般活鲜…… 夏日的泉州之行,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而走进著名的开元寺古刹,更是意外中的意外。 因为,在此之前我正在成都采访,本欲做一次“都江堰——青城山”之旅的。可由于机缘的变化,待采访任务刚结束,我却又匆忙间由成都返回金城兰州,次日飞抵厦门,来到“侨乡”泉州。 当还在在厦门航空公司的某一次班机上时,我就从那本《厦门航空》杂志上,开始了对泉州的认知——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辉煌的历史人文,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马可波罗语)’;海外交通带来的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种文化,与西晋末年‘衣冠南渡’而后在泉州大地上传播、发育的中原文化交融汇合……” 古代思想家朱熹,对泉州曾有过这样的赞语:“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正因为如此,我才有了一种预感:此行将不会光阴“虚度”。 甲申年仲夏的一个上午,考察团一行在预定的目的地参观完之后,取道来到了开元寺。而做为惟一的随团采访人员,我至此才感到一身轻松。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朝永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后经历代扩建、修复,形成现存的宏大规模。而开元寺悠久的历史,古朴肃穆的建筑群,则传递着一种巨大的文明信息。据传,开元寺在极盛时期竟拥有一百多所附属寺院,僧众多逾千人。 置身在这金碧辉煌、殿阁错落、古色古香,信众如织、顶礼瞻佛的庙宇内,听着洗濯心灵的梵音,使人在一刹那间忘掉生活的烦忧,忘记红尘中的争斗猎逐…… 由于来此朝拜的信士太多,许多人根本无法进入殿堂跪拜佛像身前顶礼,故只好跪在殿堂外台阶上,遥瞻庄严宝相,虔诚地顶礼膜拜。而当我看见其中一位古稀的老人,当她颤微微地跪在大雄宝殿前,朝着宝相庄严的佛像顶礼时,我忍不住揿下了相机快门,定格下这让我感动的一幕! 望着这位老人拜佛时的侧影,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外婆慈爱的面容。也许,她(他)们不懂佛典大意,但她们却信佛、拜佛。因为在老人的心目中,佛即是“善”,“佛”是存在于她们内心的一种美好愿望——一种精神的支撑与心灵的寄托。 当导游为大家讲解时,我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同伴。 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在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这样一个情境之中,任何解说都是苍白的、肤浅的。只有用自己那颗虔诚的心去感受,用自己向善的眼睛去发现,所了解、所感悟、所认识的才是最真切,也是最美好美妙的! 怀着这样的一种情愫,我盘亘于这梵音袅袅的空间。轻提脚步,款款走过紫云屏、天王殿、甘露戒坛、拜庭、藏经阁、准提寺;目光所到之处,金身佛像、古印度婆罗门教石柱、彩绘佛经故事、飞天乐伎、云月图案、青石浮雕……这些美妙的物事让人应接不暇。一代高僧弘一法师纪念馆,就在该寺内(尊胜院)。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寺内东西两座古塔,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大雄宝殿(也称“百柱殿”)。 开元寺两侧高耸云天的东西塔,一名为“仁寿塔”、另一名为“镇国塔”,是国内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在八角五层、高约40米的塔身周围,罗列着380多幅精美的浮雕石像,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浮雕艺术,成为人类不朽的艺术瑰宝。也是泉州古城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