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泉州晚报旗帜在南极飘扬队员发来日记 |
[游记]泉州晚报旗帜在南极飘扬队员发来日记 |
| 2007-07-25 |
|
当得知今年恰逢泉州晚报社成立20周年时,大家托我向泉州晚报社表示良好的祝愿,并以这面旗帜向泉州晚报社20周年社庆献礼!” 受本报委托,作为从泉州直接申报赴南极考察的第一人,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泉州师院副教授戴聪杰携带本报旗帜,于北京时间13日凌晨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再一次见证了泉州人踏上南极进行科考的历史性时刻。这也是福建本地媒体旗帜首次飘扬在南极上空。 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戴聪杰,他背靠长城站,面向长城湾,手中拿的就是本报旗帜,旗帜上印有“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泉州晚报”字样。戴聪杰就站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奠基石旁边,在象征吉祥的一对中国石狮中间。中国南极长城站现在正是南极春夏交替的季节,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山上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照片中的长城站奠基石是1984年12月31日上午,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时,由时任南极考察队总指挥陈德鸿等同志从祖国带往南极竖立的。图片的拍摄者是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生物与生态研究室研究员、戴聪杰的导师何剑锋。这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旗帜将于3月份与第二批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员一起回国。背景资料 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这里地势开阔,滩涂长约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1985年2月14日,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历经20次的科学考察之后,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进程中,迎来了本报的足迹。(永华辑) 南极来鸿 我们于1月12日傍晚6点多到达长城站,也是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6点多,这里跟北京时差12小时。当天上午这里下起雪来,但当我们到达时天气很不错,只是道路泥泞。这里的生活条件还不错,只要一进房间就有暖气,一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 迟迟没有与晚报记者及朋友联系是因上网不方便,电话费又贵得吓人。到长城站其实打电话相对方便,离长城站步行约20分钟路程的智利马尔什基地就有一部公共电话,每分钟100比索(1元人民币约合70比索),但可惜的是我们泉州的电话不能打,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话只能打区号小于10位数的电话号码,同样是8位电话号码,上海北京区号是2位数,我们泉州是3位数,这把我整得哭笑不得。只好在长城站上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对每分钟7.5美元的电话费,我实在打不起,跟我爱人打2分钟电话的费用,在智利基地可打300分钟。 这里每个人开通了个E-maill,是收费的,接发都以1.5元每kb算,若发一幅较清晰的相片,就1.6兆,折算起来要2457.6元。拍了一些相片,由于风太大,旗飘得厉害,但还是可以看清楚“泉州晚报”四个大字的。 除了科研任务外,我们还要协助站里做些工作,写日记实在没有时间。我估计到2月中旬可能时间会宽松点,到时候再写些日记或感想之类的发回去。 戴聪杰18日发于南极长城站 第二批科考队员顺利抵达南极长城站 昨日凌晨本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与南极长城站取得联系获悉戴聪杰的科研实验正有序展开 本报讯(记者许永华)几经波折,18日凌晨,记者通过越洋电话,终于与南极长城站取得联系,获悉戴聪杰已顺利抵达南极长极站,目前正与其导师抓紧时间采样、做实验。 亲人喜出望外 自1月9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获悉戴聪杰正在智利逗留后,本报记者与戴聪杰的亲朋同事都密切关注着第二批科考队员赴南极的最新行踪,但几天来一直联络不上。国际长途电话打不通,电子邮件收不到。不少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询问戴聪杰最新情况。 连日来,记者经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后,终于于昨日凌晨与正在南极进行科学实验的戴聪杰取得了联系。记者获悉,经过十天奔波,戴聪杰等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二批队员已顺利抵达位于南极乔治王岛的中国南极长城站。目前,戴聪杰正与其导师何剑峰抓紧时间采样、做实验。戴聪杰告诉记者,原来与记者约定发稿的电子邮件到南极后不能使用,而是统一使用南极长城站提供的统一电子邮件,且电子邮件于15日晚上才开通,每天只能收发一次,所以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当记者把戴聪杰在南极一切进展顺利的消息告诉其家人与亲朋好友时,他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并想通过本报记者向远在南极的戴聪杰道声平安! 平常的南极生活 昨日,记者与戴聪杰通电话时,泉州已是17日凌晨时分,而戴聪杰才刚刚吃完午饭。虽然南极洲时间比北京时间慢12个小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戴聪杰的工作、生活。南极现在的气候也不算恶劣,气温一般在-3℃至5℃之间。目前,长城站共有18个队员,除了戴聪杰等4名第二批考察队员外,第一批乘坐“雪龙”船前往长城站的考察队员中,也有两人留下来维修损坏的仪器,另外还有将在长城站越冬的12名队员。 忙碌的科考工作 戴聪杰等人12日晚上抵达南极后,13日熟悉站务。14日碰到了风雪天气,无法开展科考活动,科考人员开始清理仓库。 15日上午,戴聪杰和武汉大学的另一名队员开始了科考工作,第一件事就是给出海考察用的橡皮筏加上一层编织网,避免在出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当天下午,戴聪杰采样用的采水器坏了,不得不折回总部换新仪器。直到晚上7时多,戴聪杰才采完样,在凛冽的寒风中回到总部,这时,开饭时间已经过了近1个小时。匆忙吃晚饭后,戴聪杰又抓紧时间开始测南极生物的叶绿素等数据,一直坚持到16日凌晨4时许。据戴聪杰介绍,科学实验目前还算进展顺利。 特别的生日礼物 今年1月9日,戴聪杰迎来了39岁生日。为了给戴聪杰送上生日祝福,12日晚(南极洲时间,北京时间为13日凌晨),戴聪杰抵达南极长城站时,南极长城站站长汤永祥即送给戴聪杰一张生日贺卡,上面写满了在该站越冬的所有12个队员的祝福和签名。 |
| 原始链接:http://news.sohu.com/20050119/n224024512.shtml |
| 转自:3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