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泉州日记-笔下泉州 |
[游记]泉州日记-笔下泉州 |
| 2007-07-25 |
|
二月十二日 下午三时五十分抵泉州。住XX路七号友人处。向晚,访开元寺。不知何故,还未走进寺门,便想,此寺可否说是;早在中世纪,泉州的文化业已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入寺门,苍苍茫茫的暮烟间,看到大殿前的古榕树、古樟树,看到排列于石庭二侧的那些宋、元、明各代的石经幢、石炉、小石塔,使我感到这里有一个艺术世界,表达某种肃穆的、古远的情意。天阴。哪里有月亮?但我忽地想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所描绘的月景来。此文不能说是东坡的重要文章。但寥寥数笔,写出某种意境,某种心境。可否说它是一篇美文,一篇我国古典散文诗的优秀之作? 在寺庭中徘徊间,我还想起一种情景:有许多夏天的白鹭群集于一棵河边的榕树上;树下有渡口,河中有船……此乃童年时代留在记忆中的、有关故乡的片断印象吧?此刻怎地如一幅画般地出现于心中了?向晚至开元寺,怎地会想到某篇美文,想到早年对于某地之辽远的、美丽的印象呢? 二月十三日 昨夜有风。 晨,五时半起。用冷水略为洗沐毕,即往开元寺。天阴,间或下点稀疏小雨。在寺庭中徘徊间,忽地想到泉州古名刺桐城,种了许多刺桐树。想象泉州的初夏,城内外均是火焰一般的刺桐花;有大食人以及天竺国的僧侣,和我国的水手在树下行走…… 八时,小雨已止,访清源山。山在北郊,据称有三十六岩洞之丹墀台基上有七十胜。今天,只游千手岩、弥陀岩、老君岩。干手岩有一座小寺。寺内有一尊石刻的观音菩萨坐像,刻工如何,未及认真观赏。我很喜欢寺前悬崖上的一棵占松,不觉在树下;伫立许久。在我的心中,无来由地想到,此时这棵松树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丽。我以为,看到一棵古树时,从心中生出某种敬慕之情,是好的。干手岩之右,有弘一法师的墓亭。亭之左,一块石头刻着他圆寂之前的手迹:悲欣交集。我想,当一个僧人即将挥手向尘世告别之时,心中还有一种悲哀之情;他没有掩饰自己,他如此表达心境,真切而又感人。 弥陀岩有一座石室。室中有一尊石刻的阿弥陀佛的立像,五米高。附近有一些小树和苍藤,生于石上,盘缠于石上,表达某种画意。附近还有一些大岩石;据称,下雨的季节,有瀑自石上泻下,此刻只见那些大岩石比较湿润。老君岩有一尊巨型的石刻老君坐像。我以为,此乃一件宋代的艺术杰作。在这里,民间的、没有署名的雕刻艺术家,把李老君的形象作了很好的艺术处理。这尊巨型石雕的艺术形象,在我看来,是一位寻常老百姓家的、随时能够亲近的、心平气和的长寿老人的艺术形象。我感到,在这里,民间的、佚名的雕刻艺术家摈弃了世俗对于神的超现实的臆造以及虚构,而还给我国古代某位哲学思想家(例如李老君)以亲近人民的本来面目。在这里,我还感到,我国民间艺术所坚持、所发挥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于此领悟其某种精髓。 此老君坐像由整块天然石头雕成,高五米,宽七米。 十时,访灵山。山在东郊。山上有宋、元、明各代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这是那些辽远年代旅居泉州的古阿拉伯侨民的长眠之所。山上有一座石亭,亭中有二座石棺;据称,这是伊斯兰教创始入穆罕默德派到我国传道的二位门徒的长眠之所。此二位贤者的墓地之后,有石造回廊,内立占代石碑。碑有用古叙利亚文作碑文的。其中有一中文石碑,人称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路过泉州时的行香碑;时在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这位我国古代杰出的航海大家,能够来此山在异域人墓前行香么?碑上苔痕斑驳,看那字迹漫漶的碑文,我不禁浮想联翩。墓地前面不甚远处,有一巨大圆石立于另一巨石上。它是风动石。轻风吹过,它确会轻轻摇动。我在心中忽地想道:大自然有一颗童心,此块巨石是大自然的玩具。想后,又自认此项设想未免想入非非。 二月十四日 晨五时起。匆匆洗盥毕,便往开元寺。天阴,下零星小雨。入寺门,这座古代建筑便唤起我的某种美感,使我欢喜,内心活动(包括某些随意联想)开始活跃。例如,看到佛殿前的古榕树,心中曾想到,此刻最好有一群鸟,诸如白鹭或鹤从树梢飞过。我有一个看法,晨昏时分,有大树之处,最好有群鸟飞来。但此刻内心的理性思维活动似乎较多。突然有个想法:应当认真看看殿前丹墀的台基以及小石塔的雕刻;以为这些古代石雕艺术许会给我以某种艺术启发。 据称排列于丹墀东侧的那二座小石塔,宋绍兴年间所造,为婆罗门教式的方塔。我注意到,此小石塔上,有以简练的、写意的线条勾出的佛像,表达一种庄严的美。丹墀台基上有七十多面青石浮雕,则以我国古典的雕刻艺术的构思和技法,塑造古埃及的怪兽,即著名的人首狮身的兽像(Sphinx)。此七十余面青石浮雕,据称乃宋、元年间泉州婆罗门教寺的遗物;明代重修开元寺时移到这里来。我记得,黑格尔为了阐明他的美学思想,曾说,在埃及,用坚硬的石头雕刻的人首狮身兽像视为埃及精神所特具的意义之象征。“人的精神仿佛在努力从动物体的沉闷的气力中冲出,但是没有能完全表达出精神自己的自由和活动的形象,因为精神还和他不同质的东西牵连在一起。”(见黑格尔:《美学》第二卷第一章,朱光潜译。)黑格尔有关埃及的人首兽身兽像的这种见解,其通俗的解释,据说是:人首象征精神,兽身象征物质力量;人首与兽连在一起,一方面象征精神力图摆脱物质力量,他方面又象征精神未克全然摆脱物质力量,所以还没法达到自由。黑格尔在这里对古埃及人未能服膺彻底的唯心论哲学,是否有些微辞,有点惋惜?但是以石头雕成的人首兽体的怪物,果真是所谓埃及精神(或古埃及人所信奉的某种哲学思想)所具有的意义之象征么?今晨,从开元寺丹墀台基的青石浮雕上看到的人首狮身兽像,作为艺术品,我只感到它们具有浓重的东方情调,具有我国古代民间艺术之端庄的美感。 二月十六日 晨,五时起,沐毕,即往开元寺。晴朗的、曙前的天空间,有宝石般的星。决计认真看看西塔的石雕。西塔有许多石刻僧像、石刻佛像;就像读书一般,决计把这些书页翻过去。暂时不读,主要看此座雄伟石塔的座基上的浮雕。这又是一组宋代雕刻艺术的杰作。沿着石塔自左向右绕一周,把座基上海面花岗石浮雕都看了一遍。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一尊又一尊浮雕的石狮。我看,这些石狮的内心有不同的情感活动。有的在心中微笑。有的沉思。有的在参悟一个哲理。有的像一个天真的儿童,在玩弄一个石球。有一只石狮,恰似刚从莽林或沙漠间来到一个平野的荷池之畔,心中对那开在水中,的花有一种陌生之感。浮雕上还有鹤、龙;还有牵牛花、桂花、山茶花,等等。这些鸟、兽、花、草亦各自表达某种情意,各具某种美感。使我惊叹的是,那些用坚硬的石头雕出的狮以及花和鸟,能传情达意,能表达尘世的普通人的情意。 二月十七日 晨五时起。沐毕往开元寺。天阴,下细雨。到寺时,雨稍停,有雾。听到有燕子的呢喃声,自佛殿的檐前传来。我沿着大殿两侧的长廊漫步,观赏雨和雾中的东塔和西塔。我有一个感觉:这两座石塔,外观壮伟,而它们的内心恬静和长远地在思索……八时,天上的阴云松动了,有一点日影,便往访“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这里,陈列一只古船。那些甲板没有了。那些桅杆和风帆没有了。那些锚和缆没有了。它是一只古船的残体。一九七四年夏,此船在泉州湾后渚港出土。据称,它是南宋晚季福建所造的一艘多桅的、中型的远航船。它何以沉没了?原因未详。与此船一起出土的,有檀香等各种香木,有乳香等各种香料,有古钱、宋瓷器、宋陶器以及椰子壳等古代商船上的货物和文物。出陈列馆,心中忽地生出若干诗句:呵,你在一个下雨和有雾的早晨,来到古勿斯里国的海口么?你看到建在沙漠上的金字塔,看到雨中在一条古河里游泳的河马么?呵,你在一个下雨的早晨,来到古弼索罗国的海滨么?你看到古代的非洲女子,戴着大耳环在井边提水么?或则,你在一个日出的早晨,来到古闇婆国”的海滨么?你看到金色的海滩上,有一大片野生的、原始的椰子林在风中摇摆么?这些“诗句”,仿佛是我的心唱给古船听的歌。其时,在我心中,这只古船仿佛未曾沉没过;它正从古代的泉州港向大海远航。 二月十八日 夜间有风。 晨六时起。沐后,看见天上的雨云,如一只一只烟般的野马在奔跑。我稍为踟躇,仍往开元寺。抵寺,看见东塔附近有一棵木棉树开花:树上仿佛点了一朵一朵火焰。——它提早开花了,它应该在四月开花……我正想着,听见有人喊我;一看,是B君(前几天晚上,在我主持的一个文学青年座谈会上见过他)。他要我到佛殿东侧的檀樾祠看看古画和书法的拓片。此祠,明代建筑。小厅内,在挂满四壁的拓片中,使我注意的是马远、郑燮的画。马远画的是在看一部兵书的关云长。郑燮画的是晴光中的竹、雨中的石头和草兰。他们的画,画风迥异,而都在传达一种我国古典美术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都在表达一种艺术家所追求的高尚情操及其作品的道德力量。这使我欢喜。檀樾祠的小庭中有二棵明代的树,二棵古桧树,如文征明的作品。 晚六时,雨止。访清净寺。此座以白色和天青色的花岗石建筑的回教寺院的遗址,有一个天穹一般的圆形而又有尖拱的寺门,高二十米。寺门之上有一座方形平台,三面围以城堞一般的垛子,“回”字形的垛。天阴。哪里有月亮?我望着那平台,心中设想,这围着城堞般的垛子的平台上,几百年前,有几位穿着古阿拉伯的白色民族长袍的伊斯兰教徒,手捧经典,望着泉州湾夜空上一枚柠檬一般的黄色月亮,念着经文……此寺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像一座古代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礼拜堂,至今立于泉州一条僻静的市街——涂门街上。如果这里种上若干热带、亚热带的棕榈科植物,诸如枣椰,或是华盛顿棕榈;如果有几匹骆驼从这条市街上走过,那该是多么别致的一条市街。我想,如果莫里斯·郁特里罗(Maurice Utrillo 1883一1955)到这里来,这座古老的教堂以及这里的街景,会引发这位近代风景画大师的某种灵感。 二月二十一日 晨五时十分,车发。 车过东郊,从车窗里,望见灵山在影影绰绰的树影中,闪闪烁烁地掠过去了…… 我在心中想:什么时候再来泉州?车行中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在我国,泉州有如一座美丽的、丰富的艺术博物馆。我想,还应该去看看草庵摩尼教遗址,看看那尊摩尼石佛;应该去看看九日山的摩崖题刻,读读记在石头上的历史;我想,下次应该到永宁镇住十多天,那里有海,那里是明代泉州人民反抗倭寇骚扰的名镇…… 大约九时半,车过故乡莆田。午,整十二时返抵福州。 1981年4月16日整理于福州 ① 在我国古代史书中,称埃及为勿斯里,索马里为弼索罗,爪哇为闇婆。 [作者简介]郭风,福建莆田人,作家、编辑家,著有《郭风散文选》、散文诗集《叶笛》等。 |
| 原始链接: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60205/60213/4249958.html |
| 转自:3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