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建"三坊七巷" |
[游记]福建"三坊七巷" |
2008-05-22 bokee.com |
福客 民俗资讯-添加日期:2007-7-18 8:04:00 作者: 新闻来源:福客整合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鸟瞰 三坊七巷街区,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至今。 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至今。
南后街 衣锦坊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时被河泽包围着。据说,当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衣锦坊 旧名通潮巷(或会潮巷),位于南后街西,西接通湖路到馆驿桥,中间有闽山巷,南通文儒坊;有雅道巷连双抛桥,且与柏林坊、水流湾相通。此地古来是水网地区,汇东南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据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宣和年间,御史中丞陆蕴、陆藻兄弟相继典乡郡居此,遂名“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王益祥任江东提刑,致仁居此,更名“衣锦”,指坊内有人出仁做官,衣锦还乡。此后明都御史林迁玉、嘉靖间进士郑鹏程均居此。中国共产党福州早期革命烈士翁良毓故居也在坊内的雅道巷南端西侧。坊内有闽山巷、洗银营等。闽山巷内有闽山境,是明、清两代灯会、迎神最热闹的地方。“街头宝炬夜初开,一曲新词怨落梅。怪底佳人好装束,闽山庙里看灯来。”这一首诗反映当年灯会盛景。位于衣锦坊东口北侧的郑氏大院水榭戏台,是福州恮的水榭戏台,是戏台建筑的杰作。
衣锦坊 衣锦坊坊长395米,宽4 – 6.5米不等,原是杂石路面,1968年东段铺三合土,西段铺规格石,1978年东段改铺沥青路面,1984年在坊东口建地名牌坊,高6.64米,宽4米。至1990年末,坊内还保存较好的明清故居20多座。 文儒坊
文儒坊 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 原名山阴巷,后改儒林坊。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改称文儒坊。文儒坊西端通金斗桥河沿,东接南后街,中间有闽山巷,通衣锦坊,闽山境曾以社火闻名福州。另有支巷大光里,南经早题巷通光禄坊。明兵部尚书张经居此,称尚书里,林瀚在坊西建林氏家祠(毁于通湖路开辟)。坊内现存张经旧宅,清帝师、福建近代著名教育家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的故居。台湾总兵甘国宝故居和甘氏祠堂在坊南侧。清著名学者陈衍、何振岱均住在大光里,这里还有林纾、陈衍王寿昌等诗人聚会的“听雨斋”。清光绪年间林白水等创办蒙学堂于坊内,民国海军将领陈季良也居于此。近代巨富“尤恒盛”号商家在坊内拥有大量房产,曾有“尤半街”之说。坊东口北墙上,镶嵌一方清光绪辛巳年(1881年)文儒坊公约碑,是福州古坊巷仅存的乡约碑。 全坊长461米,原为杂石路面,1965年路面改为砂土包,1969年加铺沥青,1983年11月在坊东口建地名牌坊,高8米。1990年末尚存古建筑明代13座,清代40多座。 光禄坊
光禄坊 三坊之中靠南边的光禄坊成名较晚。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民办实事。他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还救济灾民,民间口碑甚好。在扩建的鼓楼城门上添置沙漏计时器,在乌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请大文豪曾巩作记,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一种对进步文化科技的追求。当时的坊巷内有一座“闽山保福寺”,程太守常与文人诗友相会在此,寺僧出于对他的尊重,以当时最时尚的手法在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吟台”四字,无意间为程师孟也为寺庙留下了一方文化遗产,还为这条小坊取了一个动听又有文采的美名。 东端跨南后街通吉庇路,西通花仓前。坊内有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宋代光禄卿程师孟出任福州郡守时,常到坊中闽山法祥院(唐代时称闽山保福寺)游览、吟诗,应寺僧之请,镌刻“光禄吟台”于石上,遂名光禄坊。坊内有宋代理学家杨龟山的纪念词——道南词。西段有“许厝里”,系清初著名画家许友的住宅——“米友堂”。有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钦赐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林佶的住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曾任福建盐运使的刘鸿寿进行过修建,著名的福州刘家就居此,其住宅群四座毗连,有“刘半街”之称;特别是西侧大院,前后四进,有100多根盈抱大木柱,300多块宽2-3尺、长3-9尺的青石板。院内有门房、正房、粮库、闺阁、亭台楼馆、假山鱼池等,是市区最完好、最典型的清代古建筑,1935年郁达夫曾在此客居。坊南面的“花仓前”,是福州工艺名产纸花的产地,纸花工艺品远销海外。坊北早题巷,有清康熙时名诗人十砚斋主人黄莘田的住处“香草斋”,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广州殉难后,妻子曾来此巷避难。 坊内只有4-6米宽的小路,民国时期拓为马路,东段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余为石块。1949年后,全部改为水泥混凝土。坊长320米,路宽12米。1990年末,只有部分保存有明、清年代建筑的风格,其余均已改建。 杨桥巷
杨桥巷 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旧名右通衢,宋宣和间更名春风楼,一名丰盈坊。后改登俊坊巷。又以其西通杨桥,俗称杨桥巷。是三坊七巷中最北的一条巷,与东街相连。巷尾有钟山,有大中寺,明隆庆间户部尚书马森建钟邱园。古时南后街灯市,以杨桥巷尾最盛,有诗曰:“黄楼月色杨桥水,照遍钟山万点春。”清代,巷西一段房屋多是前店后宅,是个商业区。福州最著名的“马总铺”皮箱店就在此巷。巷西段有中国独有的工艺美术——脱胎漆器发明者沈绍安的世居。民国时期曾一度成为银行区,福建省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此营业,又称“财神街”。著名的台湾“板桥林”财团的主干林尔康、林尔嘉等曾在此居住,“板桥林”是严复三子严叔夏岳父。巷靠东一段多为明、清的深宅大院。在杨桥路口南后街西侧的林姓大宅,是引人瞩目的民居。原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父辈七房亲属住宅,后售给作家冰心祖父,冰心小时曾居此。大宅主体建筑三进,坐西朝东,四面围墙。第一进与第二进间,有一长廊;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有自成院落的附属建筑群。在西南隅有一厅一房,中间横有小天井,庭埕南端有一小花台,正朝着卧房窗口,小厅东通“紫藤书屋”,书屋可通第三进后厅。清同治年间,该巷一李姓子弟往台湾学成制革工艺后返榕独家开业,产品有“万福来”皮箱。 20世纪50年代扩建为杨桥路,1971年杨桥路向西延伸至西郊凤凰山与工业路相交,成为城内横贯东西主干线。1989年又进行拓建,由13-16米拓建32米宽,中间14米机动车道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两边3.8-4.3米的非机动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来巷貌与名人故居多已面目全非,有的不复存在。
|
转自:http://z1928.bokee.com/viewdiary.24693884.html11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